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剛,李文龍
(河源市衛(wèi)生學校,廣東 河源 517000)
巧設問題情境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梅 剛,李文龍
(河源市衛(wèi)生學校,廣東 河源 517000)
自主學習是當今職業(yè)教育領域的一個熱點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很多,巧設問題情境便是眾多方法中的一種,從巧設問題情境的主要方式、注意事項和教學反思等方面進行闡述,以供同行參考。
問題情境;自主學習;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的本質是學生獨立學習,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教是為了不教”,表明教師不僅應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更應讓學生獲得獨立學習的能力,使之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緊扣教材,巧設問題情境,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欲,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針對此問題,筆者結合近幾年的中醫(yī)內科學教學實踐進行探討,現(xiàn)介紹如下。
自主學習是與傳統(tǒng)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xiàn)代化學習方式。傳統(tǒng)學習是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為本位,學生只能被動接受,這種學習方式已明顯滯后于當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1]。而自主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在此過程中教師則起到一個引導和幫助的作用。
相對于傳統(tǒng)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具有3個突出特征:一是學習主體獨立,傳統(tǒng)學習中學生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狀態(tài),而自主學習具有強烈的內部動機,這個動機包括興趣、責任、理想、抱負、價值等因素,學生對學習目標有清晰的認知,能通過學習過程獲得某種滿足感,從“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二是學習過程獨立,傳統(tǒng)學習多依賴于教師的說教和灌輸,而自主學習過程中,每位學生都有獨立思考問題的欲望,學生會采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相應的空間和時間內獨立學習,教師只需引導學生調控好自己的學習進程,最后實現(xiàn)學生完全自主學習;三是學習效果明顯,自主學習是建立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學生能在原有材料的基礎上形成新的認識,同時學生能對學習結果做出客觀、真實、合理的解釋,對自己的學習表現(xiàn)做出正確評價,并時刻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這樣學生的學習效果將顯著提高,對其今后發(fā)展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2.1從實際出發(fā)設置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在“中醫(yī)內科疾病的辨證論治原則”的教學中,可設計如下問題情境引入辨證論治的概念。
大雪紛飛之日,夫妻二人赴車站接老人而同時受寒,妻子看起來嬌小柔弱,訴身熱頭痛,鼻塞流黃濁涕,偶爾咳痰,色黃,身上怕冷,并且感覺有點潮潮的。丈夫身材魁梧,不時地咳嗽一聲,偶爾吐出點白痰,說話時鼻音很重,打噴嚏,流鼻涕,覺得脖子、后背疼痛,全身關節(jié)也很痛。據(jù)此提出問題:(1)此夫妻二人中醫(yī)診斷為何?。浚?)此夫妻二人的治法一樣嗎?為什么?
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和病史,此夫妻二人中醫(yī)診斷均為“感冒”,但治法不同,因為證型不同,此時教師應及時讓學生思考夫妻二人臨床癥狀的異同,并引出“辨證論治”的定義,即根據(jù)疾病發(fā)展過程中某階段的病理變化實施治療,而不是依據(jù)疾病的整個過程,這樣就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其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
2.2從應用出發(fā)設置問題情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咳嗽”一節(jié)的教學中,可設計如下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父子倆因外出捕魚而受寒,兒子身材魁梧,咳嗽聲重,偶吐白痰,打噴嚏,自覺全身關節(jié)酸痛;父親年老體弱,咳嗽氣促,痰多質稠色黃,難以咳出,胸悶,自訴有慢性支氣管炎病史。查體:兒子體溫37.6℃,血常規(guī)正常,苔薄白,脈浮緊;父親體溫39.1℃,血常規(guī)示白細胞計數(shù):1.97×109/L,中性粒細胞比例:90.5%,淋巴細胞比值:5.6%,雙肺呼吸音減弱,雙下肺可聞及濕啰音,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據(jù)此提出問題:(1)兩名患者該如何診斷?(2)兩名患者該如何辨證?
經過課前預習和情境分析,大多數(shù)學生能回答問題(1),進而熟悉“咳嗽”的定義和診斷要點。對于問題(2),可暫不讓學生回答,讓學生帶著疑問自學“辨證要點、分證論治”等部分(5分鐘),然后讓學生列出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的鑒別點,并讓學生列出各證型的辨證要點,對于明顯錯誤教師應及時糾正。最后,讓學生回答問題[2]。
2.3從假想出發(fā)設置問題情境,促進學生開展自主探究
在講授“癇病發(fā)作期”內容時,可設計如下問題情境,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探索新知。
張某,男,36歲,5年前突然發(fā)病,當時不省人事,一動不動,口吐白沫,之后患者每隔3天左右出現(xiàn)類似病情,按癲癇治療3年,病情有所控制。今因頭痛前來就診,就診時患者突然從座椅上摔下來,牙關緊閉,兩目上視,口吐涎沫。假如你是接診醫(yī)生,請問:現(xiàn)場如何急救?
此問題符合臨床實際,而教材中的表述又很零散,這自然會激發(fā)學生探索醫(yī)學知識的欲望,教師應適時點撥,即癇病發(fā)作期時有哪些危險情況?針對這些危險該采取何種措施?讓學生相互討論,教師開展巡視,最后選一名代表上臺發(fā)言。
2.4從已知出發(fā)設置問題情境,幫助學生主動構建新知
在講授“病、癥、證”三者關系時,可設計如下問題情境,將學生原認知作為“生長點”,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新的認知。
陳某,男,20歲,昨天下午因受涼于今晨出現(xiàn)鼻塞,時流清涕,頭痛,無汗,肢體酸軟,偶有咳嗽,咳痰,痰稀白,苔薄白,脈浮緊。據(jù)此提出問題:(1)關于此患者,請指出幾個常見的癥狀?(2)此患者中醫(yī)診斷為何種???(3)此患者中醫(yī)辨證屬何證型?(4)既然“病、癥、證”不同,怎樣描述三者之間的關系?
對于問題(1)(2),大多數(shù)學生能正確回答,對于問題(3),教師只需稍加點撥,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正確回答。當學生回答了問題(1)(2)(3)后,對“病、癥、證”的關系就有了初步認知,也就理解了“病、癥、證”的含義。即“病”是指疾病演變的全過程,包括若干癥狀和幾組癥狀群;“證”也說成“癥狀群”,它是疾病某一階段病理本質的概括。
2.5從反例出發(fā)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
在講授“痿證”內容時,可設計一則臨床誤診病例,鼓勵每位學生積極探究并盡量發(fā)言,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
陳某,女,37歲,自訴頭痛,惡風,發(fā)熱,全身倦怠無力,四肢酸軟,納差,苔薄白,脈緩。某中醫(yī)師根據(jù)發(fā)熱、惡風、脈緩辨證為太陽中風證,予桂枝湯加減調和營衛(wèi)?;颊叻幦齽┖?,感覺諸癥加重,極度乏力,呈軟癱狀,家人抬至醫(yī)院,查體:肢體抬舉艱難,肌腱反射遲鈍,腹部膨脹,腸鳴音減弱,測血鉀2.3 mmol/L。據(jù)此提出問題:(1)請解析某中醫(yī)師誤診的原因?(2)本病中醫(yī)診斷為何病?依據(jù)是什么?
對于問題(1),可讓學生多角度、多側面地進行分析思考,探求不同的答案。對于問題(2),教師應給予適當指導,詳細詢問病史,本患者應以四肢酸軟無力為主癥,辨證當屬痿證,治療當以麥冬湯加減。
在教學中,巧設問題情境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應注意以下事項:(1)難度適宜,教師應該圍繞“最近發(fā)展區(qū)”設計問題,讓學生看到成功,但需要經過努力,才能達到學習目標,即讓學生能“跳一跳,摘李子”。(2)覆蓋面廣,教師應了解學生的認知和思維特點,面向全體學生,只有調動大多數(shù)學生的積極性,才能使課堂氣氛活躍,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3)表述清晰,問題情境應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表述應簡明、連貫、得體、精準,切忌含糊不清或一詞多義,造成學生邏輯混亂而盲目附和。(4)時機恰當,孔子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教師應找準問題的提出時間,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問題。(5)量少而精,教師的提問不宜過多,否則無法突出重點。
4.1轉變傳統(tǒng)教學思想,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學生觀
傳統(tǒng)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是“權威—權威崇拜者”的絕對教與學關系,命令、灌輸成了教學過程中的唯一法則[2]。自主學習提倡以學生為中心,要求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學生觀?,F(xiàn)代教育是以人為根本,發(fā)展人的主體性,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yōu)樾畔⒓庸さ闹黧w,強調學生只能在個體經驗中獲得發(fā)展。正確的學生觀要求教師以身作則,充分尊重學生,讓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和探索權,給學生一些自由發(fā)展的空間。新的教學思想必然帶來師生關系和學習方式的改變,自主學習就是新學習方式的一種,即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自我調控的學習方式。
4.2改革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優(yōu)化教學過程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過于低估學生的接受能力,過于偏重知識傳遞,造成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感和抵觸感,甚至逃學。因此,教師應嘗試一些新的教學方法,比如演示法、提問法、討論法、角色互換法等,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手段改革上,要求教師掌握和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改變過去“一張嘴,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課堂教學模式,把現(xiàn)代教育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同時,應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縮短認知過程,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正如巴班斯基所說:“選擇對某節(jié)課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的核心問題之一?!?/p>
4.3注重情感,作風民主,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睂W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智力活動,更伴隨著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則包括情感、興趣、需要、抱負、價值等,它是智力活動的動力系統(tǒng)。巧設問題情境,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從而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師只有擺正位置,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做、敢出錯,多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才能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并讓課堂煥發(fā)生命力。
[1]侯建軍,佟景才,鞠頌東,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促進學改教改互動[J].中國高教研究,2004(1):90-91.
[2]孫俊三.中小學教學模式建構過程中的誤區(qū)[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3):128-130.
G420
B
1671-1246(2017)06-0039-02
全國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內科研究會2016年度教育科學研究項目立項課題(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