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市唐家房中心小學 陳久玉 于 景
在生活中學習數學 在數學中體驗生活
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市唐家房中心小學 陳久玉 于 景
數學與生活有著相當密切的關系,如果在教學的過程之中將數學與生活割裂開來,那么學生就很難真正掌握數學知識。為此,文中就如何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進行探討,以期可以更好地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
小學數學;生活,
教育學家陶行知曾經說過:“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睆奶绽舷壬脑捴锌梢灾?,生活和學習、教育是密切相關的。數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其來自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所以新課程的改革中呼喚我們要對教學觀念與方式進行改變。為此,數學不能光憑書本教學,要和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因此我們不能墨守成規(guī)閉門上課,紙上談兵,更多的數學知識還需要我們走出教室,讓學生在生活中獲取,在生活實踐中感知,從而體驗數學的價值。
盡管我們所使用的教科書中擁有色彩艷麗的插圖,也因此被孩子們所喜愛,其中所編寫的各種例題和習題也和孩子們的年齡特點相符合,但是從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不難發(fā)現,很多時候是教師講得很盡興,但是學生的學習效率卻較低。通過對這種現象的分析,我們能夠發(fā)現很多教師都只是為了教教材、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因此數學課就變成了解題課,長久下去,就會讓學生產生厭煩的心理,效率自然就不會高。那么,作為一名小學的數學教師,怎樣才能讓孩子們愉快地學習那些枯燥的數字、符號,感受到數學的樂趣呢?下面談談我的點滴體會。
愛因斯坦這樣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笔堑?,興趣好比路燈,照亮走向成功的路途。小學生學習知識是帶有感情色彩的,對身邊熟悉的事物倍感親切。如果從孩子的生活中提取數學知識,就能使他們感受到課堂上學習的知識正是來自于生活之中,感到數學的價值,激起學習興趣,誘發(fā)學生好奇心和對新知的求知欲望,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根據這一認知特點,上課時我就精心創(chuàng)設現實的、有意義的生活情景,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悟數學知識,發(fā)現數學問題,探究新知。例如:我在教學《分數乘法三》這一課時,課后的一道習題是:唐僧給徒弟分西瓜,豬八戒分了這個西瓜的三分之一,孫悟空分得剩下的二分之一……這時豬八戒不高興了,二分之一大于三分之一,猴哥分得比我多,猴哥卻說咱倆是一樣多的呀!為什么呢?這題有點難度,并且只靠講解是難以理解的。正好趕上五一節(jié)后帶同學們去春游,我就買了西瓜,按照題的要求給同學們親自分,同學們饒有興趣,仔細觀察,通過分瓜后同學們才恍然大悟,終于發(fā)現了規(guī)律,原來是前后的單位“1”不同,其實悟空得到的是余下(三分之二)的二分之一,也就是這個西瓜的三分之一,真的是同樣多,就在這樣一種輕松的氛圍內,孩子們真真切切地掌握了分數乘法的意義。原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我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而數學知識又來源于生活,它隱藏在生活中的每一個方面,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善于發(fā)現,就能從生活中找到許多的數學知識。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一課時,此時已是一年的年末,馬上就要進入新的一年了,每年的元旦同學們都會組織聯歡會,慶祝新一年的到來。結合學生的這一生活活動,我便利用過元旦布置教室為情境,在黑板的四周掛上彩燈,并用課件展示掛上彩燈的黑板,學生感覺特別漂亮,興趣十足,抓住學生的興奮點,讓學生思考要求彩燈長度需要知道什么?學生借助已有的知識基礎馬上意識到需要知道長方形黑板的長和寬,然后我們共同合作測量出黑板的長和寬,學生采用不同方法計算出了黑板的周長。求出黑板的周長后,我問學生:“我們是正好購買9米的彩燈嗎?在實際掛彩燈的過程中會有什么現象出現?”學生稍一思考,便大聲說:“在實際的購買中,要比計算的結果稍微長一些,因為在掛的過程中彩燈不一定能拉得特別直?!边€有的同學說:“在掛的過程中黑板的四個角也許會出現重疊的現象。”……學生在濃濃的興趣中,不但探索了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并且在實際應用中解決了布置教室的問題。學生對這樣的學習內容感興趣,學習起來輕松、愉快,收到了事半功倍的結果。讓數學學習從生活中來,又回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中去,學生真實地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生活是數學的不竭之源,我們應在教學中靈活地、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材,巧妙地選取學生實際生活中的內容來呈現數學知識,觸及學生的情感領域,使學生智力達到最佳狀態(tài),從而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和探究。
如當學完了《圓的認識》后,我們討論生活中的井蓋為什么是圓形的,而不是長方形、正方形的,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井蓋模型,讓學生親自試一試。在活動中學生發(fā)現,如果用長方形、正方形的井蓋,一旦某一邊上翹起來,井蓋都有可能沿對角線處掉下去,這樣會很危險。只有圓形不會,因為圓心距周圍的距離相等(圓的半徑是相等的),井蓋無論怎么轉動都不會掉下去,是最合理也是最安全的。學生理解后,再讓學生回憶一下生活中的井蓋形狀,學生便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
數學教學只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才能使學生真真切切地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是“課內向課外延續(xù),課外向課內滲透”這樣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更好地培養(yǎng)和發(fā)展了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總之,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數學專家吳正憲說過:數學如同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處處充滿著美。讓我們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去發(fā)現數學,去探索數學,去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學數學,在數學中體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