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清斌
摘 要:隨著近幾年來教育改革的一步步推進,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越來越注重協(xié)同教育。所謂協(xié)同教育指的是在現(xiàn)代教育的觀念下家庭教育系統(tǒng)、學校教育系統(tǒng)和社會教育系統(tǒng)協(xié)調合作,從而達到讓學生能夠受教育的目的,就小學德育中如何實現(xiàn)協(xié)同教育來做一下探討,希望能夠對小學教師有所幫助,也希望我們的小學教學能夠越來越好。
關鍵詞:小學德育;協(xié)同教育;教學策略
一、學校教育的策略
學生直接學習的主要場所就是學校,因此,學生的德育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學校本來就是為社會培養(yǎng)全能人才的地方,那么在校園的教育中,教師應該如何進行學生的德育呢?
1.做好“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學習
在學校德育開展的過程中,首先就要通過我們的行為準則對學生進行約束,也就是首先讓學生清楚什么是對的,什么是不對的,有一個行為標準去約束他們,從而為德育做好初步的準備。比如,我們制定出“學生在教室內不得大聲喧嘩和打鬧”這樣的行為規(guī)范,教師可以趁機告訴學生為什么不能這樣做,我們的日常行為應該是怎樣的,怎么做才是正確的。
2.開展“做文明小學生”的比賽活動
在德育教育開展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將游戲的元素與教學進行有機融合的話,我們的教學效果一定會更好。因為對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他們對于枯燥的課堂教學和教師的“填鴨式”灌輸并沒有什么興趣,他們正處于一個喜歡游戲、貪玩兒的年紀,所以教師可以將游戲與教學進行一個有機的融合,比如,開展一個“做文明小學生”的主題比賽,看看哪個學生能夠最快最準確地說出更多的日常行為準則,這樣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學到應該如何約束我們的行為。
3.請心理教師做專門輔導
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教育,我們需要把德育印到學生的心里去,讓學生能夠從心理上接受這些教育。因此,我們可以請一些心理學上德育比較出眾的專家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從心理上讓學生接受德育。比如,我們的學生一直都是受寵長大的,他們也許不知道什么是謙虛禮讓,對此我們可以請心理教師對他們從心理上進行輔導,改變他們的這些壞習慣,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小學生。因此,我們在學校教育的過程中可以對學生從心理上進行指導。
二、家庭德育的策略
現(xiàn)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只有一個孩子,所以無論是孩子的父母還是爺爺奶奶都對孩子特別的寵愛,導致小學生自私、不懂禮貌,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我們的家庭也是要采取一定的策略。
1.不溺愛,不偏袒
在家庭生活中,很多學生在犯錯之后不肯主動承認錯誤甚至大發(fā)脾氣,而我們的父母在面對這種情景時,往往會采取“哄”的方式,絲毫不去提孩子所犯的錯誤,而是想方設法地把孩子哄開心,導致學生的德育從小就缺失。因此,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父母一定不能溺愛孩子,一定要注重觀察孩子的心理,不要總是覺得他們是小孩子哄哄就好了,在發(fā)現(xiàn)孩子犯錯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引導與糾正,在他們有情緒、亂發(fā)脾氣的時候,適當?shù)亟o他們時間讓他們冷靜下來,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讓他們學會審視自己、明辨是非。
2.家長與學校建立有機聯(lián)系,雙管齊下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著同等重要的地位,如果能夠把家庭與學校有機聯(lián)系的話,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德育教育肯定會很有效果。班主任可以準備一個記錄本,每天記錄學生家長反饋過來的問題,從而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動向,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這就需要家長在一定程度上進行配合,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時時關注孩子的動態(tài),然后發(fā)現(xiàn)孩子存在的問題,及時記錄,并與教師商量出最好的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教師一起去完成教育工作,保證學生的心靈有一個良好的發(fā)展。
三、社會德育的策略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與希望,讓他們有一個好的品德修養(yǎng)也是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我們的社會也要承擔起對小學生進行德育的責任。無論是在路上遇到隨意打鬧的小學生還是在公交車上不肯給老人讓座的學生,作為社會的一員,見到小學生的不文明行為都應該予以糾正,另外,在我們遇到有小學生做好事的時候更應該記錄下來,與學校取得聯(lián)系,讓所有的學生都向這個學生學習。所以,我們的社會也有培養(yǎng)學生德育的義務。
社會不斷進步,協(xié)同教育也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運用得越來越廣泛,它要求學校與家庭、社會三者有機聯(lián)系,從而把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德行優(yōu)良的全面人才。那么,在小學德育教學的過程中,學校、家庭、社會是如何起到協(xié)同作用的呢?以上的內容僅是一點參考建議,希望能夠對我們的教學有所幫助,也希望我們能夠培養(yǎng)出高素質、高文化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洋.協(xié)同教育在小學德育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6(62).
[2]吳海珍.淺論小學德育教育實現(xiàn)兒童生活化的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