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州廣南縣那灑鎮(zhèn)石丫口小學 李玉澤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guī)定: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識字、看書、作文的能力。我對《大綱》的認識歸納起來是三句話:培養(yǎng)能力是重點;搞好自學是關鍵;狠抓作文破難關。
我培養(yǎng)提高學生能力的路子是:教師引導,提示規(guī)律、輔導探索、放手實踐、抓住不放、反復訓練。
在教學中,我注重培養(yǎng)訓練學生自學字詞的能力,讓學生取得識字的主動權:首先我讓同學們過漢語拼音關;然后在新學期伊始專門上好兩至三節(jié)培養(yǎng)學生識字能力的理論課。講漢字的特點規(guī)律,講自學漢字的方法,并進行具體輔導。我把識字方法歸納為六個字:點(點出生字)、讀(讀準字音)、記(記住音、形特點)、查(利用工具書查字義)、寫(連詞端正書寫)、默(自己默出所學生字)。經(jīng)過一段獨立性學習。學生完全養(yǎng)成習慣,不僅每篇課文中的生字學生完全掌握,就連課外閱讀中發(fā)現(xiàn)的生字,學生也主動學習掌握。學生掌握了識字能力,學習興趣高了,看書、作文的能力也相應提高。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項細致、復雜而艱巨的教學任務。這里僅就在課堂教學中,怎樣閱讀能力淺談一些做法。
以《珍貴的教科書》為例。我反復閱讀、研究、思考找出這類記敘文的特點和規(guī)律,簡略歸納為兩點:1.要把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起因、經(jīng)過、結果寫清楚、明白。2.在記敘過程時,要把重要的場面、中心話語寫具體生動。教學時,揭示以上規(guī)律,發(fā)揮老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按以上兩點自學,邊閱讀、邊思考、邊討論,只用了一堂課,使學生既清楚、明白、深刻懂得了這篇文章,受到了教育,學到了知識,又初步培養(yǎng)了學生閱讀和寫作這類記敘文的能力。接著,我又用了一課時,叫學生根據(jù)老師歸納的兩條規(guī)律,試分析“習作選”上的同類文章。由于學生手中有了“工具”,獨立實踐很快就把文章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jīng)過、結果搞清楚了。我又設計了短文練習進一步培養(yǎng)和檢查學生的能力窨提高如何,短文的題目是:“記一次自己深受教育的事”。作業(yè)效果較好。
學生的能力從何而來?勤于實踐,能力必強。我給自己訂了一個教學原則:給自學讓路;把時間“還給”學生;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決不獨霸課堂教學時間,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養(yǎng)成自學習慣。具體培養(yǎng)自學能力和習慣的路子是:
第一步:讀文、點字、查字、認字、寫字。
第二步:讀文、思考、分層分段、寫大意。
第三步:讀文、劃重點的字、詞、句,提出不懂的問題,寫出文章中心。
第四步:讀文、背好詞好句好段至全文,抄寫好的句、節(jié)、段、創(chuàng)造性講述課文內(nèi)容;最后運用課文中所學的寫作方法,寫自己生活中可寫的事情。自學的四個步驟,二十字的自學方法,開學初主教給學生,以便學生按法自學。
由于開展了自學,不僅提高了學習語文的能力,而且逐漸形成了:“主動學、動腦思、學踏實、學方法、勤實踐、好又精”的良好學風。
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的具體體現(xiàn),是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教師感到難,學生更感到難,只有突破這一難關,才能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為了突破這一難關,我給自己的作文教學定了“兩緊”“兩多”“一改”的教學原則?!皟删o”是:緊密聯(lián)系閱讀聯(lián)系閱讀教材;緊密聯(lián)系實際生活?!皟啥唷笔嵌嘧x、寫寫?!耙桓摹笔歉母镏笇Ш团牡姆椒?。
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每篇課文都有是學生的范文,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思想,用詞造句、謀篇布局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但這只是紙中談兵,要把知識化為能力非多寫不可。我教完一篇有特色的課文,就要求同學們進行一次小練筆,運用所學到的寫作方法進行練習。
例如,學了《頤和園》一課,就寫自己去過的公園或自己的校園;學了《三味書屋》就寫“我們的教室”仍要求用方位順序來寫。學生既熟悉課室,加之有范文為例,因此寫起來得心應手。又如:學了《勞動最有滋味》一課,我設計了《我學會**》。這樣的練習既是仿寫的練習又是勞動后心靈感受的真實體會,同時更加深了思想教育。
再如《小珊迪》《黃繼光》《種子》等課文都是通過具體事例寫好人物形象的優(yōu)秀范文。閱讀后,我設計了“記兩件小事”的寫作訓練。要求第一件事一定用對話形式寫實際生活中的一件事,第二件事一定用描寫環(huán)境、動作、神態(tài)及人物語言的方法寫出人物品質(zhì),但選材一定要真實。結果學生寫出了內(nèi)容豐富、生動的好文章。
要提高寫作能力,必須多讀多寫。這是有效的經(jīng)驗。在教學中我為同學創(chuàng)造多讀多寫的條件,促進其能力提高。
我在班級辦了個“小圖書館”有多種兒童讀物,供大家課余時間閱讀,并鼓勵大家摘抄好的詞、句、節(jié);充分利用每周五班去校圖書館閱覽時間,幫助他們找好書、看好書;節(jié)假除了要求他們多注意在大街、小巷、家里耳聞目睹的新鮮事,還要求用一小時時間讀各種類型的書籍;從天文、地理到花草、鳥禽;從歷史人物到現(xiàn)代英雄等。使用權他們不僅開闊了眼界而且增長了知識。
每星期抽一、二節(jié)語文課,由老師或同學介紹一兩篇好文章,師生共同細細欣賞。從而達到:學寫作方法,品好詞好句,練寫作能力目的。
我們班堅持每周兩篇小作,兩周一篇大作,有的同學還堅持寫日記。這樣,每周動三次筆進行寫作練習,思路會開、筆頭會活、文章會精。
寫作量一大,指導和批改作文的方法一定要改革。我的方法是:一是親自“下水”二是認真記錄;三是面批面改;四是加強評講。
提高作文教學的效果還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知識實際出發(fā),這樣學生才能寫出體會最深、感情最真的精品。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既“解放”了老師,又“救活”了學生,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