陳淑蓉
【摘要】初中歷史課內(nèi)容豐富多彩,它不僅是一門學科,同時也蘊含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智慧。初中歷史教學一直在不斷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雖然在教學理念與方法上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同時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就目前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來說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它將會影響初中歷史課的發(fā)展。本文就歷史課堂教學現(xiàn)狀及改革探索進行闡述,希望可以為初中歷史課的改革路程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guān)鍵詞】初中 歷史課 教學現(xiàn)狀 改革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1-0020-02
引言
初中歷史課在全國提倡素質(zhì)教育的大前提下,經(jīng)歷了許多次的改革,每次改革使歷史課教學都有進步與改善,但是就在應試教育的政策之下,初中歷史課教學出現(xiàn)了諸多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否能夠改善與解決直接關(guān)系到初中歷史課教學的質(zhì)量。
1.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現(xiàn)狀
1.1觀念存在的問題
眾多家長與老師認為歷史課不重要,認為學歷史課對學生的生活沒有什么作用,也就是大家所說的“無用論”,這種思想嚴重影響了歷史課的發(fā)展。由于老師不重視歷史課,因此在課程安排上會安排更多的時間去學習語數(shù)外,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往往是應付考試,給學生講述考試的知識點,沒有深入的講述歷史事件,沒有讓學生去從歷史中感悟中國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也不能使他們從歷史事件中感受生活。父母是學生校外的老師,眾多的父母會完全忽略歷史課的存在,會給孩子報更多的語數(shù)外的課外班,并且認為歷史課只要在考試之前背一下就可以了。無論是在校外與校內(nèi),父母與老師都對學生進行了對歷史課不重要這一觀點的誘導,這恰恰說明人們還沒有認識到歷史課的重要性。
1.2課程體系建設不完善
在歷史課的改革過程中,每一次改革教科書內(nèi)容都會變得更加科學化。因此歷史課的教學理念與方法也需要不斷的調(diào)整與變化來適應教科書內(nèi)容的更改。但是由于一些外在的條件的不允許,教學方法沒有得到什么實質(zhì)性的改變。比如說我們想進行探究性教學,但是由于這種教學模式需要學生花更多的時間準備豐富的歷史材料,同時還需要資金等物質(zhì)準備來支撐,因此這種教學模式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不被允許的。一些外在條件的不許可將會阻礙構(gòu)建完善的適應教學改革的課程體系。
1.3難以重視學生主體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普遍認為自己是課程教學的重點,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是自己拿著教科書照本宣科,然后讓學生在講臺下面聽他講述,在講述的過程中將考試的重點讓學生畫下來,然后在考試之前或者是課后自己去背。這種教學理念完全疏忽了學生在歷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阻礙了學生自己對歷史課的認識與看法,使學生在歷史課方面的知識不能夠全面提升。這種學生圍著老師轉(zhuǎn),老師圍著績效轉(zhuǎn)的教學模式影響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學習習慣與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
1.4教學手段相對滯后
教學手段相對滯后是現(xiàn)在歷史課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歷史課老師的教學理念普遍認為學生只要在考試中能取得好的成績就可以了,加上教學內(nèi)容多(初中歷史從中國史講到世界史)、時間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只講述考試會考或者易考的內(nèi)容,然后讓學生把它死記硬背下來。對考試不會考或者經(jīng)常不考的內(nèi)容基本上是匆匆?guī)н^甚至是不講述。這種落后的教學手段不僅不會提高學生對學習歷史的興趣,并且會讓學生覺得學歷史課是沒有用處的,只要在考試之前好好背,然后在考試中能考個好成績就可以了。這種教學手段根本達不到歷史課教學的目標,會嚴重影響歷史課的教學質(zhì)量。
2.優(yōu)化與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的改革路徑
2.1初中要系統(tǒng)建設起歷史學科體系
要想建設起完美、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歷史學科體系,首先必須改掉原先的舊觀念,不把歷史課當成以升學或者是衡量歷史課作用為目標的課程,要以持續(xù)、科學的態(tài)度來看待初中歷史課。其次不僅要重視其外部的資源環(huán)境,也要重視其內(nèi)部體系。原來的評價體系影響了歷史課的發(fā)展,并且它也不利于發(fā)揮教師、學生“雙主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同時我們還可以將歷史課與其它的課程進行交叉,這不僅會提升學生對學習歷史課的興趣,也許還會由于學科交叉,使歷史課與其它課程碰撞出新的火花。也將有利于將歷史課更快的融入到素質(zhì)教育的體系中。
2.2發(fā)揮出教師、學生“雙主體”在教學中的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無疑有兩個主體,一個是老師,另一個則是學生。作為老師首先應該提高自己的教學素質(zhì),改變歷史課無用論的觀點。學校要給歷史課老師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撐與外部環(huán)境,充分利用好老師的培養(yǎng)體系與評價體系。對老師要進行定期的培訓與考核,并且能夠做到獎罰分明,這有利于提高老師教學的積極性。學生方面不要以單一的考試成績作為考核學生學的好壞的唯一標準。不僅要看重成績,還要看學生思考問題的歷史思維和將歷史運用到生活中的程度。并且可以讓學生與學生進行討論與探究,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充分發(fā)揮好雙主體的作用。
2.3拓展初中歷史教學空間
歷史是從生活中來的,理應到生活中去。歷史課教學老師應該改變在課堂上只講述課本內(nèi)容的習慣,而是能將歷史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從而能使學生在歷史課中學習到的知識聯(lián)系到生活,對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也能夠用歷史的思維。并且老師不僅要做到教書,還應該做到育人,重視學生的思想教學。比如在教學過程中主動談及一些社會熱點問題,讓學生自主主動的去思考。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去圖書館或者在網(wǎng)上搜索關(guān)于自己想了解的歷史。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帶領(lǐng)學生去參觀一些名勝古跡,或者讓學生走訪一些革命老戰(zhàn)士,讓他們切身體會到歷史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
2.4注重與學生進行溝通
歷史課的內(nèi)容豐富多彩,但是由于老師家長對歷史課的重視程度不夠,使學生也不愿意花費很多的時間來學習歷史,對歷史課產(chǎn)生了偏見,這不利于學生對歷史課程知識的掌握。老師與家長都應該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消除他們對歷史課的偏見,使他們愿意花費更多的精力來學習歷史知識,同時解決他們在學習歷史過程中碰到的一些問題與疑慮,使學生能夠更加主動、積極、輕松的學習歷史知識,使初中歷史課程達到教學的目標。
結(jié)語
初中歷史課屬于九年義務教學,它的內(nèi)容豐富多彩,一般都會吸引學生主動的去學習,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主動的發(fā)掘?qū)W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歷史知識,同時還應該與學生積極的進行交流和溝通,拓寬歷史教學的空間,使學生能夠通過更多的渠道學習歷史,認識歷史。讓他們了解到歷史就在身邊,歷史就是生活。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對歷史肯定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這有益于全國國民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胡青.初中歷史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分析[J].教書育人.2013-07-01.
[2]唐瑜瑸.初中歷史教學現(xiàn)狀及建議[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2-02-23.
[3]顧松海.信州區(qū)初中歷史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01-11-28.
[4]繆文斌.“減負增效”背景下如何有效提高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嘗試與思考 [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
[5]時海萍.對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 [J].新課程學習(學術(shù)教育).2009,(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