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志紅
做好歷史課程的教學工作,有利于深化學生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認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同時對促進學生健康全面成長,使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一定的作用。調查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對初中歷史課程不感興趣,任課教師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性不足,課堂教學過程比較枯燥,制約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為轉變這種情況,綜合采用多種教學材料,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很有必要。而歷史故事是初中歷史教學重要的輔助資料,在教學中合理應用歷史故事進行教學具有積極作用,因此其逐漸受到重視和關注。
一、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除了讓學生掌握課文內容之外,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可以合理引入歷史故事,其重要作用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加強學生記憶
歷史故事的引入,有利于學生加強對歷史知識的記憶,牢固掌握所學內容,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教學“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主要成就”時,可以引入王進喜的故事,并探討他所具備的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精神,然后引入對社會主義建設主要成就的學習。通過歷史故事的引入,幫助學生找準切入點,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記憶,更好地掌握所學內容。
2.激發(fā)學習興趣
歷史故事往往充滿趣味性,能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讓學生更為有效地融入學習活動。例如,在進行“貞觀之治”這節(jié)的教學時,教師可引入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以該故事為出發(fā)點,學習“貞觀之治”的表現(xiàn)、成因等內容,逐漸引入對大唐王朝走向衰落的原因分析。故事的引入能讓枯燥的歷史知識學習充滿趣味,調動學生融入學習活動的興趣和熱情。
3.提高教學效果
歷史故事的引入不僅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還能激發(fā)學生興趣,是進行新課導入的良好素材。同時,在講解和分析重、難點內容時,也可以合理引入歷史故事,幫助學生破解學習中遇到的難題,進而深化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使學生有效融入學習活動,從而推動課堂教學順利進行,實現(xiàn)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初中生歷史知識學習效率的目的。
二、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雖然合理引入歷史故事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具有積極作用,但教師如果不重視歷史故事的合理引入,則會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有必要采取以下有效措施改進和完善歷史教學。
1.提高歷史故事的針對性。
在引入歷史故事時,要確保歷史故事的針對性,有助于對教學內容的有效講解和分析,更好地輔助初中歷史課本內容的教學。故事的引入與教學內容不能脫節(jié),要讓歷史故事與教學主題密切相聯(lián),根據(jù)初中歷史課本內容和教學目標,挖掘其中有趣的歷史故事,使之更為有效地起到輔助課堂教學活動的作用。例如,在教學“夏、商、西周的興亡一節(jié)”時,可引入“姜太公釣魚”的故事,也可以人們熟悉的“封神榜”中的故事為切入點,過渡到課本內容的學習之中。由于學生比較熟悉這些故事,可以起到誘導學生的目的,也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課本知識,推動教學活動順利進行。
2.確保歷史故事真實準確
為了讓歷史故事更好地輔助課堂教學活動,任課教師在引入歷史故事的時候,應該對歷史故事進行鑒別,確保故事的真實性與準確性,避免扭曲歷史真相,歪曲事實的情況發(fā)生。引入真實準確的歷史故事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傾聽故事,對歷史故事進行深入思考,并擁有自己深刻的感悟。教師對歷史故事的背景知識要有一定了解和把握,將歷史與現(xiàn)實巧妙結合起來,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例如,在進行“走向全盛的唐朝”這節(jié)內容的教學時,可以引入電視劇《武則天》中的故事。但要注意對歷史故事進行加工,保證故事的真實性與客觀性。可以武則天的治國策略為主,如她在全國范圍內選拔有用人才、興修水利、減輕賦稅等故事情節(jié),以便更好地講解課文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理解知識,調動其學習熱情。歷史故事的講述必須遵循真實性和準確性原則,還可以就電視劇中的虛構內容發(fā)表看法,指出電視劇中與歷史事實不符的部分,讓學生鑒別,有效融入學習活動,逐漸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
3.堅持以人物和事件為中心
在引入歷史故事時,要善于把握人物和事件,根據(jù)人物言行舉止和性格特征展開。例如,在教學漢武帝、秦始皇、林肯、華盛頓等內容時,可以引入他們小時候的故事。在講解著名歷史人物時,除了把握這個歷史人物所涉及到的歷史事件之外,還要注重把握人物的性格與特別之處。在進行“漢武帝的文治武功”的教學時,可以引入漢武帝的歷史故事:漢武帝劉徹16歲即位后經(jīng)常喜歡外出游玩,損壞田地莊稼,捕食民間雞狗,官府看到他的身份也不敢管。有一次,他外出捕獵時去一戶人家要水喝,主人以為他是壞人,就準備組織鄰居將他抓起來。但主人家的妻子看劉徹器宇軒昂,不僅不抓他,反而盛情款待了他。這段有趣的故事展現(xiàn)了漢武帝的性格和稟賦,表現(xiàn)他剛強勇武、好大喜功的特點,也為即位后采取有效的治國理政措施奠定了基礎。引入故事有利于學生對講解內容更深入地認識和理解。以事件為中心的故事應該注重細節(jié)的描述,將學生帶入場景當中,讓他們身臨其境,獲得更為真實的情感體驗。注重史實故事、文學創(chuàng)作、傳說故事的引入,例如在進行三國時期“建安文學派”的教學時,可引入《三國演義》中有關曹操、曹植、曹丕的故事。學習有關唐代、宋代文學、詩歌、文化繁榮的知識時,可以引入李白、杜甫、蘇軾、秦觀、李清照等著名詩人、詞人的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4.注重歷史故事的多樣化
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具體需要,引入形式多樣、情節(jié)豐富的歷史故事,使之更為有效地輔助教學活動。例如,利用歷史故事破解教學難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一概念比較深奧,為了讓學生直觀形象地了解這些內容,可以引入反映當時沿海地區(qū)經(jīng)濟社會狀況的小故事,包括沿海地區(qū)被列強搶占,手工業(yè)者破產(chǎn)等,從而讓教學內容變得直觀形象,幫助學生突破難點。還可以在歷史課程教學的結尾部分引入故事,讓學生感到歷史知識的重要性。另外還要對歷史故事情節(jié)進行巧妙處理和構建,把握故事講述時機,使用合理的語言進行表述,讓歷史故事更好地輔助課堂教學活動。
5.設置懸念并突破重難點
在新課導入中巧妙設置懸念,將學生更好地引入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并幫助學生突破重點與難點,推動初中歷史教學活動順利進行。例如,教學“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時,可以首先設置懸念,引入“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然后提出問題:假如沒有虎門銷煙,中英之間是否會爆發(fā)戰(zhàn)爭?原因是什么?通過設置這樣的懸念,引導學生更好地融入學習活動之中,并在學習中結合歷史故事對課前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有利于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內容。一般而言,通過學習之后,學生對當時中國的經(jīng)濟社會體制、中英兩國的貿(mào)易等會有更為全面的了解,可以得出更為深入的認識,能準確回答課前的提問,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總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不能忽視歷史故事的重要作用。作為任課教師,要重視歷史故事的合理引入,幫助學生突破學習中的重點與難點,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更有效地融入初中歷史教學活動當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