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要:目的 分析和評價妊娠合并梅毒早期診斷及干預治療對優(yōu)生優(yōu)育的臨床意義。方法 選擇本院在2013年7月~2016年4月收治的134例孕產婦為研究主體。以入院時間為依據(jù),分成A組和B組,分別是72例和62例。A組產婦給予梅毒早期診斷及干預治療,B組不給于抗梅毒治療。對比兩組妊娠合并梅毒產婦的妊娠結局和存活兒患有先天性梅毒的幾率。結果 A組妊娠合并梅毒產婦的妊娠結局好于B組,對比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存活兒的先天性梅毒患有率是12.50%,B組是25.81%,對比有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給予孕產婦妊娠合并梅毒的早期診斷和干預治療,能夠改善產婦的妊娠結局,使新生兒患有先天性梅毒的幾率下降,利于優(yōu)生優(yōu)育的開展,具有顯著的臨床意義,應推廣。
關鍵詞:妊娠合并梅毒;早期診斷;妊娠結局;優(yōu)生優(yōu)育
梅毒屬于全身性的慢性傳染病癥,病因是蒼白密螺旋體發(fā)生感染。該病主要有兩種傳播途徑:第一種為性傳播,第二種為血液傳播[1]。目前人們對該病的恐懼感仍然存在,且相關知識的普及意識缺失,由此引發(fā)其發(fā)病率不斷升高。梅毒的病程較長、傳染性較強,臨床表現(xiàn)相對復雜,其螺旋體能夠突破胎盤的自我屏障,實現(xiàn)垂直傳播,常會導致胎兒早產、死胎、畸形或是流產等不良后果,影響優(yōu)生優(yōu)育,損害產婦健康[2]。所以,本文重點分析妊娠合并梅毒早期診斷及干預治療對優(yōu)生優(yōu)育的臨床意義,詳細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在2013年7月~2016年4月收治的134例孕產婦為研究主體。以入院時間為依據(jù),分成A組和B組,分別是72例和62例。A組中,年齡范圍21~39歲,平均(28.54±2.91)歲;其中,61例為首次妊娠,11例為再次妊娠;66例為早期梅毒患者,6例為晚期梅毒患者。B組中,年齡范圍20~40歲,平均(29.72±2.85)歲;其中,52例為首次妊娠,9例為再次妊娠;53例為早期梅毒患者,8例為晚期梅毒患者。對比以上資料,不存在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1.2方法 A組產婦給予梅毒早期診斷及干預治療,肌肉注射240萬U的芐星青霉素(江西東風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36020247),每個療程注射1次,1個療程為1 w,共治療3個療程。也可肌肉注射80萬U的普魯卡因青霉素(福建匯天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35020355),每15 d治療1次。對已經確診的妊娠合并梅毒產婦,在妊娠初約3個月,給予1個療程的注射治療。于分娩前,定期檢查產婦梅毒血清的反應情況,1次/月,直到分娩。若產婦在3個月內的滴度提高4倍,則可升高2個稀釋度,且在妊娠結束后3個月繼續(xù)1個療程的治療。對于妊娠合并梅毒孕晚期產婦,單純治療1個療程即可。
B組不給予抗梅毒治療,只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健康宣講、產前注意事項講解、病區(qū)環(huán)境維護和產后指導等。
1.3診斷標準 妊娠合并梅毒:產婦或其配偶有梅毒感染病史,有婚外不良性行為,產婦有早產、畸胎或是死胎等分娩史。產婦有明顯的梅毒疾病體征或是臨床癥狀。經梅毒血清學檢查,結果為陽性,即TRUST(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和TPPA(梅毒螺旋體明膠凝聚實驗)均呈陽性。
新生兒梅毒:新生兒表現(xiàn)出低體重、肝脾腫大、斑丘疹或是貧血等臨床癥狀。產婦和新生兒經梅毒血清學檢查,都為陽性,且新生兒TRUST滴度高于產婦4倍以上。
梅毒血清學檢查:經TRUST檢查后,呈陽性產婦需進行TRUST滴度和TPPA檢查。若確診為該病,則以TRUST滴度當作抗梅毒治療的效果評估。該病產婦在分娩1個月內,對新生兒進行TRUST和TPPA檢查。
1.4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足月兒、流產,畸胎,死胎、早產兒和存活兒等妊娠結局。觀察兩組存活兒患有先天性梅毒的幾率。
1.5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通過SPSS 17.0軟件加以處理,妊娠結局和存活兒的先天性梅毒患有率均以(%)表示,行χ2檢驗,若P<0.05,則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對比妊娠合并梅毒產婦的妊娠結局 A組妊娠合并梅毒產婦的妊娠結局好于B組,對比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對比存活兒的先天性梅毒患有率 A組存活兒的先天性梅毒患有率是12.50%,B組是25.81%,對比有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妊娠合并梅毒會影響產婦的妊娠結局,導致流產、畸胎或死胎等后果,并會提高新生兒患上先天性梅毒的幾率,嚴重影響母嬰健康[3]。臨床中,妊娠期的梅毒多屬于潛伏梅毒,不伴有明顯的臨床癥狀。相關研究證實,若未進行梅毒血清學檢查,極可能發(fā)生梅毒疾病的漏診與漏治現(xiàn)象[4]。所以,為了提高妊娠期梅毒的確診率,應在產婦孕早期或是第1次產檢時進行梅毒血清學檢查。對于少數(shù)高危人群而言,應將再次檢查時間確定為妊娠38 w與分娩之前[5]。臨床實踐證明,青霉素是妊娠期梅毒的最佳治療藥物[6]。在孕早期運用青霉素驅梅,可以防止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孕晚期采用青霉素驅梅治療1個療程,可以有效治療子宮內部已經被感染的胎兒,進而避免胎兒患上先天性梅毒[7]。臨床認為,產婦越早進行抗梅毒治療,新生兒的先天性梅毒患病率越低,母嬰的健康水平便越高。此外,若女性在婚前檢查時被發(fā)現(xiàn)患有梅毒,應及時給予治療,這是從根本上避免妊娠合并梅毒的最好方式,并是優(yōu)生優(yōu)育的重要途徑[8]。
研究顯示,A組妊娠合并梅毒產婦的妊娠結局好于B組(P<0.05),且A組存活兒的先天性梅毒患有率(12.5%)高于B組(25.81%)(P<0.05)。所以,進行妊娠合并梅毒早期診斷及干預治療,對產婦的妊娠結局具有顯著的改善效果,并能降低存活新生兒患有先天性梅毒的幾率,是優(yōu)生優(yōu)育的有效手段,具有顯著的臨床意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焦林君.35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診斷治療[J].中外健康文摘,2012,7(40):20-21.
[2]閆妙娥,王瑞蓮,張華,等.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妊娠結局及圍生兒梅毒感染情況分析[J].廣東醫(yī)學,2013,34(9):1415-1416.
[3]許宗嚴,邱莉霞,李頻,等.妊娠梅毒患者772例母嬰梅毒傳播阻斷效果回顧性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2,26(8):720-722.
[4]竇麗霞,王愛玲,王瀟滟,等.妊娠合并梅毒孕婦的治療及其不良妊娠結局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6,51(7):538-541.
[5]肖雪,周燕媚,孫雯,等.2009~2013年妊娠合并梅毒孕婦及圍產兒感染因素的調查[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7(1):144-146.
[6]陳國菊,劉躍,劉江波,等.妊娠梅毒母嬰傳播干預后不良妊娠結局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2,26(4):321-323,331.
[7]朱巧英,李寧,羅紅權,等.三種方法檢測潛伏妊娠梅毒的臨床評價[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4,9(6):929-931.
[8]徐丹,黃崇斌,錢小泉,等.妊娠合并梅毒母兒健康狀況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4,8(13):1611-1613.
編輯/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