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曼
摘要;兒童畫是兒童表達情感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也是引領我們走進兒童心理世界的一個重要途徑。而學前教育專業(yè)的美術課該如何引導幼師重視兒童畫的教學并注重其教學方式,使當前兒童畫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兒童畫 學前教育 教學
對于兒童的學習成長來說,兒童畫十分重要,其是兒童心靈的世界,是大多數(shù)兒童的精神支柱。兒童畫是一種獨特的個人表達,可以折射出不同孩子的許多不同特點,也是兒童認識世界和自我情感的一種方式。
一、當前我國學前兒童畫的局限性
第一,對學前兒童畫還不夠重視。在美術課堂上,教師們經(jīng)常用同一個物體來作為創(chuàng)作的模板。這樣,創(chuàng)作出來的兒童畫沒有了兒童該有的獨特氣息,過于沉穩(wěn)老練。而簡筆畫的出現(xiàn),使孩子們的繪畫喪失了兒童畫本應具備的純真和質(zhì)樸的特點,極大地扼殺了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讓他們的畫不再是真正意義上的兒童畫,而是更加地“規(guī)范化”,成為合乎成人標準的兒童畫。
第二,教師熱衷于插手孩子的繪畫觀察過程,喜歡將自己的繪畫觀察經(jīng)驗告訴兒童,讓兒童跟著自己的思維和想法去觀察,甚至是去畫畫。他們常常告訴兒童;應該整體把握全局,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不要遺忘。嘴巴怎么會那么大呢?頭發(fā)應該是什么顏色的?我們應該怎么怎么去畫等。其實,學前年齡段的孩子更樂于表現(xiàn)自己感興趣的、認為最好表達的身體的某一部位,老師如果在這個時候去引導孩子按成人的方式和標準去觀察,必然會影響兒童的表達,甚至會干擾到兒童從自我出發(fā)去認知世界的能力。
第三,目前對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兒童繪畫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仍然欠缺。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素質(zhì)參差不齊,學生對于美術課的喜愛程度差異較大,對于美術課的重視程度也有很多差異,這也就造成了未來的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各個老師自身的審美取向和偏差,他們很容易以符不符合客觀規(guī)律、像不像的標準去衡量和評價兒童繪畫。
二、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提高自己兒童畫教學能力的途徑
(一)學會聽“畫外音”
孩子們的繪畫是有自我情緒的,是一種重要的自身情感宣泄的方式。作為教師,除了具備一定的繪畫表現(xiàn)技能外,還應了解不同年齡兒童的性格和喜好,以及每一位學生的特點,更應去了解畫背后的故事。不同的孩子對于同一物體用畫面表現(xiàn)出來的效果是不一樣的,但他們的畫卻是那么的美好,在欣賞他們的繪畫作品前,仔細聽聽他們的故事,讓成人感受他們的純真世界,可以帶我們?nèi)チ私夂⒆拥南才?,去理解兒童?nèi)心真實的想法,與他們分享兒童畫帶來的喜悅和滿足。
(二)學會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
教師用一些激勵性的詞語可以激起學生的繪畫表現(xiàn)欲望。如果教師總是說“你真棒!”“畫得真好,太好了!”這樣千篇一律的話語,其實作用不大,我們應多去與孩子們交流,去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方法,以及為什么這么去表達畫面。如果能再細致一點,和孩子們一起探討畫中的細節(jié),比如說;我認為這個地方畫得最棒,運用的色彩最漂亮;這個地方表現(xiàn)得很到位,夸張了它的特點,但又恰到好處等。這樣孩子不但從你的贊美中受到了激勵,同時還能激發(fā)學生對繪畫創(chuàng)作的激情。
(三)學會尊重兒童的自我感受
兒童繪畫與成人畫完全不一樣,兒童不會像成人那樣去追求畫面的美感,他們更多考慮的是怎么表現(xiàn)自己的體會和情緒,是一個很自我的繪畫體驗和體現(xiàn)的過程。兒童的作品可能沒有成人作品來得寫實,但是他們有著比成人更敏銳的感覺,這就是很多美術大師提倡繪畫應向孩子學習的原因。所以說,教師只有真正理解兒童畫的真諦,才能更好地去欣賞和評論兒童畫。
(四)把創(chuàng)作教學與幼兒園的實際教學結合起來
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應該把握實習的機會,在幼兒園多向一線教師請教,學習教學經(jīng)驗。有機會多下到幼兒園去聽幼兒園老師是如何給學生上課的,多去了解幼兒園美術課程的設置和安排。這樣,未來的幼師們把這些所學到的知識和經(jīng)驗運用到課堂中去,才能更好地理解兒童畫的創(chuàng)作,并對學生的兒童畫創(chuàng)作進行方向正確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