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實驗小學 郜中華
小學數學計算錯誤的成因及應對措施
江蘇省鹽城市實驗小學 郜中華
學生在處理各類計算問題時經常會產生一些典型錯誤,這些錯誤往往是很值得我們分析利用的教學素材,從學生的這些錯誤成因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生知識掌握上的不足,看到我們平時教學中的疏漏,也能夠看到學生計算能力上需要強化的方面。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小學;數學;計算;錯誤;成因;應對
計算是小學階段的數學課程教學中極為重要的構成,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掌握各種計算技能,這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目標。學生在處理各類計算問題時經常會產生一些典型錯誤,這些錯誤往往是很值得我們分析利用的教學素材,從學生的這些錯誤成因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生知識掌握上的不足,看到我們平時教學中的疏漏,也能夠看到學生計算能力上需要強化的方面。教師要善于分析和總結學生各類計算錯誤的成因,結合學生的典型問題明確計算教學的應對方式,有針對性地強化學生的計算能力與計算技巧。
在學生眾多的計算錯誤中,一個最為常見也最需要避免的問題便是由感知因素所造成的各種計算錯誤,簡言之就是學生粗心大意,將數字寫錯、符號看錯或者一些簡單的疏漏等。小學生的學習習慣還在培養(yǎng)中,幾乎絕大部分學生都會存在粗心大意的問題,而這類問題又最容易體現在計算問題上。從大量的學生作業(yè)、練習和考試測試的試卷來看,很多學生的計算問題并不是因為學生不會算,而是一些非常簡單低級的由于粗心大意所產生的問題。這樣的問題一定要加以避免,教師在平時的計算教學中要反復給學生強調。教師還可以經常設計一些專題訓練來培養(yǎng)與鍛煉學生的學習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細致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讓學生在處理計算問題上能夠更好地進行。
由于感知問題所造成的計算錯誤十分普遍,比如,我們經常會看到學生常把一個數字或運算符號寫成與它相似的另一個符號,例如計算“0.25×6.2×0.4”時,學生把“0.4”寫成“4”,有時把“÷”寫成“+”等;有時一個數沒看完就寫,砍掉了“尾巴”,如把“3500”抄成“350”;又如計算1.25×(0.8×8)時,因沒看清小括號里“0.8”與“8”之間用乘號連接,誤認為是用加號連接,無意中把題目變成了1.25×(0.8+8),結果用乘法分配律,錯算成1.25×0.8+1.25×8等等。這類錯誤不勝枚舉,由于感知問題而造成的計算錯誤幾乎會貫穿于學生小學數學學習的始終,因此,教師一定要在這個問題上加強對策。一方面,要多給學生強調審題,培養(yǎng)學生做題時細致認真的習慣,另一方面,要培養(yǎng)學生做完題目后檢查的習慣這些感知問題往往是查看過程中最容易發(fā)現的,學生如果能夠養(yǎng)成做完題目后的檢查與問題排查習慣,這些低級錯誤通常會立刻被看到,及時更正過來就可以避免錯誤了。
有些計算問題需要一定程度地運用到學生的思維,這些相對來說更為復雜的問題,學生如果做錯很可能是因為思維偏差所致。常見的問題便是將時間換算的進率記錯、將小數點用錯或者是思維定式而產生的一些問題。學生的這類問題其實可以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學生對于某些知識理解認識上的不足,教師要通過學生的這些典型問題來有意識地進行教學反思,并且不斷在后續(xù)的教學中有所加強。只有更正了學生的觀念,糾正了學生的思維偏差,學生在計算一些問題時才能夠找到正確思路,在這樣的背景下自然會避免很多問題的產生。
例如在計算時、分換算時,需要找進率“60”,而有的學生受長度、面積單位的影響,不去考慮所化的是什么單位,而用習慣性進率“10”或“100”去做,于是就產生了錯誤,如36分=0.36時。又如學習乘法結合律后,遇到過25×4÷25×4這樣的題目,會用簡便方法的思維定式把它算成“1”,因為學生腦子里會出現25×4=100,100÷100=1的錯誤簡算方法。學生由于思維偏差或者思維定式造成的計算問題同樣非常普遍,而這類問題通??梢灾苯臃从碁閷W生知識吸收上的漏洞或者是認知上的障礙。對于學生的這類問題,教師一定要充分引起重視,并且要及時對相應知識加以強化,這才是避免這類問題教學的根源。
在處理綜合程度更高,有一定難度的運算題目時,往往需要學生對于相關數字信息或者是計算過程展開處理。很多學生在面對復雜問題時記憶很容易發(fā)生混亂,由于記憶混亂所產生的計算錯誤既體現出學生知識掌握的不夠牢固,也是學生運算技能和思維能力不足的一種體現。這類問題通常會出現在難度較大的計算題中,而更正學生的這一問題需要教師在平時的課堂上不斷強化。一方面,教師要加強對于學生綜合運算能力,尤其是四則混合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與鍛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逐漸找到避免記憶混亂問題的方式,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借助一些典型例題將一些很有代表性的問題提出,并進行重點講解。以這樣的方式引起學生的注意力,避免今后類似的問題再次產生。
由于記憶混亂而產生的計算錯誤同樣有很多范例,例如在計算乘法27.5×4時,學生就會在計算時,因兩次乘的結果有零而干擾了被乘數末尾的零,結果就成了11。很顯然,重復的零干擾了記憶對象,則記憶信息就發(fā)生了遺漏。還有學生因記憶因素偏差,導致計算過程中的信息儲存或提取出了錯誤,例如有的學生在計算進位加法或退位減法時,忘了加1和退1。這樣的錯誤經常會在復雜問題中出現,教師要一點點在平時的教學中對于一些典型問題進行強化教學,并且不斷豐富學生計算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這是避免這類問題產生的基礎,加強方法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也能夠讓學生處理復雜計算問題的能力更強。
[1]王瓊.新課標下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2).
[2]包明宗.新課程實施中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問題、成因及策略探討[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3(02).
[3]樓金青.淺談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計算的有效性[J].新農村,2013(02).
[4]張江榆.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有效性初探[J].華夏教師,2012(12).
[5]郭漪瑋.淺談低年級學生計算錯誤的原因與對策[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