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藝武
讀出來的語文素養(yǎng)
文︳許藝武
語文學習離不開讀。讀是與文本溝通、交流的重要途徑,又是增強記憶力、陶冶性情、提高修養(yǎng)的有效方式。如何在語文課堂中搞好朗讀教學?
范讀有利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亦能展示教師的風采。教師范讀時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都能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學生見其人,聞其聲,感其情,進而縮小與課文的距離,學有方向,讀有指導。教《再別康橋》時,教師范讀可讓學生看到老師朗讀時的語氣變化、動作和神態(tài),感受詩歌中語言的變化,體會詩人感情的變化,理解詩人在詩歌中所抒發(fā)的對康橋的依依不舍和眷戀之情。
范讀要有所選擇。范讀學生感到困難的段落。在學生朗讀有困難的時候,教師適時地范讀,就好像在黑夜中給學生一盞明燈,讓學生既學會讀,更有一種如沐春風之感,更易理解課文的內容和作者的情感?!峨x騷》中有許多生僻字詞不易讀準,句子長且拗口難以把握停頓,范讀有助學生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范讀課文中的精彩段落。讀好精彩段落,對于感染學生,誘發(fā)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產生激情,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都有一定的好處。范讀好了精彩段落,可以使學生情感得以升華,真正知道朗讀要融入自己的真情,才能真正體會作者的感情。
首先要給學生信心。學生剛開始朗讀會很緊張,不好意思。教師應鼓勵他們,并讓他們在讀前熟悉課文內容,融入自己的情感。
其次要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一些朗讀的技巧。朗讀的技巧主要有重音的把握、停頓的處理、語氣語調的變化、節(jié)奏的轉換等。給學生講解朗讀的技巧要循序漸進,要結合具體語境,讓他們多讀多練,自行摸索,得出經驗。教授歸有光的《項脊軒志》時,我讓學生朗讀自己最喜歡的一句,有學生就朗讀了最后一句“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剛開始,學生讀得很平,沒有情感。后來通過教師講授朗讀技巧,他們的朗讀有了明顯的進步。有一位女生讀得很投入,很深情,將歸有光對妻子的懷念和悲痛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感動了全體師生,博得了滿堂喝彩。
作為社會個體的人,自然需要被他人肯定。誦讀比賽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挖掘他們的潛力。有一次,為了迎接誦讀比賽,學生們聽錄音、鉆教材、請教老師、扮演角色。在比賽中,誦讀李太白《將進酒》的學生率性瀟灑,誦讀李易安《聲聲慢》的學生凄婉幽怨,展現(xiàn)了各自的風采,也贏得了師生們的一致好評,而學生們的誦讀熱情也為之高漲,形成了較為濃厚的學習氛圍。
(作者單位:汨羅市榮家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