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龍云飛
摘要:文章以會計學課程為例,探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首先提出會計學課程實施課堂教學改革的現(xiàn)實需要,論述翻轉課堂的理念及優(yōu)勢。隨后詳細介紹了會計學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改革的實施過程,包括三個階段:一是課前調研準備、普及翻轉課堂認知;二是從課前獨學、課中合作、課后反思三個環(huán)節(jié)設計教學流程,并相應調整教學內容;三是從調研問卷、測試成績、課堂參與度三方面做教學效果對比,得出實驗班教學效果優(yōu)于對比班的結論。最后選取在翻轉課堂教學中的關鍵問題進行重點論述。
關鍵詞:翻轉課堂 會計學課程 教學模式
會計學課程是經管類本科(非會計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之一,是一門實用性和實踐性都較強的專業(yè)基礎課。課程教學目標要求學生掌握會計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術,能夠通過會計語言解釋企業(yè)的經濟活動,能夠解讀、使用會計信息,為相關決策服務。然而學生對這門課的評價是:內容多,上課滿堂灌;專業(yè)術語復雜而抽象,難以掌握;學了就忘,考試難。基于此,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必要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會計學課堂。國內學者對翻轉課堂進行了大量研究,但實踐案例在基礎教育中運用較多,在高校專業(yè)課中運用較少。隨著慕課的日漸成熟,大量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共享,不斷豐富著翻轉課堂的教學資源,使得翻轉課堂成為可能。
一、“翻轉課堂”概述
(一)概念。目前研究翻轉課堂的內容、過程較多,對翻轉課堂尚無統(tǒng)一的定義。翻轉課堂是相對于傳統(tǒng)課堂上講授知識、課后完成作業(yè)的教學模式而言的,學生在課前觀看課程相關教學視頻以及拓展學習材料,課堂時間則用來根據(jù)學生所看視頻反饋的信息解答學生問題,訂正和鞏固學生作業(yè),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傳統(tǒng)教學過程通常包括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兩個階段。知識傳授是通過教師在課堂中的講授來完成,知識內化則需要學生在課后通過作業(yè)、操作或者實踐來完成。而翻轉課堂知識傳授是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在課前完成,知識內化是通過自主學習后在課堂中經教師的引導和同學的協(xié)助合作完成。
(二)會計學課程使用“翻轉課堂”的優(yōu)勢。
1.重新構建學習流程,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翻轉課堂下,學生在課前觀看教學視頻或學習資料代替教師的課堂講解,在課堂上,集中完成練習及與教師、同學交流等。這樣可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效率的需求。會計學課程中涉及大量專業(yè)術語,在剛接觸會計概念時,學生往往不理解,易忘。課前,接受力較差的學生可以反復觀看視頻直到掌握為止;優(yōu)等生在完成教師的課前任務之后可以進一步思考、結合實際深化問題,解決傳統(tǒng)教學中優(yōu)等生“吃不飽”、差生“跟不上”的問題。課堂上,小組討論、“一對一”等方式的有效輔導,滿足了學生答疑解惑的需求,避免了下課找不到教師的情況。這樣可以加快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習方式也更加靈活;對學生來說,自定步調學習,資料也易保存檢索,方便復習,有更多的同伴協(xié)作共同解決問題,學生也會樂學。
2.微課呈現(xiàn)的講授方式,教學信息清晰明確。會計學課程較枯燥,傳統(tǒng)課堂上學生有時難以集中精神。翻轉課堂中,會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選擇教學微視頻,微視頻講解每一個知識點,目標清楚,知識點清晰,時長較短,便于學生集中注意力,在失去興趣前完成知識點的學習。會計學課程中有大量實踐性知識,如發(fā)票、憑證、賬簿等,利用微視頻形象生動的視頻畫面,比單一概念講解更容易掌握。
3.多層次、全過程的評價體系,科學評價學生。許多學生都覺得在校期間學習的課程在實務中沒有用,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對課程也就是期末突擊復習,通過考試,拿到學分,這是一種誤解和資源的浪費。翻轉課堂采用多元化評估方式,包括診斷性、形成性、總結性評估。這種針對學生全過程的評價,涵蓋了學習投入、學習活力、學習態(tài)度、學習效果等方面,不僅以到課率、作業(yè)完成度、期末考試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情況,更符合學習規(guī)律。全過程評價學生學習,效果上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便于針對性的指導,切實解決學生在課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翻轉課堂”下會計學課程的教學實踐
筆者本學期同時講授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yè)、市場營銷專業(yè)兩個班的會計學課程,兩個班人數(shù)均為40人,兩個班班級樣本一致,分為實驗班和對比班,實驗班為國貿專業(yè),對比班為市場營銷專業(yè)。對比班采用傳統(tǒng)授課方式,實驗班采用階段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即選取部分章節(jié)使用翻轉課堂。
(一)課前準備。
1.實施調研,了解學生情況。在實施翻轉課堂之前,對學生進行調研。主要了解學生對翻轉課堂的了解程度、對現(xiàn)有教學方法的態(tài)度、是否愿意改變現(xiàn)有的學習方式,對會計學課程的了解程度,期望學到的內容等。問卷調查顯示,87.5%的學生未接觸過翻轉課堂;傳統(tǒng)授課方式下,10%的學生會提前預習,30%的學生只是提前看看,60%的學生很少預習,教師講到哪學到哪;55%的學生覺得和教師互動少,課堂氣氛沉悶;47.5%的學生覺得教師照本宣科;45%的學生表示已學過的課程不實用;92.5%的學生希望會計學課程能結合實際,講解生動形象。可以看出,學生有使用翻轉課堂的需求。
2.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普及。給學生發(fā)放視頻、文檔資料等介紹翻轉課堂及慕課的起源、實施過程;介紹相關網站,要求學生選擇一門感興趣的課程,對慕課進行體驗,并抽查學生的完成情況。通過體驗,70%的學生愿意嘗試使用翻轉課堂教學,并充滿興趣;25%的學生更愿意使用傳統(tǒng)方式授課,原因是受到視頻播放不流暢、課堂任務重沒有時間看、看視頻沒有課堂氣氛等因素影響。
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前告知學生改變評價方案。以往會計學課程的評價方式是期末考占80%,平時成績占20%。翻轉課堂的主要評價方法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主要包括課前教學資料學習、診斷性評估作業(yè)、課堂討論、小組互評,共占80%;總結性評價為中期和末期考試,共占20%。
(二)課堂教學實施。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會計學課程教學方式由傳統(tǒng)的教師“課堂教學”拓展為課前學生自主學習、課中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課后總結評價模式,相關流程見圖1。
1.課前獨學。在課前,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列出詳細任務清單要求學生完成,學生根據(jù)教師布置的任務在網上觀看教學視頻或者是系列學習資料,學習知識要點,在學習的過程中記錄自己遇到的難點和問題,這些難點和問題可以通過郵件、討論群等方式與教師交流。這個記錄要求學生務必課前提交,讓教師知道學生學習這些問題時遇到的困難,同時也可以監(jiān)督學生的完成情況。翻轉課堂的課前任務要比課堂任務相對簡單,通過診斷性評價,暴露學生的知識漏洞。下一步課堂內容的設計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反饋,甚至舉例可以來自于學生的作業(yè),這樣學生上課會更加認真。
2.課堂合作。課堂根據(jù)教學內容的差異,有多種形式。第一,集中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及講評練習答案,講課過程中雖然主要針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講解,但是相關知識點的聯(lián)系也要根據(jù)需要進行梳理。學生的提問需要整合、提升,有時作為專題進行講解。學生在經過課前獨學過程后對知識點有了一定的認知,但是不夠全面深入,需要再給學生出題鞏固,提高練習題要比學生預習的作業(yè)難,由教師和同學共同解答。第二,學生分組演示,組間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最后總結提煉。分組演示的形式是多樣化的,比如制作PPT、學生錄制視頻、課堂辯論等。學生演示后,教師提煉評價。對于學生提出的有創(chuàng)新性的問題和解決思路給予表揚和加分。最后通過課堂提問或小測試的方式進一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即知識內化的習得與悟得的過程發(fā)生在課堂。結合非會計專業(yè)學習目標,弱化會計分錄的編制,強化會計信息的使用,筆者將會計學課程內容做了相應調整,安排如下:
3.課后反思。課后反思的主體包括教師和學生。一方面,教師課后應當完成課程總結,包括完善課后活動和學習成效的評價,進行教學反思,優(yōu)化教學。教師根據(jù)課堂表現(xiàn),對教學實施方案進行修改,重新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等。另一方面,學生要主動總結梳理已經掌握的知識框架,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盡量讓學生歸納整理,教師點撥與延伸。課后教師還可以發(fā)放調查問卷進一步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有針對性地強化輔導、補充練習。由于會計學課程的實踐性較強,可以增添學生課后學習拓展環(huán)節(jié),根據(jù)學生的自我興趣點進行專業(yè)知識面和知識深度的拓展,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
三、教學效果對比
(一)調查問卷效果。在課程結束后,對兩個班的教學效果進行問卷調查。兩個班各發(fā)放問卷40份,回收問卷80份,有效問卷80份。問卷設計分為三個主題,即對基本知識點的認知和理解、應用分析和評價。問卷考察學生對相關概念的理解程度,主要涉及對基本概念和常易犯錯誤的概念的認知和理解,對于基本概念,實驗班77.5%的學生表示基本掌握,對比班80%的學生表示基本掌握;易犯錯知識點,實驗班65%的學生表示基本掌握,對比班62.5%的學生表示基本掌握。從問卷上看,在認知和理解層次的學習目標上,兩個班的學習效果差異不大。
應用分析和評價層面,主要考察學生能否學以致用,能檢查、判斷并發(fā)現(xiàn)問題及自我評價。在這兩個層面上,實驗班明顯優(yōu)于對比班。實驗班17.5%的學生每堂課通過自己的主動探究對知識點印象深刻,完成很順利;70%的學生能順利完成大部分知識點的學習,部分難點不理解;12.5%的學生需要同學講解,自己不能獨立完成。87.5%的學生通過資料搜集、整理、閱讀能夠達到綜合運用分析的目標。而對比班80%的學生對每堂課的學習目標模糊,缺乏自我認知,課堂知識延伸和拓展不足,資料的搜集整理較局限,綜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二)試卷測試效果。本學期期末考試中,實驗班參加考試40人,全班及格率為90%,平均成績?yōu)?8.3分,其中最高分為92分。而對比班參加考試40人,全班及格率為62.5%,平均成績?yōu)?4.5分,其中最高分為85分。實驗組成績明顯高于對比班,與近三年同專業(yè)相比,成績也有明顯提升。
(三)課堂參與度。在課程開展初期,兩個班相差不大,積極的同學參與度較高,但班級整體課堂氣氛較沉悶。隨著翻轉課堂教學的深入,實驗班與對比班相比,學生的投入感更高,由于所看的課程資料更多、勤于思考,演示學習成果的機會也更多,表現(xiàn)出的課堂積極性更高,在課堂上與教師和同伴有更加頻繁的互動,課堂氣氛活躍。
四、翻轉課堂授課模式中值得注意的問題
(一)幫助學生成為自主學習者。自主學習是指按學習者能完全獨立地做出與學習活動有關的決策,確立目標、自我監(jiān)控、自我評價。然而通過問卷調查,90%的學生難以實現(xiàn)自主學習,因此要將學生由依賴型學習、興趣性學習、參與性學習引導成自主學習。讓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即便遇到困難也能克服。在每一次實施翻轉課堂前,盡量詳盡地交代任務目標,發(fā)布課前導學,列出任務清單,詳細描述要求學生了解、理解和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任務清單中詳細列明學生完成的任務,如看視頻、閱讀教材、分析相關學習資源,完成相關自測題,讓學生做中學以達成目標。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自主選擇任務,通過小組合作實現(xiàn)互補。在課前讓學生自測對該部分知識的學習情況,評估是否完成學習任務,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己對其學習負責。這是一個持續(xù)動態(tài)的過程,學生在轉變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不適應,教師應及時給予學生鼓勵,讓學生看到學習的成效。
(二)具備整體化教學設計思想。整體化教學設計的關鍵是教師的備課,還包括學生所有的學習活動。教師備課不只是備教學內容,還要備學生的學習過程。上課時會發(fā)生很多狀況,教師對可能發(fā)生的一切要有預見性,要考慮學生有效的接受方式,如:提問、回答,討論,動手實踐,交流分享;任務的完成是放在課前還是課后、是單獨還是小組完成,經過精密策劃,才能實現(xiàn)均衡。拓展資源包括圖書、網站、文章,資源是很豐富,但是選取要得當,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比如一些英文文獻,針對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來說完成就很吃力。有效利用練習和反饋,給學生提出的問題要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能夠舉一反三。必須解決好“課前導學”與“課堂指教”的結合問題。把學生課前學習的困惑、問題、典型錯誤,有效呈現(xiàn)在課堂,讓學生存在的問題轉化成為課堂教學的資源。
(三)有效制作視頻。給學生提供的“課前資源包”,要包括微視頻之類的影視資料、導學設計(或“學習任務單”、自測題)等?!罢n前資源包”不能只是“微視頻”一種資源形式,其實微視頻的作用無非是輔導性的,或者是參考性的,換用文本形式的文獻資料也未嘗不可,只是學生更易接受視頻。視頻制作要短小不能太長,5分鐘左右即可,否則學生會覺得和傳統(tǒng)課堂沒有區(qū)別,沒有時間精力去看;視頻一定要精彩,為學生量身定做,一定要建立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聯(lián)系,而不是單純的教師上課的視頻,否則學生會失去興趣。視頻雖然時間短,但是也要包括基礎概念、拓展思考、鞏固練習等要素。
(四)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課堂氣氛取決于學生課前學習的效果和團隊合作能力。學生只有在對知識理解的基礎上,才能深入認識、批判性思考,從而進行有效的課堂互動,課堂氣氛積極,知識也能進入長時記憶。因此,必須保證所有學生在進入課堂之前都有充分的準備,完整看過視頻,不然課堂很難深入,甚至需要重復講解視頻中的內容。分組合作學習是“翻轉課堂”下的常用課堂組織形式,分組討論、演示都會影響課堂學習氣氛,分組合作學習的成效取決于小組成員構成的互補搭配、小組團隊精神的激發(fā)、小組文化的建設。只要小組充分發(fā)揮團隊能力就能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最大限度地避免小組成員學習活動中的“搭便車”和兩極分化現(xiàn)象。
另外,評價環(huán)節(jié)包括有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每節(jié)課最后幾分鐘留給學生自評和互評,教師激勵性點評等,讓學生能全方位、立體式地全面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及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和改善自己的不足,為知識學習以外的能力提高和人格培養(yǎng)提供條件。隨著課程的推進,有的學生漸漸活躍,敢于發(fā)言,回答問題更有邏輯性,在專業(yè)課學習中也能兼顧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五、結語
翻轉課堂作為新興的教學模式,引起了教育研究者的強烈關注,激發(fā)了教學工作者大量的教學實踐與研究,其具有翻轉教學流程、更新教學手段、改變教學模式等獨特優(yōu)勢。但是通過大量的實踐發(fā)現(xiàn),翻轉課堂也存在亟需解決的諸多問題,比如視頻制作的繁瑣,如何制作高質量的課前多媒體學習視頻成為專業(yè)教師面臨的一大難題。如何將優(yōu)質教學視頻多角度、多方位呈現(xiàn)給學生?信息技術的支持不足、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不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欠缺等都成為制約翻轉課堂發(fā)展的瓶頸?!盎ヂ?lián)網+教育”時代下,我們可以通過對學習流程的再造來改變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與發(fā)揮翻轉課堂的優(yōu)勢,取長補短,找出適合我國大學專業(yè)課教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而非簡單的“舶來”。
參考文獻:
[1]麥海娟,麥海燕.“翻轉課堂”在會計仿真實驗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商業(yè)會計,2014,(23).
[2]何朝陽,歐玉芳,曹祁.美國大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啟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
[3]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huán)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