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應(yīng)海
簡潔明了是寫作的一項基本要求。但這并不是說,我們的作文越簡單越好。該記敘的故事一定要記敘,該描寫的人物一定要描寫,該抒發(fā)的情感一定要抒發(fā),總之一句話,一定要讓文章的內(nèi)容充實起來,讓讀者越讀越有味。否則,如果只是干巴巴地把主要意思表達出來,那作文就會顯得很單薄,就會無“血”無“肉”,就會讓讀者如同嚼蠟。
【文題呈現(xiàn)】
可憐天下父母心。在這個世界上,最疼愛我們的,當(dāng)數(shù)自己的父母了。他們用全部的精力和愛意,呵護著我們健康成長。但如果讓同學(xué)們說說父母的愛,不少人都會一時語塞,因為在這些同學(xué)看來,一切都是那么的尋常,哪有什么愛呀?其實,許多愛總是藏在細節(jié)里,只要用心體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偉大的父愛、母愛。父母之愛如此,其他人對我們的愛同樣如此。請以“愛的細節(jié)”為題寫一篇記敘文,要求描寫生動,內(nèi)容充實,情感真摯,不少于600字。
【病文展示】
愛的細節(jié)
王麗媛
盛夏,陽光從窗口照了進來,讓人感到渾身無力,我放下手中的筆,趴到桌上,想休息一會兒……(寫景,營造氛圍,引起下文)
“咣當(dāng),咣當(dāng)……”一陣急促的響聲傳入我耳鼓,怎么了?(設(shè)疑激趣)
我走下樓去。廚房的門微掩著,透過門縫,我看到爸爸正在忙活著,他想干什么?做晚飯?還沒到時候呀!再說,家中的飯全是媽媽做的呀,這會兒媽媽還沒下班呢。好不容易今天有個輪休,爸爸會做晚飯?(繼續(xù)蓄勢,吸引讀者)
灶臺上裝綠豆的袋子吸引了我的目光,看來他是在做綠豆湯了。他會做嗎?
爸爸站在灶臺旁,手里拿著木鏟,等高壓鍋的壓力閥掉下去。隨后爸爸急忙打開鍋蓋看綠豆湯,卻被燙了一下。接著,他用木鏟在鍋里攪了幾下,臉上緊張的表情終于舒緩了下來。
他從柜子里拿碗盛了一碗綠豆湯。然后又放了好多糖一起攪拌,想著法子讓綠豆湯涼下來。終于,爸爸手中勺子攪動的幅度變小了。爸爸擦了擦了汗,端起了綠豆湯……想不到,爸爸還真有兩下子。(以上寫了爸爸做綠豆湯的經(jīng)過,整個過程非常清晰,但細節(jié)不細,讓人意猶未盡)
我趕忙溜回房間,繼續(xù)趴在桌子上。爸爸的聲音響了起來:“丫頭,老爸給你上湯嘍……”“快嘗嘗,我剛剛煮的,夏天喝綠豆湯解暑去困!”看著爸爸,我在心中說:“老爸呀,其實我并不愛喝加糖的綠豆湯?!钡也]有說出來,而是說:“謝謝老爸?!比缓螅跗鹜牒攘似饋?。爸爸看著我笑了。(這一段對人物的描寫可以再細一些)
夏風(fēng)穿屋而過,我坐在桌前,靜靜地回味著剛才那碗綠豆湯,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結(jié)尾非常干脆)
【升格指導(dǎo)】
這篇作文寫了爸爸給“我”做綠豆湯的經(jīng)過。作者在行文過程中,層層設(shè)疑,以簡潔的語言對整個過程進行了描述,濃濃的親情躍然紙上,令人感動。
但這篇作文也明顯存在著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一是全文只講了爸爸做綠豆湯這一故事,略顯單?。蝗绻谖氖滓愿攀龅姆绞皆冱c出一兩個“愛的細節(jié)”,作為陪襯,內(nèi)容會更豐富一些。二是文題為“愛的細節(jié)”,但細節(jié)描寫并不細,沒有感人的細節(jié),讓故事情節(jié)不夠生動飽滿;三是沒有明確點題,主旨不夠突出。
升格建議:
1.修改文章開頭,或以題記的方式,概述幾個與父母之愛有關(guān)的細節(jié),點題,自然引發(fā)下文。
2.對爸爸做綠豆湯的過程展開詳細描摹,放大細節(jié),用神態(tài)、動作等來凸顯爸爸的愛,讓文章有血有肉。
3.完善文章結(jié)尾,呼應(yīng)開頭,抒發(fā)真情。
【升格佳作】
愛的細節(jié)
王麗媛
平淡的日子,父母對我們的愛往往都隱藏在不起眼的細節(jié)中,吃飯時悄然搛過來的一筷子菜,出門時一聲暖暖的叮嚀,過馬路時不由自主地抓住我們的手……你只要用心,就一定能捕捉到許許多多這樣的瞬間。
——題記(以題記的方式列舉多個愛的細節(jié),既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容,又巧妙點題,引出下文)
那是一個夏日的午后,陽光從窗口斜射了進來,讓人感到渾身無力,我放下手中的筆,靜靜地趴在桌上,享受著這份寧靜……(自然入文)
“咣當(dāng),咣當(dāng)……”一陣急促的響聲傳入我耳鼓,怎么了?
我循著聲音走下樓去。廚房的門微掩著,透過門縫,我看到了一個微微發(fā)福的男人,手抓著鏟子,不知所措,沒錯,是爸爸。那件原本在媽媽身上精巧無比的碎花圍裙,穿在他微胖的身軀上,顯得那樣別扭。爸爸趿著拖鞋的雙腳在地上來回不停地蹭著,透出一絲的焦急。他想干什么呢?做晚飯?還沒到時候呀!再說,家中的飯全是媽媽做的呀,這會兒媽媽還沒下班呢。好不容易今天有個輪休,爸爸會做晚飯?(“趿著拖鞋的雙腳在地上來回不停地蹭著”這一細節(jié)寫出了爸爸的焦急,非常傳神)
灶臺上裝綠豆的袋子吸引了我的目光,看來他是在做綠豆湯了。他會做嗎?
爸爸神情專注地站在灶臺旁,手里拿著木鏟,呆呆地等著。終于,高壓鍋的壓力閥掉了下去,爸爸急忙打開鍋蓋,卻不知奔騰而出的水蒸氣溫度相當(dāng)高。不出所料,他被燙了,出于本能反應(yīng),他把手縮了回去,不停地在圍裙上來回摩擦,似乎能減輕點疼痛吧!接著,他再次將身子朝前傾,用木鏟在鍋里攪了幾下,臉上緊張的表情終于舒緩了下來。(一連串的動作,還原了爸爸的窘態(tài),讓人頓生心疼之感)
他從柜子里拿了一個碗,用水洗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從鍋中盛了一碗綠豆湯。接著又放了好多糖一起攪拌,還邊攪邊用嘴吹。隨后,他走到窗前,把窗戶打開,額前的汗珠清晰可見,手仍在不停地攪動著,似乎在渴望著夏風(fēng)能快點帶走溫度。終于,爸爸手中勺子攪動的幅度變小了,并漸漸停了下來。爸爸擦了擦汗,解開了碎花圍裙,隨手放在椅子上,又端起了綠豆湯……想不到,爸爸還真有兩下子。(“洗了一遍又一遍”,可見爸爸是多么的細心。“邊攪邊用嘴吹”,讓讀者仿佛看到了那個感人的畫面)
我趕忙溜回房間,繼續(xù)趴在桌子上。爸爸的聲音響了起來:“丫頭,老爸給你上湯嘍……”我剛轉(zhuǎn)過身,他已到我身后,迫不及待地看著我說:“快嘗嘗,我剛剛煮的,夏天喝綠豆湯解暑去困!”看著他額頭上仍在閃閃發(fā)光的汗珠,我在心中說:“老爸呀,其實我并不愛喝加糖的綠豆湯。”但我并沒有說出來,而是扮了個鬼臉:“謝謝老爸?!比缓?,捧起碗,有滋有味地喝了起來。爸爸看著我,滿臉都是笑容。(人物神態(tài)描寫得非常生動)
夏風(fēng)穿屋而過,我坐在桌前,靜靜地回味著剛才那碗綠豆湯,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腦海里面,爸爸那笨拙的動作,不知不覺連成了一部短片——《愛的細節(jié)》。爸爸,我愛你!(呼應(yīng)文首,點題,升華主題,讓讀者久久回味)
【點評】
升格后的作文,先借助題記列舉多個“愛的細節(jié)”,巧妙點題,引發(fā)下文;然后集中筆墨,對爸爸做綠豆湯時的動作、神態(tài)展開了生動描摹,將一個笨手笨腳卻又非常疼愛女兒的父親形象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令人心生感動。與此同時,作者還巧借“我”的心理變化,表達對爸爸的感恩之情,取得很好的表達效果。
與原文相比,現(xiàn)在這篇文章內(nèi)容更豐富,描寫更生動,情感更真摯,表達效果更好。
【技法提煉】
在寫作過程中,如何避免內(nèi)容單薄,如何讓自己的作文變得豐富多彩起來呢?
一、盡可能多講一點故事。塑造人物形象,離不開敘事。要想表現(xiàn)一個人的性格特征,一件事往往很難達到效果。這時候,你就應(yīng)該多選幾個故事,不斷強化某一性格,或從不同角度展現(xiàn)性格的多樣性,從而讓人物形象更飽滿,更鮮明。當(dāng)然,多講一點故事,絕不是濫講,要根據(jù)主題的需要,精心選擇素材,詳略得當(dāng),相輔相成。
二、力求把故事講得生動有味。任何一個故事,都要經(jīng)歷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等過程,除了要把這些因素交代清楚外,同學(xué)們還應(yīng)根據(jù)表達需要,對某一環(huán)節(jié)進行細寫,做到重點突出。與此同時,還要在情節(jié)的設(shè)計上下點功夫,避免平鋪直敘,讓故事波瀾不斷,引人入勝。如果做到了這一點,即使是很簡單的情節(jié),也能讓讀者覺得內(nèi)容非常充實。
三、用生動的描寫讓作文變得多姿多彩。記敘文離不開寫人記事,對作文中的重點人物,不妨多多描摹,既寫他的外貌、神態(tài)、語言,也寫他的動作、心理,從而讓人物形象變得立體起來。人物一活,躍然紙上,觸手可及,作文自然不顯得單薄。
另外,同學(xué)們在記敘和描寫過程中,可適時抒情,最好能加點景物描寫進去,借景抒情,這樣就會充實得多,有味得多。一篇作文如果字字含情,自然能引發(fā)讀者的共鳴。
最后需要補充交代的是,在說明文、議論文的寫作中,如果缺乏生動的例子,語言貧乏無味,同樣會讓人覺得單薄。只有將生動的例子引入文中,多角度表達,文章才會厚實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