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宇芳
摘 要:結合實際,針對小學數學課堂的提問技巧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技巧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每天上課教學,課堂提問是必然環(huán)節(jié)。課堂提問既是重要的教學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學藝術。
好的課堂提問,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問題的興趣,引領學生在數學王國里探索;好的課堂提問,需要我們教師要做學習引路人。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大腦的每一細胞,就能極大地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雖然我們從事的職業(yè)平凡而瑣碎,但是我卻認為教學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為了更好地提高課堂效率,使課堂教學藝術化,讓學生饒有興趣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課堂提問進行了設計。
1 提問要有目的性和邏輯性
教師的課堂提問,必須符合小學生的思維形式與規(guī)律。問題作為數學教學的載體,其發(fā)生與發(fā)展最終是通過數學教師作用在學生身上,問題的理解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問題是主觀與客觀相結合的產物;問題與問題解決者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問題是有價值的。
2 在“溫故而知新”中進行知識遷移
短短的四十分鐘一節(jié)課,它既要求我們精心設計出每一個準確的、科學的課堂問題,又要求我們新舊知識進行自然過渡,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很好的接受新內容。小學數學新知多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的發(fā)展與延伸,我們在教學中抓住新知與舊知的遷移點進行提問使學生在對鋪墊材料的觀察與積極思考中。
3 以互動提問的方式,將校內外知識有效銜接
課堂師生互動提問,可以有效渲染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學習不應以解決問題為終點,而應當去發(fā)現新的更多的問題,這樣才會積極進取,不斷進步,持續(xù)發(fā)展。
4 知識點設計開放性和發(fā)散性,給予學生廣闊的思路
開放性是教師提出的沒有標準答案、沒有固定解決方法的問題;而另一個發(fā)散性提問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回答的機會。我們這樣做可以開闊學生知識視野,培養(yǎng)學生收集、積累知識的習慣,建立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相信自己離開教師也能獲得知識,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讓學生真正寓樂于學,愛上數學,真正做學習的主人。
5 問題精心化,給學生創(chuàng)新的空間
在數學課堂上,教師提的問題,都應具備創(chuàng)新性,無論是在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方面,還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方面。要提創(chuàng)新性的問題,本身就意味著對教師本人素質的挑戰(zhàn)。 只有提出了有一定深度的問題,才能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6 讓學生學會提問,愛上提問
學生學會提問,愛上提問后,就會變“學答”為“學問”,一字之差,卻反映了一場深刻的觀念變革??茖W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往往是從質疑開始,從解疑入手,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質疑、解疑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恰當的提問,如一條橋梁,架起師生交流的平臺,將師生的認識、情感緊密相連,使學生打開思維的閘門,有所發(fā)現和領悟,奔騰向前。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提問這一門精深的藝術,每個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多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好問題,掌握好發(fā)問的策略,恰當處理學生對問題的回答。從而走出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誤區(qū),促進學生知、情、意的和諧發(fā)展,全面提高課堂利用率,提升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率,走出屬于自己的一片精彩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