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秀
【摘 要】博物館兒童展覽專區(qū)的設置是博物館發(fā)揮其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徑之一,對其展開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分析了博物館設置兒童展覽專區(qū)的必要性,對博物館兒童展覽專區(qū)的功能進行了介紹,并對其功能的實現(xiàn)方式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關鍵詞】博物館 兒童展覽專區(qū) 設置 必要性 實現(xiàn)方式
引言
科學技術和經濟水平的發(fā)展推動了我國博物館事業(yè)的發(fā)展。特別是近兩年來,隨著社會加重對兒童讀物的關注,我國博物館在兒童教育事業(yè)方面貢獻了一定的力量。當前博物館兒童展覽區(qū)是博物館專門針對兒童設立的一個展覽專區(qū),同時也是博物館推動我國兒童教育事業(yè)的一個重要方法。廣州博物館從開館至今,八十多年來一直致力于通過展覽文物來向海內外朋友展現(xiàn)我國五千年文化,向來客展示廣州數(shù)千年的歷史發(fā)展軌跡。廣州博物館在展覽歷史文物的過程中,常和國內外知名博物館合作,共同開展展覽會,將擁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古韻的歷史文物展現(xiàn)給廣大群眾。將我國歷史文物展現(xiàn)給廣大觀眾固然是好,但卻忽略了兒童這一群體。和國外博物館相比,我國博物館展示物品過于單一,且受眾范圍小,大部分受眾為歷史古玩愛好者。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博物館在推動兒童教育事業(yè)上就相對落后,還需要一個發(fā)展和完善的過程。以下筆者簡要闡述博物館設立兒童展覽專區(qū)的必要性,并簡述兒童展覽專區(qū)的功能及其實現(xiàn)方式。
一、博物館兒童展覽專區(qū)設置的必要性
心理學家認為兒童階段是指1歲到15歲這一時期,而這一時期又可以分為幼兒期、學前期、童年期以及少年期。其中學前期到少年期是人的一生中接受教育最重要的時期。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指出,大多數(shù)人的生活習慣、心理傾向以及思想態(tài)度在6歲之前就可以形成。由此可知,這一階段是兒童的重要教育階段。在這個階段加強對兒童教育,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錯過了這個時期再對兒童進行教育,效果往往差強人意。
當前,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兒童的學前教育問題,并將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兒童的學前教育中,更制定了相關政策、制度落實義務教育。然而單靠義務教育還不夠,還應當加強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結合,更符合時代潮流,是世界發(fā)展趨勢。博物館作為社會教育的場所之一,將博物館教育納入到國民教育體系中,有利于推動學校教育。當前越來越多的學校和家長認識到博物館對兒童教育的重要性,常將博物館作為兒童社會教育的首選地。由此可知,博物館在兒童教育中的重要性。為了迎合這一需求,博物館應當結合兒童年齡及心理特點,增加兒童展覽專區(qū)的展覽形式及展覽內容,以滿足兒童這一受眾群體。但目前我國大多數(shù)博物館內展覽的物品只針對成年觀眾,且展覽的形式和內容單一無趣。兒童在觀看這些展品時,因為不是自身所好,往往提不起興趣觀看,更不用說達到教育的目的。由此可見,博物館設立兒童展覽專區(qū)的必要性。
二、博物館兒童展覽專區(qū)的功能
到目前為止,國外在探索利用博物館教育兒童上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1899年,世界上第一座兒童博物館布魯克林博物館在美國紐約誕生。從此以后,各式各樣的兒童博物館在美國建立,并逐漸影響了世界上其他國家,各國也開始紛紛建立兒童博物館。我國在建立兒童博物館上晚于歐美等國家,直到20世紀90年代,我國才開始建立第一座兒童博物館——上海兒童博物館。此后,我國兒童博物館如雨后春筍,紛紛在各地城市建立。隨著對兒童教育的重視,我國各地博物館開始在館內設立兒童專區(qū)。如北京首都博物館針對兒童設立的七彩坊,中國科學技術館新館針對兒童設立的兒童科學樂園等。雖然我國各地博物館紛紛設立兒童專區(qū),但還應考慮兒童專區(qū)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兒童專區(qū)是否真的達到了傳播知識的效果。
大多數(shù)博物館對于兒童專區(qū)存在一個很大的誤區(qū),他們認為只要在博物館內設立一個兒童區(qū)域,專門提供給兒童玩耍、游樂或休息就可以。這樣的理解顯然是錯誤的。博物館兒童專區(qū)必須展示有符合兒童觀賞的展覽品,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兒童專區(qū)應當設立成什么樣子,需要設計者綜合考慮兒童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學習需求進行設計。只有綜合了所有因素設計的兒童專區(qū),才能讓兒童在玩樂中學習,在學習中玩樂,最終達到積累知識的目的。以此可見,兒童專區(qū)必須具備幾個功能:
1.教育功能
前面已提兒童教育不僅需要學校教育,更需要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博物館作為社會教育的一個重要場合,在教育兒童方面,應當具備有和學校教育一樣的功能。除了知識的教育,博物館更要注重道德理論、正確人生觀、世界觀以及社會責任感這幾個方面的教育。博物館主要借助展品、燈光、音樂等形式對兒童教育,激發(fā)兒童的興趣。通過提供各種各樣的教育資源,培養(yǎng)兒童的趣味性,吸引兒童對新知識展開探索。通過對新知識的探索,可以培養(yǎng)兒童的意志品質。和學校教育相比,博物館沒有拘束感,也沒有強制兒童必須完成某個學習任務,兒童在這樣自由的環(huán)境中,更加愿意接受知識,也更加能夠達到教育的目的。
2.游戲功能
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游戲不僅能讓兒童發(fā)泄精力,更能讓學生達到學習和發(fā)展情感的目的。游戲在開發(fā)兒童智力上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它對兒童的心理認知和心理構成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大多數(shù)博物館在設立兒童專區(qū)時也確實意識到了游戲對兒童產生的作用,如香港的文化博物館在兒童探知館中設計了多種游戲以供兒童玩樂。在“考古園地”,通過設計互動游戲來讓兒童接受對他們來說乏味無趣的考古知識;在模擬的叢林區(qū),兒童通過和“叢林”里的動物嬉戲玩耍,可以提高個人交際能力和情感發(fā)展;在“香江童玩”區(qū),通過展示各種各樣的玩具讓觀看的兒童了解香港玩具的發(fā)展歷程。
3.科學探索和興趣培養(yǎng)功能
馬歇爾·麥克盧漢認為通過在博物館兒童專區(qū)設計問題,可以引起兒童的興趣,培養(yǎng)兒童的探索精神。博物館在兒童專區(qū)設計問題,讓兒童通過專區(qū)內提供的各種資源去尋找答案,可以激發(fā)兒童的探索思維。因此,博物館在設立探索式的兒童專區(qū)時,應當強調知識的不確定性和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直接將答案展示給兒童。探索式兒童專區(qū)對兒童發(fā)揮的作用應當是主動探索,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如上海的科技博物館將天馬行空的思維融合到各種各樣的活動游戲中,把抽象和復雜的知識轉化為簡單、形象的知識展現(xiàn)給兒童,引起兒童的興趣,以培養(yǎng)兒童的探索精神。
三、博物館兒童展覽專區(qū)功能實現(xiàn)方式
1.根據(jù)兒童學習特點和年齡特點設計對應展覽內容
美教育家杜威曾說過,當前教育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大多數(shù)家長、學校以及社會從來不去考慮兒童想要什么,而是一味地將自己認為有用的東西硬塞給兒童。大多數(shù)實踐證明,如果在博物館兒童專區(qū)設計成成人喜歡的方式,擺放成人喜歡的展品,這樣的兒童專區(qū)很難吸引兒童的目光。因此,在設計兒童專區(qū)時,應當結合兒童的學習特點及年齡特點設計相應的展覽形式和相應的展出物品。一般來說,從兒童熟悉的生活場景去設計兒童專區(qū),更能吸引兒童的目光。從兒童的年齡特點上來看,他們的思維能力沒有成年人那么富有邏輯,知識儲備量也沒有成年人那么豐富,個人生活經驗更比成年人少。因此,選擇通俗易懂且生動有趣的展品不僅適應兒童的年齡特點,更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如2015年廣州博物館舉辦了“皇帝在盛京——沈陽故宮博物館館藏清朝文物的專題展會”,在展會上,廣州博物館為兒童設計了學前第一課,通過觀賞清朝文物來體驗書法等傳統(tǒng)文化藝術。展會上,除了展出清朝乾隆皇帝御用琺瑯雙龍紋筆架,更配套筆墨紙硯。
2.豐富展覽形式,以提高展會對兒童的吸引力
21世紀各項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虛擬現(xiàn)實技術對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維方式產生重大影響。在大多數(shù)博物館中,虛擬現(xiàn)實技術也被逐漸采用,甚至是成為大多數(shù)博物館青睞的一項技術。而設計兒童專區(qū)時可以利用虛擬現(xiàn)實技術,通過創(chuàng)造虛擬空間和虛擬物品,可以增加對兒童的吸引力。此外,虛擬現(xiàn)實技術作為一項新技術,它新奇和科幻的特點容易吸引兒童的目光。利用虛擬現(xiàn)實技術創(chuàng)造出來的虛擬場景和虛擬信息,不僅增強了兒童的參與性,更增強了兒童的沉浸感。
3.營造安全舒適的環(huán)境
在設計兒童專區(qū)時除了要結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外,打造的兒童專區(qū)還要舒適安全。只有這樣,才能使兒童身心免受傷害。兒童在專區(qū)內玩樂和游戲時,因為過分投入,常常忽略了安全意識。兒童正是好動的年紀,這就增加了危險性。因此,在設計兒童專區(qū)時,必須考慮兒童的安全問題。選用材料上,避免選用鋒利、堅硬等材料。在音樂盒光線上,避免選用太過刺激眼睛的光線和太過吵鬧的音樂,減少對兒童眼睛和聽力造成影響。溫度要根據(jù)春夏秋冬四季需要調節(jié),既不能太熱,也不能太冷。而在專區(qū)空間設計上,由于兒童多動、隨性的特點,必須設計較為空曠的專區(qū)和流暢的觀賞路線,避免發(fā)生踩踏事故。實際上,兒童需求不止以上提到的這幾點,博物館必須考慮兒童的年齡層,也必須考慮到兒童的所有年齡特點。除了空間上的設計,更要完善基礎設施,如餐飲處、休息處、廁所及相關嬰兒車停放處等。
4.設計兒童感興趣的主題展覽活動
博物館館藏十分豐富,而這些藏品往往蘊含著一定的教育意義,適合兒童的展品更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如2016年廣州博物館舉辦的文物動物園主題展覽活動,兒童專區(qū)以兒童的視角出發(fā),一共分為水、陸、空、家及變形五個部分。展會上設計了如“動物去哪了?”等問題,引起兒童的探索興趣,讓兒童在和動物聯(lián)系中尋找答案。通過這樣的問題式游戲,不僅讓兒童學會珍惜動物,更讓兒童學會和動物和平共處。除了“動物去哪了?”活動,專區(qū)內更設計了“瘋狂動物城”“動物大巡游”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不僅進一步讓兒童了解動物的生活環(huán)境,還向兒童傳播“保護動物和保護地球”的理念。
5.設計“移動博物館”
學習沒有盡頭,也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制約。為了讓兒童不在博物館也能隨時隨地學習,博物館兒童專區(qū)結合兒童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可以印刷相應的宣傳圖冊和制作玩具讓兒童帶回家,通過宣傳圖冊和玩具,讓兒童把“博物館帶回家”。通過設計“移動博物館”,兒童可以隨時隨地接受教育。
四、結語
綜上,博物館是兒童接受教育的社會場合之一,和學校以及家庭教育相比,博物館除了具有新奇和自由的特點,更不會對兒童產生壓力和限制。通過設計博物館兒童專區(qū),設計不同的展覽形式和展出物品,可以讓兒童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玩樂。因此,為了進一步發(fā)揮博物館對兒童的教育功能,我國博物館要不斷發(fā)展和完善兒童專區(qū),為兒童打造一個舒適、愉悅的學習新天地。
參考文獻.
[1]周婧景.博物館兒童專區(qū)展覽問題初探[J].博物館研究.2014(02):21-22.
[2]楊洋.淺議博物館兒童空間設計——以德國博物館為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0(01):55-60.
[3]忻歌,宋嫻,吳為昊.美國兒童博物館教育功能的發(fā)展與演變[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1(01):24-28.
[4]張海水. 中外文化語境下的“兒童博物館”性質辨析[J].現(xiàn)代基礎教育研究. 2014,16(04):68-75.
[5]王承舉.當代中國博物館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探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 2013(04):19.
[6]孫艷萍.新博物館學展示觀對博物館展示設計理念的影響[J].牡丹江大學學報. 2013,22(09):54-57.
[7]宋宜,王藝澄.兒童主題博物館的創(chuàng)設與教育[J].學前教育研究.2015(09):69-71.
[8]高寧.淺談兒童博物館教育對青少年兒童成長的作用[J].科教文匯(上旬刊). 2011(12):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