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建平++李明霞
摘要:在初中階段,對學生開展法制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其是素質教育的關鍵組成環(huán)節(jié),也是一種具有較強實踐性和操作性的教育形式。本文主要針對中學生法制教育的現狀以及措施進行分析和探討,希望給予我國教育行業(yè)以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中學生;法制教育;現狀;措施;分析
當前,隨著我國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的蓬勃發(fā)展,中學生接觸社會的渠道也更加多樣化,而網絡的盛行,也對學生的價值觀以及綜合素質帶來巨大影響。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改革,學校和家長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更加關注,而法制教育則是素質教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學校作為法制教育的前沿陣地,要通過科學而系統的教育,讓學生守法、懂法以及知法,強化學生的法律意識,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以法律為導向規(guī)范自身行為,進而成為一名合格的公民。
一、當前我國中學生法制教育的現狀
(一)法律意識
當前,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學生承擔著沉重的高考壓力,而由于法制教育不在考試范圍內,家長和學校都沒有給予充分重視,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法制教學課經常被英語、語文以及數學等學科霸占,對法制教育的效果和質量帶來嚴重影響,導致學生法制意識淡薄、法律知識缺失。由于學生缺乏法律意識,致使學校暴力、斗毆打架事件頻繁發(fā)生,甚至釀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二)學校教育
學校是對學生開展法制教育的關鍵陣地,但是受到價值觀和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學校沒有認識到法制教育的關鍵性,首先,缺乏科學而系統的教學體系,我國尚沒有針對中學生特點的法制教材,而在教學既不系統也不全面,談不上科學性和教育性;其次,我國缺乏科學的考核機制,對于法制教育之類的非考試科目沒有給予正確的評價;最后,由于學校教師的對法制教育沒有給予充分重視,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方式不科學,教學乏味而枯燥,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
(三)社會環(huán)境
當前,一些負面思想在我國社會中蔓延,對中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不利影響,主要體現在,第一,學生的不良嗜好增加 第二,學生容易受到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第三,拜金主義在中學生群體中盛行;第四,出現誠信危機。
二、提高中學生法制教育質量的相關措施
(一)借鑒西方國家的成功經驗
我國學校要充分借鑒西方國家在法制教育方面的成功經驗,雖然其教育體系與我國基本國情不符合,但是可以通過借鑒進行改良,進而提高我國中學生法制教育的質量和水平。例如美國,其具有十分成熟的法律體系,在法制教育方面也比較成功,美國并不是采用灌輸式或者填鴨式教學,而是引導學生進行實踐,通過實踐將世界觀以及價值觀滲透到教育中。同時,美國的中學也積極與社區(qū)合作,為學生提供相關的實踐活動,比如參觀監(jiān)獄、審判、做義工等,并且邀請法律人士舉辦講座,以更加主動的方式讓學生充分體驗法律的威嚴和力量。
我國學校要從美國的法制教育中吸取經驗,采取趣味教育、實踐教育等形式,摒棄以往的灌注式教學,將社會與教育充分結合,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例如旁聽審判、做義工、參觀監(jiān)獄、舉辦案例辯論賽以及知識競賽等活動,將理論教育和社會實踐充分結合,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二)學校要起到主導作用
學校是開展法制教育的關鍵陣地,因此,一定要起到主導作用,首先,學校要給予法制教育充分的重視,將其納入到課程體系中,并且開展教學評價,提高學生和教師的重視程度,進而強化學生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其次,教師要主動轉變教學觀念,運用科學的、符合時代發(fā)展的教學方式,通過實際案例分析開展法制教學,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法制意識和思維;再次,學校要進一步完善校紀校規(guī),對一些違紀違規(guī)行為進行嚴肅處理,進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最后,學校要注重協調家庭與社會的關系,積極構建家庭、社會、學校的三位一體教學體系。
(三)有關部門要給予重視
法制教育需要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因此,有關部門一定要充分認識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并且積極協助學校對學生開展法制教育,組織相關教育團隊,針對學生特點開展有效教育,例如舉辦法律講座以及講堂等,通過宣傳欄、展板或者微信等渠道,將法律案件展示給學生,配置專門的教育人員,幫助學生有效解決生活中遇見的各種法律問題。
(四)改善社會風氣
法制教育需要社會大環(huán)境的支持,當前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持續(xù)深入,一些西方思潮不斷涌入,社會價值觀呈現多元化,一些腐朽思想在社會中蔓延,面對不良而復雜的社會風氣,有關部門和公眾一定要采取科學措施,不斷改善和優(yōu)化社會風氣,為法制教育提供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首先,要徹底鏟除社會中彌漫的賭博風氣,通過志愿者、民警以及社區(qū)的宣傳,組織賭博受害者現身說法,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賭博的危害,進而改善社會中的賭博風氣;其次,學校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館、道德觀以及價值觀,教師要起到模范作用,在教育中弘揚我國優(yōu)秀的文化,傳播社會正能量;最后,合理利用網絡,當前,隨著網絡技術的蓬勃發(fā)展,網絡已經成為學生接觸社會的重要渠道,雖然網絡能豐富學生的知識,但是其中一些負面元素也影響著學生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因此,學生一定要加強對網絡的教育和管理力度,嚴謹學生在上課期間去網吧聊天、打游戲,對計算機教室進行嚴格管理、設置防火墻,并且與文化部門開展積極合作,對學校附近網吧的違規(guī)行為進行處罰和整治。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中學階段開展法制教育,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與成長具有積極意義和作用,因此,家庭、學校以及社會要給予法制教育以充分的重視,通過各種實踐活動、開設專業(yè)課、改善社會風氣等方式,提高法制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培養(yǎng)學生成為一名具有較強法制觀念的社會公民。
【參考文獻】
[1]吳婳澤.關于中學生法制教育的現狀及其措施探討[J].法制與社會,2015(08):242-243.
[2]楊璐.中學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探究[J].法制與社會,2016(28):246-247.
[3].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年總目錄[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03):120-168.
[4]陶一丁.新世紀以來中學教師職業(yè)道德現狀分析及建設路徑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3.
[5]陳民飛.中學生法制觀念的培養(yǎng)措施[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5(18):4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