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杰,鞏建華
(廣東海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東湛江524088)
涉海高校培養(yǎng)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
——基于海洋文化資源利用的視角
王宇杰,鞏建華
(廣東海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東湛江524088)
涉海高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海洋文化
當前,培養(yǎng)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校堅守意識形態(tài)陣地和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舉措。由于各個高校的特點不同,采取的培養(yǎng)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方式方法也有所不同。涉海高校在培養(yǎng)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要依托豐富的海洋文化資源和海洋文化人才,將海洋文化資源嵌入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yǎng)教學過程中,形成具有一定校本特色的培養(yǎng)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模式。
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這為人們深刻理解并自覺培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核心內(nèi)容和明確要求。當前,我國對外開放的范圍不斷擴大,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改革不斷深入,人們的社會價值觀念也日益多元化。這些變化也影響到了高校。然而,高校是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和進行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重要基地,在培養(yǎng)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就涉海高等院校而言,具有海洋學科與專業(yè)方面的優(yōu)勢,擁有豐富的海洋文化資源,它們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意旨是高度一致的。因此,海洋類高??梢越柚Q髮W科資源優(yōu)勢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培育。然而,涉海高校如何更好地理解海洋文化資源與核心價值觀之間的關系,如何利用海洋文化資源培養(yǎng)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值得深入研究。
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yǎng)方式呈現(xiàn)出包括多樣化、創(chuàng)新性在內(nèi)的特點,不同區(qū)域文化資源各具特色。涉海高校有著得天獨厚的海洋文化資源,在涉海性質(zhì)方面自然有著其他普通高校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因此在海洋時代下,海洋類高校利用海洋文化資源培養(yǎng)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時代意義。
(一)海洋文化資源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
海洋文化誕生于海島和濱海社會,海洋文化中富有“開放、自由、包容、冒險、創(chuàng)新等特質(zhì),蘊含著開放交流、同舟共濟、開拓進取、不畏艱險、自由平等、博大兼容等精神品格。海洋文化蘊含的價值內(nèi)核和精神實質(zhì),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民主、自由、平等、誠信等內(nèi)容形成天然的契合”。[2]這為涉海類高等院校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獨特而又豐富的素材。
其一,我國海洋文化資源具有重要的價值意涵。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源遠流長的海洋文化自古以來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部分,寄托著華夏兒女生生不息、堅忍不拔的品質(zhì),傳承著沿海地區(qū)特有的海洋特質(zhì)。曲金良認為,“海洋文化,就是有關海洋的文化;就是人類緣于海洋而生成的精神的、行為的、社會的和物質(zhì)的文明化生活內(nèi)涵,海洋文化的本質(zhì),就是人類與海洋的互動關系及其產(chǎn)物”。[3]海洋文化是涉海高等院校的精神根基,由此凸顯的涉海性是海洋類大學區(qū)別于其他高校的特色所在。合理運用海洋文化資源,把地緣優(yōu)勢轉換為特色優(yōu)勢,是建設涉海高校的重要任務。挖掘海洋文化資源的深層價值內(nèi)容,能夠增強國家軟實力,提高國民對當代海洋問題的關注,培養(yǎng)大學生海洋觀念和愛國情操,這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愛國”等內(nèi)容不謀而合。因此,借助海洋文化資源廣闊的平臺,把核心價值觀與海洋文化特色緊密結合起來,具有重要的價值意涵,是推動涉海高校文化建設的創(chuàng)新型途徑。
其二,海洋時代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海洋文化資源?!靶潞I辖z綢之路”國家戰(zhàn)略,是持續(xù)增強海洋經(jīng)濟文化實力的新創(chuàng)想新布局。在實施海洋強國戰(zhàn)略的背景下,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識形態(tài)氛圍,在整個社會形成文化引領,亟需海洋文化資源的強大助力。當前,人們挖掘出了大量的海洋文化資源,創(chuàng)造出了大量的海洋文化產(chǎn)品和作品等,國民核心價值觀內(nèi)容也承載著時代號召,利用海洋文化資源不斷豐富自身的價值內(nèi)涵。同時,海洋類高校對學生進行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的過程中,無論是書本知識學習還是課外實踐活動,也需要海洋文化資源這種新的特色載體,讓學生真真切切感受海洋文化魅力,以此轉化為涵養(yǎng)自身的動力,對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自身思想水平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海洋文化教育的主要陣地——涉海高校要有意識的挖掘海洋文化資源,把海洋特色轉化成自身的文化優(yōu)勢,賦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新的意涵。
(二)海洋文化資源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重要意義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項深入中國文化基因,覆蓋面廣泛的社會文化建設過程。涉海領域的海洋文化資源對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發(fā)揮著載體功能,是對海洋國情中軟實力構建的重要體認,兩者的交融結合是海洋戰(zhàn)略的新創(chuàng)舉。
首先,利用海洋文化資源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于大學生拓展海洋視野,完善海洋觀構建。從人類沿?;顒娱_始,海洋意識就深深地植根在人民的思想行為上,不斷積累成博大精深的海洋文化,蘊含著“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特質(zhì),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對海洋文化的學習和吸收,是高校大學生開闊視野,拓展思維的又一途徑。海洋觀從屬于世界觀,完善的世界觀有助于大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世界觀是在實踐中產(chǎn)生的,而廣闊的海洋則為實踐提供了對象。大學生的涉海實踐有利于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吸收,有利于接受海洋精神文化的熏陶,從而培養(yǎng)健全的海洋觀,使自身踐行核心價值觀成為內(nèi)在自覺,形成符合國家以及社會發(fā)展的理想和信念。
其次,利用海洋文化資源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于大學生傳承海洋品質(zhì),涵養(yǎng)自身道德素質(zhì)。涉海大學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也是繼承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過程?!拔覈诩訌姟拔幕瘡妵迸c“海洋強國”建設,這必然要求學術界秉持‘文化自覺’意識”。[4]習近平總書記說,“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海洋文化的道德內(nèi)涵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具有高度的價值認可?!吨芤住酚性疲骸熬右院竦螺d物?!薄昂竦隆斌w現(xiàn)著人海納百川,雅量容人的道德品行,蘊含著傳統(tǒng)海洋文化道德內(nèi)涵內(nèi)化為個人修養(yǎng)的價值取向,是學生知德、明德和行德的目標。海洋文化包含的“德”也是真善美的體現(xiàn),以臺海盛行的媽祖文化為例,媽祖信仰作為一種海洋文化,表現(xiàn)了“兩岸人民勇往直前、積極征服,不斷追求生命價值的開拓奮斗精神”,[5]反映了沿海人民追求真善美的高尚境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倡個人追求真善美的品德修養(yǎng),與同樣扎根于傳統(tǒng)文化的海洋文化價值意蘊高度契合。培養(yǎng)高校學子傳承海洋文化,踐行“德”的價值要求,是對海納百川精神文化的學習,也是為大學生涵養(yǎng)更為寬廣的真善美價值儲備文化資源。
再次,利用海洋文化資源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于大學生提高海權意識,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所謂海權,是指“主權國家在公海、國際海域、領海、毗連區(qū)、專屬經(jīng)濟區(qū)內(nèi),借助海洋軍事力量保障國家海洋權利,維護國家海洋利益的國家能力”。[6]21世紀以來,海洋已經(jīng)成為未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新空間,同時也是中西方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重要戰(zhàn)場,利用海洋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成為維護國家利益和安全,建設海洋強國的必要選擇。國民的海權意識關乎國家的興盛衰敗和核心利益,是一個民族愛國意識的體現(xiàn)。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中,學生在使用涉海產(chǎn)品同時會感受到博大精深的海洋內(nèi)涵,認識到海洋文化資源珍貴性,有助于海權意識的培養(yǎng),有利于提高自身使命感和責任感。強大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能夠感召學生肩負起海洋強國的重擔,使他們把祖國海洋事業(yè)發(fā)展作為個人目標,從而有目的地增強自身素質(zhì),強化理論修養(yǎng),為海洋藍圖的實現(xiàn)做出貢獻。
目前,大陸只有五所海洋類本科院校,通過這五所海洋類大學的力量,對海洋文化資源的利用是十分有限的。即便是在涉海高校中,其海洋教育也普遍存在“海味”不足的問題,這就要求高校必須從實際出發(fā),逐步提高對大學生開展海洋教育的力度,特別是將海洋文化資源嵌入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之中。
(一)海洋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
一是大學生海洋意識淡薄,對海洋國情關注度不高。大學生對海洋國情普遍缺乏關注和認識,導致了借助海洋文化資源途徑培養(yǎng)核心價值觀更多時候只是紙上談兵。海洋局勢一向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如釣魚島爭端,南海主權爭議等關乎國家核心權益的問題,是不少大學生對海洋國情最初的了解,而“一帶一路”構想更是把海洋問題上升到新的高度。無論是危機還是機遇,海洋國情的曝光率不斷增加。但是,立足于海洋意識的構建,僅僅從媒體話語中得到的前沿信息仍不足以使學生形成符合國家發(fā)展的海洋觀念。根據(jù)《中國青年報》在高校中展開過的“青年藍色國土意識”調(diào)查顯示,只有30.5%被調(diào)查者知道我國國土面積除了陸地還包括海洋,只有27.8%被調(diào)查者能說出我國四大島嶼,而對于我國的8個海上鄰國幾乎都對歸屬我國的島礁或管轄領海提出過主權要求這一事實,只有0.6%被調(diào)查者表示了解。[7]
海洋國情認知的缺失往往來源于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自古以來,我國幅員遼闊,依靠豐富的陸地資源形成了上千年的農(nóng)耕文明,又因為古時航海和造船技術的局限性,缺少對海洋文明的探索,就算曾經(jīng)有“鄭和下西洋”等海洋歷史事件,仍然無法改變?nèi)藗冃闹小爸仃憴噍p海權”的傳統(tǒng)觀念。在海洋時代,這種舊式觀念仍然束縛著國民思想,表現(xiàn)在國民對海洋關注度不足,海洋意識缺乏,對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缺少了解。學生是涉海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的主體,海洋意識不足牽制涉海資源作用的發(fā)揮,使海洋文化資源的效益大打折扣,培養(yǎng)國家海洋智庫人才儲備和智力支持也就無從談起。
二是高校海洋類課程建設不足,海洋文化資源利用度低。立足于海洋文化資源的涉海特色課程體現(xiàn)著涉海高校海洋治學水平,但是縱觀國內(nèi),不少涉海高校海洋文化資源利用水平低,“實踐教學體系不夠優(yōu)化,資源整合不夠深入,管理體制不夠創(chuàng)新,實踐平臺共享度不高”,[8]多數(shù)高校開設的海洋公選課程無異于蜻蜓點水,僅僅滿足于當下的應付式教學。以某涉海高校為例,校內(nèi)重點課程建設往往局限在理工類的海洋專業(yè)群上,“沒有建立培養(yǎng)海洋綜合人才的專業(yè)集群,培養(yǎng)和科研領域仍然集中在水產(chǎn)、航運等傳統(tǒng)技術領域”,[9]對其資金和人才方面的輸入明顯多于文科類專業(yè),致使理論人才培養(yǎng)投入的不足。除了形式上的缺失,內(nèi)容上的不足也制約著海洋課程的教學效果,缺乏必要的涉海實踐活動,理論式課程的局限性明顯,使傳授教學僅僅局限于宏觀的海洋認識,缺少深度戰(zhàn)略性認知,這樣對學生海洋觀念的構建必然形成阻礙。
此外,師資的海洋素質(zhì)也是課程建設不可輕視的一環(huán)。當前的高校教師普遍缺少海洋素質(zhì)培訓,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海洋知識理論貧乏,海洋實踐經(jīng)驗不足的情況。沒有良好教育教學平臺,對海洋文化資源缺乏合理利用,缺少優(yōu)秀師資引領,高校涉海性教育就只能應付當前問題,滿足不了海洋強國的長期宏觀戰(zhàn)略。
三是校園文化建設缺乏“海味”,海洋文化特色不足。海洋特色文化是涉海高等院校獨有的文化根基,涵養(yǎng)著莘莘學子的海洋文化特質(zhì)。當前,涉海校園文化建設往往浮于表面,乏善可陳。缺少深入性的海洋特色建設,導致大學涉海性文化底蘊淡薄。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高校的海洋文化活動覆蓋面狹窄,學校缺少必要的引導,以文化為切入點帶動涉海氛圍建設仍存在困難,甚至某些高校的海洋文化建設僅局限于宣傳欄的海報文字宣傳,缺乏必要的專題講座和學術指引。另一方面,校園海洋文化建設缺乏針對性,難以滿足各專業(yè)學生的不同需求,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不足。缺少海洋特色文化哺育的校園環(huán)境,“海味”必然淡薄,對涉海高校培養(yǎng)大學生核心價值觀難以形成引導性,凸顯不出高校的涉海優(yōu)勢。
利用涉海資源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正視涉海高校的主流文化傳播,針對培養(yǎng)過程所出現(xiàn)的問題有所啟發(fā),對癥下藥,使海洋文化資源的作用達到最大化。對策的支持要從宏觀狀況中把握走向,也要從微觀層面上給予適當力度。
第一,以海洋強國戰(zhàn)略為契機,強化大學生海洋意識。21世紀是屬于海洋的時代,“海洋意識決定著一個國家和民族向海洋發(fā)展的內(nèi)在動力,同時也是構成國家和民族海洋政策、海洋戰(zhàn)略的內(nèi)在支撐”。[10]當今國際海洋形勢復雜,我國的海上利益和安全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某些國家輕視我國主權,對我國海洋資源進行掠奪,可見,增強大學生海權意識勢在必行。海洋強國戰(zhàn)略是國家涉海頂層設計的熱點、重點,高校大學生普遍缺乏海洋意識觀念,因此要推動藍色中國夢的實現(xiàn),就必須依托于國家海洋戰(zhàn)略資源,為學生提供廣闊海洋視野,結合國情增強學生海洋觀念。海洋意識涉及“海洋國土意識、海洋資源意識、海洋權益意識”[11]等等,這些都是海洋人才所必備的基本素養(yǎng)。涉海高校教育模式應該從為國家培養(yǎng)涉海人才的目標出發(fā),深化學生海洋觀念,拓展學生海洋視野,轉變學生以往“重陸輕?!钡挠^念,把海洋問題的迫切性放到前提。大學生海洋觀念的強化要與服務于國家海洋戰(zhàn)略有所共鳴,把喚醒海洋意識與增強民族自信心放到同樣的地位,以此實現(xiàn)“海洋強國夢”,從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精神文化基礎。
第二,深度融合海洋文化資源,完善涉海性課程教學機制。涉海高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立足于海洋文化平臺,以課程教學改革為契機深度融合海洋文化資源。首先,要充分尊重大學生的個性特質(zhì)和全面發(fā)展,在教學中將海洋政治、海洋經(jīng)濟、海洋意識、海洋國情等海洋知識嵌入到教學過程中,開設如中國海洋戰(zhàn)略研究、海洋綜合管理等特色公選課程,依托涉海專業(yè)群建設,全方位深入海洋教育教學建設。其次,實踐教學過程是雙向互動的,高校培育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也是學生把價值內(nèi)涵轉化為個人素養(yǎng)的過程。海洋類大學應該充分利用豐富的海洋文化資源,積極推動實踐課程建設。例如,可以借助海洋文化產(chǎn)品,讓學生從涉海實踐中自覺接受核心價值觀的熏陶。再次,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對學生海洋視野和觀念的形成有著舉足經(jīng)重的作用,建立起海洋綜合人才和專家的培養(yǎng)機制應是當下課程改革的重要補充。高校教師的理論思維和實踐視野必須符合當前海洋教育需要,既要懂得合理利用海洋文化資源,又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三,深挖海洋文化資源內(nèi)涵,增強高校海洋文化特色氛圍。涉海大學文化特色的“特”在于擁有豐富的海洋文化資源,所以在校園文化活動建設中應該打造海洋特色品牌,以品牌效益帶動海洋文化建設,營造海洋氛圍濃厚、積極向上的高校環(huán)境,塑造涉海大學“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人優(yōu)我新”的特色文化。[12]當前不少涉海大學的海洋文化建設頗有建樹,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模式交出了新的答卷。以廣東海洋大學為例,它是一所以應用學科為主體的海洋大學,海洋文化在學校教育中具有豐富的精神價值,它的校訓“廣學明德,海納厚為”是經(jīng)過幾代人努力形成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思想,體現(xiàn)了涉海高校的海洋精神特質(zhì)。在校內(nèi)海洋文化建設中,開展了海洋科技活動節(jié)、海洋知識競賽等涉海性品牌活動,在學術領域建立了海洋文化研究所、兩岸海洋問題研究所等涉海性質(zhì)機構。這些形式不一的校園文化建設充分利用了海洋文化資源,深度挖掘了海洋文化內(nèi)涵,多層次、多方面進行了高校涉海性建設,對其它海洋類大學校園文化建設起到啟示性作用。“對于一個社會而言,價值觀尤其是核心價值觀是一個社會繁榮發(fā)展的基礎”,[13]所以當下涉海高校的發(fā)展模式要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方式,借助文化滲透性弘揚核心價值觀,提升個人道德修養(yǎng),以文化特色鞭策學生成長。
涉海高校培養(yǎng)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實施海洋強國戰(zhàn)略下的必要之舉,而涉海平臺的構建為其開創(chuàng)了新局面。高校海洋特色培養(yǎng)模式更具創(chuàng)新性、針對性,不再局限在傳統(tǒng)照本宣科方式,以豐富海洋文化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具宏觀視野的平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給了海洋強國戰(zhàn)略強大的軟實力支持。
[1]胡錦濤.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
[2]周珂,韓佳佳.海洋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13(5):83.
[3]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論[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1999:1.
[4]陳濤.海洋文化及其特征的識別與考辨[J].社會學評論,2013,05:81-89.
[5]蔡朝雙,王曉文.閩臺媽祖文化氛圍構建[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09,03:71-74.
[6]鞏建華.海權概念的系統(tǒng)解讀與中國海權的三維分析[J].太平洋學報,2010,07:90-95.
[7]段桂霞.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海洋意識教育[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5.
[8]陸經(jīng)英,虞聰達,程繼紅,等.構建涉海實踐教學平臺體系提高人才質(zhì)量[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01:222-225+279.
[9]潘愛珍,苗振清.我國海洋教育發(fā)展與海洋人才培養(yǎng)研究[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09,02:101-104+109.
[10]馮梁.論21世紀中華民族海洋意識的深刻內(nèi)涵與地位作用[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論壇,2009,01:71-79.
[11]孫志輝.提高海洋意識繁榮海洋文化[J].求是,2008(05):53-54.
[12]倪邢哲,魯志江.海洋類高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路徑研究[J].管理觀察,2015,02:103-105.
[13]胡寶榮,李強.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4,02:72-75.
Study on Cultivation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cean Universities:Based on Perspective of Utilization of Marine Cultural Resources
WANG Yu-jie,GONG Jian-h(huán)ua
(College of Marxism,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 Guangdong 524088,China)
ocean college;core socialist value;marine culture
At present,cultivating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keep the ideological position and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mong the universities,the ways and means to cultivate core socialist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different.When cultivating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of students,ocean universities need to reply on the marine culture resources and talents,have the marine cultural resources embedded in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courses and generate the education pattern with their own features.
C913
:A
2095-2708(2017)03-0052-05
本文系廣東省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培育項目“以海洋文化為載體以思政課教學改革為契機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項目編號:524000066)階段性研究成果。
王宇杰(1992-),男,廣東惠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