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瑤
淺析幼兒園混齡教育
文 王瑤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幼兒園組織活動時,可以經常打破班級的界限,讓幼兒有更多機會參加不同群體的活動?!被忑g教育就是把3—6歲不同年齡的幼兒放在同一個班內游戲、生活和學習,讓他們通過相互學習、模仿,達到共同促進、共同發(fā)展的目的。在混齡班里,年長者可以成為“老師”“保護者”“示范者”,年幼者可成為“學生”“被保護者”“欣賞者”。不同年齡的幼兒之間相互溝通,彼此模仿,互相學習,互相包容,彼此合作,二者間有一種自然的“心智滲透”,由此產生社會團體的和諧統(tǒng)一。
混齡教育 幼兒園 意義
傳統(tǒng)的理念認為,混齡班恰似個大家庭,不同年齡的兒童如同兄弟姐妹。但是在兄弟姐妹似的組織中,一個兒童的角色是固定不變的,即是兄姐的永遠是兄姐,是弟妹的永遠是弟妹。如果是兄姐,一直是處于照顧別人、比別人強的地位;是弟妹的則始終處于被照顧關愛的弱者地位。既然每個孩子是這個家庭中的一員,他們也就有自己生活的空間和喜好。
而德國的混齡教育則認為,一個兒童在混齡班中的角色是動態(tài)的,是會不斷變化發(fā)展的:從最初的被照顧,發(fā)展到照顧別人,從一個“弱者”,努力地學習“強者”,發(fā)展到成為“強者”。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身體的發(fā)育,他們的心理、社會角色也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混齡教育為兒童的這種發(fā)展變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促進了兒童的社會化進程,使得兒童的身、心同步發(fā)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獨生子女身上容易出現(xiàn)的缺點。
綜觀我國的混齡教育(我國以前一般稱之為混合班),也有許多年的歷史與經驗,但是我國的混齡編班主要出于以下原因及考慮:
1.我國部分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比較落后,幼兒園所需的房舍、師資等條件匱乏;
2.一些邊遠地區(qū)村落之間的距離較遠,村民居住比較分散,無法集中入園;
3.受國家市場經濟政策的影響,學前教育不屬于義務教育范疇,一些條件較差的幼兒園出現(xiàn)了招生不足或師資缺乏的情況。隨著我國獨生子女的增多,兒童無兄弟姐妹的情況已經引起了眾多教育專家和廣大家長的思考,所以在一些專家的指導下,也開始出現(xiàn)了積極的混齡教育研究,但付諸實踐的幾乎沒有。
(一)教育方案的設計與實施較為復雜
教師要掌握每個幼兒發(fā)展的不同水平,并能將幼兒準確恰當?shù)胤殖蓭捉M,然后還要根據(jù)幼兒的特點因人施教:有時要按年齡或能力分組進行教學,有時則是對同一教學內容需要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操作難度很大,使得一般水平的教師難以勝任。
(二)混齡教育容易造成時間上的浪費
教育活動在同齡班中只需要一個單位時間,在混齡班中卻需要幾個單位時間才能完成。如果組織得不好,還會造成部分幼兒的無所事事。
(三)混齡教育容易造成大年齡兒童爭強好勝
大年齡兒童爭強好勝影響小年齡兒童的發(fā)展,使他們自信心的樹立受到一定的影響。與此相反的現(xiàn)象是,教師又常常對小年齡兒童比較重視,對大年齡兒童要求過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年齡兒童的發(fā)展。
(一)場所
幼兒園需要將原來一個大的活動室分割成若干個小的活動區(qū)域,還搭建了一些小閣樓。孩子們除了有進行學習和游戲活動的場所以外,還有進餐的地方,如有小廚房(便于自己洗滌餐具),有午睡的地方和大齡兒童自主學習的場所。
(二)玩具
在教玩具的設置上,更多地考慮了不同年齡兒童的不同需求,如既有小年齡兒童喜愛的娃娃等玩具,也有大年齡兒童喜愛的智力拼插玩具。
(三)學具
在學具的準備上同樣如此,桌椅的尺寸有著一定程度的差異,特別是椅子的大小和高低,便于不同身高的兒童使用。與一般幼兒園不同的是,有專供大齡兒童操作、探討問題和相互談心的設施,如書桌、臺燈、各類書籍(參考書、字典、辭典等)、供小組討論所用的桌椅,以及供大年齡兒童玩耍的小足球場等等。當然,在進行活動時,教師并不嚴格限制兒童的活動類型,而是讓不同年齡的兒童共同游戲與學習。
(一)年齡大小并不是衡量兒童成熟的唯一標準
在任何一個班級里,不論年齡的差距如何,兒童發(fā)展水平的差距總是相當大的。特別是3—6歲的兒童,雖然在身心發(fā)展上存在著一些差異,但也有著許多共性,有著一些共同的發(fā)展目標,對不同年齡的幼兒,只是要求達到的水平不同而已。與同齡編班相比,混齡編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幼兒喜歡模仿年齡、能力與地位比自己高的同伴
在混齡班里,年齡小的兒童與年齡大一些的兒童在一起游戲與生活,因而有機會向大齡兒童學習,得到大齡兒童的幫助,減少競爭壓力,增多合作的機會。同樣,年齡大一些的兒童也可以幫助年齡小的兒童,與他們一起活動而得到益處。他們通過幫助小年齡兒童,獲得快樂的體驗。研究發(fā)現(xiàn),同伴教學對扮演教育者的兒童有正向的影響。他們由于幫助了別人,又得到成人的贊揚,會更加善于互相幫助。
(三)混齡編班可以為兒童提供更多的角色經驗,促進角色承擔能力的發(fā)展
在一個班級中有不同年齡的兒童,彼此之間如兄弟姐妹一般,這是一種類似于家庭的編班方式。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獨生子女也越來越多,而獨生子女的社會適應能力不良,則是一個公認的問題。這種類似于家庭的編班方式,對克服獨生子女社會適應不良的現(xiàn)狀,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通過與不同年齡同伴的相互交往,共同生活與活動,兒童學習了與人交往的正確態(tài)度與技能,克服以自我為中心,培養(yǎng)良好的社會行為方式,為形成積極健康的個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教師要仔細觀察每個孩子的不同特點,從而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案,因人而異、循序漸進地進行教育,使每個兒童發(fā)揮自己的潛力,在原有水平上獲得發(fā)展。因此,混齡班的生活、游戲、學習等各種不同的環(huán)節(jié)有多種組織形式。一般來說,在生活環(huán)節(jié)上,更多以混齡進行;但是在學習環(huán)節(jié)上,除了以混齡進行以外,也可根據(jù)不同的能力、愛好進行自由組合。例如,在柏林的一所幼兒園,整個幼兒園的活動以一種更為開放的組織形式出現(xiàn):每個兒童在上午的大多數(shù)時間內可以在幼兒園的任何一個活動室內活動,或畫畫,或制作,或閱讀,或表演,在這樣一種組合方式中,兒童或以興趣相同為一組,或以年齡相同為一組,或以能力差異不大為一組,他們的同伴更不固定,教師也更需進行個別化的教育?;忑g教育在客觀上促進了開放式個別化教育的實施,提高了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1.作為一名混齡班的教師,不能像以往那樣帶領兒童,她必須學會與兒童交往,善于觀察兒童,能根據(jù)兒童不同的發(fā)展水平進行個別指導,同時又能針對全體的共同特點進行教育;她還要能夠運用各種方法使班級兒童異齡互動,共同促進,使每個兒童在原有水平上獲得發(fā)展。
2.混齡教育中更多地需要采取開放式的、個別化的教育,讓兒童能夠自由地學習,充分地思考。
3.在教育過程中,除了教師教育兒童之外,要充分地運用“兒童教育兒童”的方法,如同齡促進、異齡促進、角色換位等,使每個兒童身心同步成長。
目前,我園正在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發(fā)展的混齡教育之路,雖然當前的混齡教育道路是曲折的,在發(fā)展的過程會碰到很多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是我堅信,我國混齡教育的未來一定是光明的。隨著我國的混齡教育課程的逐漸建構,混齡教育對我國幼兒發(fā)展的優(yōu)勢也會日益顯現(xiàn)出來,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國的幼兒園混齡教育活動必將成為我國幼兒園教育組織形式的常態(tài)之一。
(江蘇省興化市市直機關幼兒園)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教育部,2012-10
[2]張杰.王美芳,《淺談混齡幼兒園教育的特點》[J],當代學前教育,2007(4)
[3]王曉芬,劉晶波.《論幼兒園混齡教育的必要性》[J],幼兒園教育,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