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丹 趙軍磊 軒俊麗
河南開封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皮膚科 開封 475000
鼻唇溝皮瓣的分類及其在鼻部創(chuàng)面修復中的應用
吳丹丹 趙軍磊 軒俊麗
河南開封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皮膚科 開封 475000
目的 探討鼻唇溝皮瓣的類型及采用鼻唇溝皮瓣修復鼻部皮膚缺損創(chuàng)面的方法。方法 選取2008-10—2014-09間收治的334例患者,依據(jù)鼻亞單位美學原則和鼻部創(chuàng)面皮膚缺損的大小、深度及部位等,選取相應鼻唇溝皮瓣為1.0 cm×1.0 cm~3.5 cm×2.5 cm大小,修復缺損創(chuàng)面0.8 cm×0.8 cm~3.0 cm×2.0 cm。其中18例患者采用易位皮瓣、86例患者為“風箏”皮瓣、92例患者為改良菱形皮瓣、22例患者為旋轉皮瓣、116例患者為皮下蒂島狀鼻唇溝皮瓣。鼻唇溝皮瓣蒂在下方116例,蒂在上方218例,全部創(chuàng)面與皮瓣匹配良好。結果 本組患者創(chuàng)面1期愈合330例,4例患者部分表皮壞死,換藥后愈合。術后230例患者隨訪1~5 a,切口瘢痕不明顯,視覺效果良好,患者面部形態(tài)及美學效果滿意。無1例患者出現(xiàn)腫瘤復發(fā)。結論 依據(jù)鼻亞單位美學原則對鼻部腫瘤切除創(chuàng)面修復,手術操作簡便,面部形態(tài)無明顯改變,術后成活率高,修復后創(chuàng)面皮膚輪廓、質地及色澤與周圍皮膚匹配較好,患者面部形態(tài)及美學效果滿意。
鼻唇溝皮瓣;修復;鼻部創(chuàng)面
2008-10—2014-09間,我們依據(jù)鼻亞單位美學原則,對334例鼻部腫瘤切除創(chuàng)面選用鼻唇溝皮瓣進行修復,隨訪230例,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334例患者中,男156例、女178例;年齡20~62歲,平均39.16歲。鼻部缺損部位:鼻側壁72例,鼻背部76例,鼻翼部88例,鼻尖部98例。鼻部缺損范圍:0.8 cm×0.8 cm~3.0 cm×2.0 cm。鼻部皮膚創(chuàng)傷缺損26例。鼻部皮膚腫瘤切除308例,病程1~12周,臨床分期0~1期。其中色素痣102例、基底細胞癌112例、表皮囊腫36例、鱗狀細胞癌84例。
1.2 方法[1-3]局部麻醉。鼻部良性腫瘤,完整切除腫瘤即可。鼻部惡性腫瘤早期患者,切除范圍應超過腫瘤邊緣0.2~0.5 cm;腫瘤較大、病程較長患者,應超過病變邊緣1.0 cm。切除的組織行病理學檢查以確定腫瘤的分化程度、類型及切緣是否有癌殘留。依據(jù)創(chuàng)面部位、大小、形狀,在鼻唇溝區(qū)設計皮瓣的大小,并采用亞甲藍標記。切取皮瓣大小為1.0 cm×1.0 cm~3.5 cm×2.5 cm,且皮瓣略大于創(chuàng)面,可直接拉攏縫合繼發(fā)性創(chuàng)面。其中18例患者采用易位皮瓣、86例患者為“風箏”皮瓣、92例患者為改良菱形皮瓣、22例患者為旋轉皮瓣、116例患者為皮下蒂島狀鼻唇溝皮瓣。鼻唇溝皮瓣蒂在下方116例,蒂在上方218例,全部創(chuàng)面與皮瓣匹配良好。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組創(chuàng)面Ⅰ期愈合330例,4例患者部分表皮壞死,換藥后愈合。230例患者術后隨訪1~5 a,切口瘢痕不明顯,視覺效果良好?;颊呙娌啃螒B(tài)及美學效果滿意,且無1例患者出現(xiàn)腫瘤復發(fā)。
對面部腫瘤進行手術時,不能僅關閉創(chuàng)面,還需考慮患者外觀要求。其治療難度不是切除腫瘤,而是怎樣修復創(chuàng)面,降低外觀破壞程度,恢復功能,使患者對外觀滿意。鼻部病變周圍可利用修復的組織較少,如直接關閉創(chuàng)面,易致鼻小柱、鼻孔、鼻翼變形[4-6]。局部牽拉也會致眼瞼變形,嚴重影響患者的外觀。鼻唇溝皮瓣是指鼻唇溝區(qū)組織任意皮瓣或軸型皮瓣附帶有血管蒂,多條知名血管支配鼻唇溝區(qū),形成“篩網(wǎng)”狀立體結構,提供足夠的灌注壓,從而形成多種鼻唇溝皮瓣,為面部整形修復提供組織來源。鼻唇溝皮瓣技術能設計多種不同組織瓣,應用于鼻部腫瘤、口腔頜面部以及其他缺損修復。鼻唇溝區(qū)“篩網(wǎng)”狀血管網(wǎng)豐富,不用解剖血管蒂,可為皮瓣的形成提供血供保證[7-8]。只需依據(jù)創(chuàng)面大小、部位,可形成多種鼻唇溝皮瓣。鼻唇溝區(qū)鄰近皮膚的色澤、質地、類型相近,不會形成繼發(fā)性缺損,因此選用鼻唇溝區(qū)皮瓣修復中小創(chuàng)面,不僅操作簡便,還能獲得滿意面部形態(tài)及美學效果。設計鼻唇溝皮瓣時需依據(jù)創(chuàng)面大小、部位以及可利用組織的情況。按照鼻亞單位美學原則,選用相應形式和部位的鼻唇溝皮瓣。設計的皮瓣應稍大于創(chuàng)面,盡量在鼻亞單位兩側或皺榴線或自然輪廓線進行切口縫合,才可對鼻外形輪廓無較大影響,還能隱藏切口線。鼻翼或鼻尖缺損,可依創(chuàng)面大小,選用旋轉皮瓣、推進皮瓣及易位皮瓣進行創(chuàng)面修復,其皮瓣形狀可選用皮下蒂島狀或“風箏”皮瓣等。鼻側壁或鼻背缺損,可依創(chuàng)面大小,選用旋轉皮瓣、推進皮瓣及易位皮瓣進行創(chuàng)面修復,其皮瓣形狀可選用改良菱形或“風箏”皮瓣等[9-11]。鼻唇溝區(qū)雖血供豐富,在設計皮瓣時仍需把握長寬比例,一般不超過4∶1,尤其在皮下蒂島狀皮瓣設計時更需注意[12]。本組患者創(chuàng)面1期愈合330例,有4例出現(xiàn)部分表皮壞死,換藥后愈合。術后對230例患者進行1~5 a隨訪,切口瘢痕不明顯,視覺效果良好,且無1例患者出現(xiàn)腫瘤復發(fā),患者面部形態(tài)及美學效果滿意。
[1] 鄭亞榮,李鋒,洪素莊,等.鼻唇溝雙葉瓣瓦合法修復鼻翼組織缺損[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2,21(2):181-183.
[2] 王鴻,廖天安,蔣封運,等.鼻唇溝皮瓣在鼻唇缺損修復中的應用[J]. 海南醫(yī)學, 2011, 22(7):86-88.
[3] 沈頔,樊星,邢新,等.鼻唇溝皮下組織蒂皮瓣在上唇缺損修復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1,20(2):185-187.
[4] 劉美辰,馬繼光.鼻唇溝皮下蒂皮瓣修復鼻尖缺損一例[J].中國美容醫(yī)學雜志, 2012, 21(11):1 474-1 474.
[5] 薛春雨,邢新,郭伶俐,等.鼻唇溝皮瓣的分類及在鼻部創(chuàng)面修復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10,21(1):20-23.
[6] 魏述強,朱桂芝,邵云霞,等.改良菱形皮瓣和旋轉皮瓣修復面部缺損的效果比較[J].齊魯醫(yī)學雜志, 2012, 27(6):509-510.
[7] 邵英,張舵,趙自然,等.側鼻動脈為蒂的鼻唇溝皮瓣修復鼻缺損[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10,24(5):552-555.
[8] 陶凱,劉曉,車建華,等.鼻唇溝皮瓣在外傷性鼻尖缺損修復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11,22(8):452-454.
[9] 孟慶延,駱寧.雙葉皮瓣在面部皮膚缺損修復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13,24(8):492-493.
[10]周寧.局部皮瓣在面部皮膚缺損修復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1,20(5):715-716.
[11]雷明輝,王俊,郅克謙.鼻唇溝皮瓣修復面部惡性腫瘤術后缺損的臨床觀察[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1,20(8):1 230-1 231.
[12]張斌,劉積東,李喬,等.局部皮瓣修復鼻部皮膚惡性小腫瘤術后缺損54例[J].中華皮膚科雜志, 2010, 43(6):405-407.
(收稿 2016-10-17)
·臨床實踐·
R765.9
B
1077-8991(2017)02-00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