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麗
自古冰清玉潔、不染纖塵的雪花,就寄托著詩人們的情懷,雪花漫天飄呀,飄成一首首溫婉的詩。不由讓人想起晉代才女謝道韞,“未若柳絮因風起”這一比喻驚艷千年,此后,再沒有人比這素衣淡妝的女子更懂雪了。謝道韞何許人也,東晉軍事家謝安的侄女,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二兒媳,王凝之之妻也。
最早的詠雪的詩句,應(yīng)數(shù)《詩經(jīng)》里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叵氘敵蹼x家時,楊柳依依,如今返還故土,是冬天,是雨雪紛飛,它像一幅畫,把一個出門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雪,像極了花,故稱之為雪花。漢韓嬰《韓詩外傳》記載:“草木之花多五出,獨有雪花多六出?!毖┗ǘ喑柿切螤?,唐代高駢的《對雪》詩:“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彼未鷺氰€的“黃昏門外六花飛,困倚胡床醉不知”。如果你靜下心細細地觀賞,你會驚訝于雪花之美,姿態(tài)萬千、婀娜多姿,千嬌百媚如美麗的女子,又宛如春天里盛開著的叢花。
雪花與梨花最神似,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詩人因朋友的離別,心中無限地惆悵,這時雪來得如此急,仿佛一夜強勁的春風,吹開了千樹的梨花。宋代詩人韓元吉也將雪花視為梨花,詩云:“莫將帶雨梨花認,且作臨風柳絮看?!?/p>
最喜歡一幅靜謐的雪景圖:“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边@是唐柳宗元的詩句。孤單單一只小船,坐著一個身披蓑衣的老翁,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獨自垂釣。前三句寫雪不見雪,而那雪卻在紛紛揚揚地下著,否則不會鳥飛絕。一幅廣闊、寂寥、清冷的畫面,道出的世態(tài)寒涼、宦情孤冷,如釣寒江之魚,終無所得。也道出了柳宗元在長期流放過程中,尋求的一種精神上的解脫,超塵絕俗,悠然自得。
紛紛揚揚下雪的日子里,有心人常常去感受古人的心境:“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李煜《清平樂》);“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塞下曲》);“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盧梅坡《雪梅》)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張岱《湖心亭看雪》)。
每讀,心浸透在這簡約的意境中,幽靜深遠,有時心里有雪海茫茫、歲月滄滄之感,勾起無邊的寂寞。雪,有著雨的精魂,冷處偏佳,伸出一只手,雪花落入手心,倏然間化為水來告別,雪花不與塵世糾纏,不同于俗世繁花。
當一日讀到納蘭“難覓人間真顏色,惟雪潔白是天真”,怔怔然站在窗前,良久佇立。心潔如雪的慧男子納蘭,一闋詞,便使癡情成為絕唱。納蘭容若,出身于高門貴族,詞清雅高貴。“非關(guān)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謝娘別后誰能惜,飄泊天涯。寒月悲笳,萬里西風瀚海沙。”這首《塞上詠雪花》是容若在陪同康熙皇帝出巡塞外的路途當中寫成的。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雪花,它是你內(nèi)心的牽掛。一句“你那里下雪了嗎”有怎樣綿綿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