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運城市絳縣橫水中心校東劉家小學 張雪麗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做任何事情我們不應該用“追求”的方式,而應該用“吸引”。
常常聽到有老師抱怨:這班學生太差勁,上課根本就不聽,死氣沉沉,提問也沒有反應,這課沒法上了。也常常聽到這樣的話:學生不想學,老師有什么辦法,總不能逼著他去學習。聽到這樣的話,我會從兩個方面去考慮:1.學生為什么不愛聽我們的課?2.每一位老師都想把學生教好,把課上好。那我們該怎樣做才能改善這樣的現(xiàn)象呢?
十幾年的教學實踐讓我明白提高40分鐘的課堂教學效率是多么重要,怎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讓我們的每一節(jié)課都精彩呢?我認為要完成一節(jié)高效精彩的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情緒是一把雙刃劍,好情緒能使師生雙贏,帶來成功歡樂;壞情緒能帶來煩惱,產(chǎn)生怨恨。在課堂上,教師或喜或怒,或熱情或冷漠,或神采飛揚或萎靡不振,這些都會引起學生不同的情緒體驗,不同的情緒體驗會形成不同的認識氛圍,而不同的認識氛圍則必然作用于師生教與學的互動過程。
我們要學會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我們要學會用激情點燃學生的熱情。比如課前的問好,教師面帶微笑,學生自然也會心情愉悅。教師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生活,生活中難免遇到不順心的事,這時我們千萬不能把生活中的情緒帶到工作中。曾經(jīng)有一次情緒非常低落,課上到一半就進行不下去了,原因就是自己的這種情緒使自己思路不清晰,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已經(jīng)被打亂,而且學生的情緒受到影響,他們有話不敢說,有問題不敢問,所以一節(jié)課沒有任何的收獲,反而情緒更糟糕了。課下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從此以后,無論發(fā)生什么,我都會在上講臺之前平復好自己的情緒,帶著飽滿的熱情面對學生。
所以師生要在快樂中營造課堂氣氛,雙方才能不斷發(fā)展和完善。
所謂教學設計,簡單地說,就是指教育實踐工作者(主要指教師)為達成一定的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進行的系統(tǒng)規(guī)劃、安排與決策。
教學設計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師為教學活動制定藍圖的過程,教師精心設計的一堂好課就像一個情節(jié)曲折動人的故事,讓人有峰回路轉(zhuǎn)的感覺,讓人有豁然開朗的心境,讓人有雨過天晴的清爽。
比如我聽過的一節(jié)低年級的識字教學課,這位老師在教學設計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他不是簡單的讓學生讀生字,寫生字,而是設計了多種識字方法:借助實物和圖畫識字、歸類識字、生活識字、游戲識字等,整堂課學生都很積極,課堂氣氛活躍,當然學生的識字量和識字效果顯而易見。
德國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曾經(jīng)指出:“教育的藝術(shù)不在于傳授本領(lǐng),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也正因如此我十分注意自己在學生面前的言談,因為我明白也許因為我的一句話會改變學生的命運。這就是教師的語言,用語言去啟蒙;用語言去啟智;用語言去激勵;用語言去引悟;用語言去贊美;用語言去督促。教師的語言是實現(xiàn)偉大的教育功能的基本途徑。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師的語言素養(yǎng)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彼越處煹恼Z言不僅要講求科學性、規(guī)范性、還要講求藝術(shù)性。
1.課堂語言要嚴謹,一些知識性的,科學性的問題,我們必須用簡練、精準的語言去表達。
2.課堂語言要生活化,如果能用貼近學生生活的語言跟學生交流,學生會更容易接受。
3.課堂語言要生動形象,有些難理解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適當?shù)乩弥w語言去表達,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而且課堂也有了活力。
4.課堂語言要幽默風趣,對于一些枯燥的課文或離學生較遠的內(nèi)容,教師要運用自己豐富的知識適時地引入相關(guān)的故事或歇后語,俗語等,使學生在談笑聲中潛移默化的吸收知識。教師如果形成了獨特的語言習慣,他的課堂一定是色彩斑斕的。
教師的課堂機智包括幾個方面。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會對教師教學活動作出各種的情緒反應和認知反饋。東張西望,說明他們注意力不夠集中;無精打采,顯示他們聽講時身心困倦;表情迷惑,表明他們對教學內(nèi)容有疑難;嘀嘀咕咕,意味他們思想存在疙瘩。學生的舉手投足,一笑一顰,無不反映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對于這些信息,教師要運用細致敏銳的觀察力,迅速捕獲,及時分析,正確判斷,隨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容量、教學步驟、教學方法、教學語調(diào)。容量太大,可以精簡;步驟太少,可以增加;方法單調(diào),可以靈活;語調(diào)平緩,可以抑揚頓挫。就是說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的外在表現(xiàn),分析內(nèi)在原因,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了解他們的精神需要,做到對癥下藥。
這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面對突然發(fā)生的意外事件,應保持冷靜的頭腦和穩(wěn)定的情緒,用理智把握住自己,并迅速判斷事情的性質(zhì),思考處理問題的方法。
這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運用一定的手段對學生聽講狀態(tài)和對自己教學過程進行調(diào)節(jié)控制的教學技巧。
教師的表達能力分為言語表達能力和非言語表達能力兩個方面。言語表達能力作為課堂教學機智手段,突出表現(xiàn)在教師運用豐富、生動、形象、準確的言語傳遞知識信息,調(diào)控教學過程,調(diào)整教學方案,解答學生疑惑,促進知識遷移。非言語表達能力是指教師運用一定的眼神、表情、舉止神態(tài)、修飾打扮及具有象征意義的符號與無聲言語來傳遞信息。
有位哲人說過:“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更能為人接受。”對教育者來說,壓根兒就沒有必要一講道理就擺出一副冷峻嚴肅的面孔,用刻板枯燥的語言讓人聽而生厭。
綜上所述,教師的情緒,教師的課堂設計,教師的語言,教師的機智才是決定學生愛不愛聽課,能不能積極思考的決定性因素。我相信每一位老師都在積極創(chuàng)建優(yōu)質(zhì)課堂,可往往我們用的是“追求”的方式,不妨試一試“吸引”,把自己的課堂營造成一片花海,自然會引來蝴蝶翩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