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幸芳 房曄 賀小慧
[摘 要]針對現代化生產建設需要對應用創(chuàng)新型人才需求的不斷提高,以及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特點,從數字電子技術的現狀分析,通過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對比,闡述了在傳統(tǒng)的理論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的優(yōu)點,同時提出兩種教學方法應優(yōu)勢互補的觀點。在數字電子技術理論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符合數字電子技術這類課程的特點,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還能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最終達到培養(yǎng)應用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目的。
[關鍵詞]電子技術;案例教學;應用創(chuàng)新型人才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6.174
1 引 言
隨著我國現代化生產建設需要對人才綜合素質要求的不斷提高,使得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學生具有深厚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又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工程實踐經驗。
數字電子技術是電類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基礎課,具有很強的理論性、抽象性、專業(yè)性、實踐性和實用性。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學更多地以知識傳授為主,教師更多地以關注教學內容為主,而不追求教學內容的實用性,而枯燥的專業(yè)理論知識,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逐漸產生厭學情緒,失去學習興趣,從而使教學陷入惡性循環(huán)。缺乏特定應用背景的電子電路,它們是孤立的,僅僅靠抽象的理論講解,不僅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會導致學生的畏難情緒和厭學心理。
電子技術課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教”與“學”和“用”嚴重脫節(jié)。教師授課單純地講解電路的組成、結構和工作原理,沒有電路具體的應用背景和應用對象,學生即便聽懂了,也始終處于一種茫然狀態(tài)。顯然這樣的教學模式是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的,最終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不愿與教師交流、互動,繼而逐漸失去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從而排斥進一步地學習。
2 案例教學法是對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
我國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注重學科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即以“知識為本位”,向學生系統(tǒng)地傳授專業(yè)知識,在教學上強調“識記”,忽略了對學生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我國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存在“三個中心”,即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為了趕教學進度,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而學生只知道被動接收,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這種教學模式顯然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難以與當今社會對人才教育注重實用技能、注重知識創(chuàng)新等素質教育同步,從而無法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需求。
案例教學法是“行為引導型”教學法的一種,“行為引導型”教學法是從德國引進來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1],這種教學方法重點強調的是對人的一些關鍵能力的培養(yǎng),比如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團結協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能力、綜合概括能力等,這些關鍵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是適應飛速發(fā)展和不斷變換的科學技術所需要的,是從事任何職業(yè)都需要的?!靶袨橐龑汀苯虒W法能極大地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尤其能拓展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同時能讓學生更早地接觸到將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并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它,這對工科院校的學生來說很有誘惑力和針對性,必然會受到學生廣泛的歡迎。[2]因而“行為引導型”教學法是工科院校多數教師鐘情及探索追求的新領域,將來必然逐漸取代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
本文提出的案例教學法以工程案例為出發(fā)點,將理論學習適時地用于指導實踐,反之,讓實踐來驗證理論,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實踐操作的積極性,最終使理論在工程案例的實踐過程中得以體現。案例教學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國家培養(yǎng)高素質的應用創(chuàng)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3 案例教學法在“數字電子技術”課程中的應用
“數字電子技術”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均很強的課程。在教學中,教師只有處理好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使學生既能學到數字電子技術的理論知識,又能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提高學生分析實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于諸多原因,目前高等院校的學生普遍感覺到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理論知識抽象,不知教材中涉及的各種單元電路在實際生活和生產實踐中有何應用,學生往往有“想學但學了又有啥用”的矛盾心理。針對這種現狀,教師應改變教學模式,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講解邏輯電路理論的同時,多講邏輯電路的應用,并且多給學生提供動手機會制作邏輯電路。教師在教學中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因勢利導,揚長避短,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及設計”這一教學內容,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費時費力,學生學完后對如何設計組合邏輯電路依然似懂非懂、似會非會[3],但是,采用“案例教學法”,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并搭建了一個會議投票表決器的電子電路,學生通過整個設計過程以及對自己所設計電路功能的測試,對“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及設計”這部分內容豁然開朗。
案例教學法可以通過師生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案例[4]而進行,具體過程如下:①教師就工程案例和同學們一起討論,然后分組并確定各組的設計內容和任務;②在教師引導下,各小組利用業(yè)余時間查找相關資料,根據項目內容和任務制定設計方案;③教師讓學生介紹自己的設計思路、設計方案和邏輯電路圖。結果可謂五花八門,學生都急于想知道自己所設計邏輯電路的合理性,在這種渴望及需求下,教師再適時地把邏輯電路的設計思路及方法介紹一下,然后讓同學們進行討論,并通過互相指導和互相幫助來完善自己的設計,最后教師再以總結的方式跟學生一起討論分析他們所設計電路的合理性及優(yōu)缺點;④教師要求學生按照邏輯電路圖從教師提供的材料中選擇他們所需要的器件,并按照設計連接電路及完成電路邏輯功能的測試,從而驗證自己所設計電路的正確性及合理性。
在整個電路的設計過程中,學生手腦并用,互幫互學,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能力和社交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會議投票表決器的設計先由學生設計邏輯電路圖,然后在實驗課中利用實驗室所具備的元器件完成,由于會議投票表決器在實際生活中很常見,所以該電路的設計引起了同學強烈的興趣,提問聲此起彼伏。
在案例教學法中,學生是主角,教師則轉換為教學的引導者及服務者。案例教學法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人人可以參與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活動,在這個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工程項目,不僅可以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艱辛與樂趣,而且通過實際操作,訓練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在工作中與其他成員的協調合作能力,可以充分激發(fā)或發(fā)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
4 結 論
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學習氛圍,可以說,案例教學法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通過在“數字電子技術”課程中應用案例教學法,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學生不僅加深了對書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懂得了怎樣靈活應用這些書本理論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使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了提高。整個教學過程充分展示了現代高等教育“以能力為本”的價值取向,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符合社會的發(fā)展和需要。
參考文獻:
[1] 李小輝.“項目教學法”在電子技術中的應用 [J].文教資料,2005(5).
[2] 張文才.技校在推廣行動導向教學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6(28).
[3] 閻石.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朱麗梅.項目教學的基本活動特征[J].教育導刊,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