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qū)流亭街道仙家寨幼兒園 許韋韋
游戲是兒童產(chǎn)生高級心理現(xiàn)象的重要源泉,是兒童社會化的重要途徑。游戲也是幼兒的天性,是符合學前兒童年齡特點的一種獨特的活動形式。在幼兒園里,游戲已被納入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我們逐漸認識到游戲是幼兒有效的學習段,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如體育活動對幼兒的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
感覺和知覺是人生最早出現(xiàn)的認識過程;兩歲前兒童依靠感覺和知覺認識世界;感覺和知覺在3~6歲兒童的心理活動中仍占優(yōu)勢。所以說認知水平的提高直接影響到幼兒的能力的發(fā)展。在皮亞杰看來,此階段的孩子處于前運算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是思維開始運用象征性符號進行,出現(xiàn)表征功能。兒童可以一物換一物,雖然他們不以實際的運作進行思維,但具體形象性的思維方式使他們憑借事物的表象來進行思維,在游戲中,特別是良好的伙伴關系使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游戲活動中來,游戲活動,同伴們的行為表現(xiàn),在幼兒的大腦里儲存了豐富的表象,他們的記憶和語言有了鮮活的材料,從而有助于認知能力的發(fā)展。
語言的順利發(fā)展對幼兒人格的健康發(fā)展帶有重要的作用,因為,言語發(fā)展的好壞和孩子對自己的自信心,而關系的發(fā)展和自信心直接影響孩子人格的形成。
因此,言語有兩種功能:一是交際功能;二是概括和調(diào)節(jié)功能。在言語發(fā)生的準備階段,兒童和別人交往,不是依靠語言,而是依靠更多表情和手勢、動作等"體態(tài)語言"。學前兒童語言交際功能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3歲前。這個階段言語的交際功能主要是請求、回答和提高。這是和3歲前兒童的獨立性不夠發(fā)展,其活動主要依賴成人有關。在這階段,兒童主要用對話語言、情境語言和不連貫語言。第二階段:3~6歲。這個階段的語言功能,除了請求和問答外,還有陳述、商量、只適
合命令、對事物的評價等等。與此相適應的是連貫性語言、陳述性語言逐漸發(fā)展。四歲以后,兒童之間交談大為增加,他們會進行討論,在游戲和其他活動的合作中協(xié)調(diào)行動。五歲以后,兒童在爭吵中,出現(xiàn)用語言辨認的形式。
幼兒的口吃現(xiàn)象,部分是由生理原因造成的,更多則是由于心理原因所致。口吃出現(xiàn)的年齡以2~4歲為多。2~3歲,一般是口吃開始發(fā)生的年齡,3~4歲是口吃的常見期??诔缘男睦碓蛑皇钦f話時過于急躁、激動、緊張。2~3歲的兒童在急于表達自己的思想時,容易出現(xiàn)語言流節(jié)奏的障礙。這種激動和緊張狀態(tài)狀態(tài)使發(fā)音系統(tǒng)受到抑制,發(fā)音器官發(fā)生很細致的抽搐和痙攣,于是出現(xiàn)了發(fā)音的停頓和重復。
幼兒在游戲中作為集體的成員,開始學會相互理解,并共同遵守規(guī)則,學會與人相處,借助于游戲,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得到了鍛煉與發(fā)展。社會性發(fā)展是指兒童從一個生物人逐漸掌握社會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與社會行為技能,成長為一個社會人,逐漸步入社會的過程。它是在個體與社會群體、兒童集體以及同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中實現(xiàn)的。特別是在角色游戲中,兒童通過扮演各種角色,學會理解別人,并嘗試體驗長大后可能成為角色。在游戲中,他們首先學會發(fā)現(xiàn)自我,他們了解自己是什么樣的人,自己的行為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別人會對自己有什么樣的反應,自己會對別人有什么樣的反應等。在游戲中根據(jù)參與人數(shù)的多少,游戲分為單人游戲和多人游戲。顧名思義,單人游戲是一個人獨自參與并完成的游戲,多人游戲(也可以叫做合作游戲)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共同協(xié)作才能完成的游戲。游戲常常以多人游戲的形式出現(xiàn),多人游戲是游戲的主要成分。在多人游戲中,富含著社會性教育因素,有分工協(xié)作,有人際交往,有相互尊重與諒解,甚至有社會責任和義務? 在這里,孩子們學到了他們作為社會人應該具有的一面,為他們?nèi)谌松鐣?,真正地成為社會的一員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通過游戲使兒童能夠解決一些情緒問題,在試驗性的、沒有恐懼的情境中學習對待焦慮都需要得到表現(xiàn)。游戲為他們提供了如何安全、妥當?shù)乇憩F(xiàn)自己的情感的途徑,從而能夠設法駕馭、控制不友好的攻擊性行為。
游戲是兒童表現(xiàn)情感的一種重要方法。孩子們在游戲的時候往往全神貫注、無拘無束,顯露出自己的真正本性。因此游戲好像是兒童情緒的晴雨表,教師可以從游戲中觀察了解到兒童的喜怒哀樂。如一個小女孩抱著她心愛的洋娃娃,溫暖地撫摩、親熱、說悄悄話,也充分表現(xiàn)了孩子愉悅美好的心理感受。
游戲是兒童克服情緒緊張的一種重要手段。孩子們可以在游戲中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如他們選擇一件玩具。這個玩具代表了他所懼怕或不喜歡的東西。在游戲中操作和擺弄它,能夠使兒童消除害怕或者厭惡的情緒,重新獲得自信,解決問題。例如,用示范法讓女孩掌握"你"字,不成功,用游戲情緒激動法則成功了。姨媽問她:"這只手風琴是誰送給你的?"女孩答:"劉老師送給你的。"姨媽立即說:"?。∷徒o我的。"隨即拿走了。這使女孩激動起來,立刻叫喊:"送給我的。"從此對"你"、"我"二字十分注意。有時說了"某某給你的",立刻改正為"給我的"。有時干脆先說"給我的"。有時干脆先說"給我",再說"某某給我的"。
游戲有助于消除孩子憤怒的心情。在當代有許多心理學家或教育學家將游戲作為一種治療手段,治療兒童的行為問題或者情緒問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游戲有助于學前兒童身體的鍛煉和成長。在童年的游戲中,有大量的運動性游戲,也是兒童十分感興趣的游戲形式。當孩子們在跑、跳、攀登、爬的活動中,加快了血液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并且增強體力,使他們的動作變得協(xié)調(diào)、身體越來越結(jié)實。而兒童在從事玩沙、繪拼圖等需要小肌肉活動的游戲時,可以訓練手指、手腕、手掌的靈活性,以及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使兒童變得更加靈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