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芬芬
摘要:民間美術的顯著特點就是通俗易懂,具有豐富的內容,是美術教育中較為樸素的一種教材。同時,民間美術是一種民間產物,集中體現了人們質樸的生活。新時期民間美術在基礎教育中進行傳播,能夠有效加強學生對于中國文化的認知,進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
關鍵詞:民間美術 基礎教育 傳播 傳承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1-0167-02
基礎教育是一個動態(tài)詞,在不同時期和地域有著不同的范圍。除了狹義的九年義務教育,還包括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等?!八哪康氖鞘姑恳粋€人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潛力、創(chuàng)造性和批判精神,以實現自己的抱負和獲得幸福,并成為一個有益的公民和生產者,對所屬的社會發(fā)展貢獻力量”。美術教育在基礎教育中,對于幫助學生發(fā)揮潛力、創(chuàng)造價值具有重要意義,這與美術教育本身的性質是有極大關聯的,因為它本身就是讓人提升幸福感、發(fā)現美好事物和進行想象創(chuàng)造的奠基石。
一、新時期民間美術教育現狀
目前,我國美術教育的擺放地位仍需要進一步的提高,美術教育被當做是一個“副科”,可有可無,但是有些時候美術教育又被追捧為提高升學率的“特色”,令美術教育處于一種較為尷尬的位置。這就直觀體現了我國美術教育的限制。與城市教育相比,農村的美術教育更顯薄弱。初中階段的美術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對美術相關知識進行程序化的講解,進而導致學生只會單純臨摹的現象。讓學生參與不同類型的比賽,成為了衡量美術教育的標準。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發(fā)現,目前我國的美術教材普遍缺乏的是民族特色與地域的特色。在高中階段進行的美術教育以特長的形式為主,通常都是為考入大學做鋪墊,教學模式普遍都是“學前班”。
我國高師的美術教育以“求新求異”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積極創(chuàng)新的精神。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削減了對民間美術知識的教授,他們普遍比較擔心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擔心學生在審美方面會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潮流,進而影響創(chuàng)作。倡導學習民間美術的目的是為了能夠讓學生全面掌握不同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美術知識與文化,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其在中國元素方面的設計能力。
二、美術教育與傳統(tǒng)民間藝術的相互作用
?
1.美術課堂教學有助于傳統(tǒng)民間藝術的傳承
美術課堂教學將學生作為主體,將知識寓于豐富的技能之中,在互動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而使美術學科成為一門有趣、生動的科目。學生通過學習技能、欣賞交流等方式進行學習,特別是現在“人文性”融入到教學的時代,師生的交流不再局限于“你教我學”,更重要的是人文價值,也就是讓學生感受生活的美好。美術課要想上好,不單單取決于美術老師,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要上升到一定地位。美術課堂中民間美術的課程因為條件限制,現多處于停滯階段,但是它自身卻有著非常有利的條件,民間美術多以勞動人民生活中喜聞樂見的事物為題材,所以帶有良好的、“先天的”:直觀性、視覺沖擊性、情感表達性。
民間藝術能夠完整存留,需要做到兩點:第一是重建歷史,恢復它曾經興盛的模樣。第二點是通過歷史博物館等進行歷史遺物的收集整理。當然,這些都是無奈之舉,我們通過這些方式僅僅是讓民間藝術保存下來而無法使其傳承下去。所以,傳承是讓民間藝術真正發(fā)揮它存在的意義最正確的方式,傳統(tǒng)美術以一種朝氣蓬勃的姿態(tài)傳遞下去。因此,美術教育是傳統(tǒng)美術發(fā)展的關鍵因素。青少年作為文化傳承的關鍵力量,應該在學習和思想上提高,培養(yǎng)自身對民間藝術的興趣,為保護和拯救民間藝術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傳統(tǒng)民間藝術可以使美術教學更加多元化
在美術教材中,民間美術是最直觀易懂、豐富生動的表達方式。小學生追求個性,它獨特的裝飾味、情趣都符合小學生的心理訴求和欣賞角度,更與他們從單純到復雜的心理過渡過程相符。越早接觸我國的民族民間的優(yōu)秀美術作品,越有益于小學生對美術的基本知識和美術技能的掌握,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對美術的鑒賞能力,在不斷了解民間美術的過程中,有助于民間美術的弘揚和傳承,使中華文化百花園更具有活力,讓他們認識到我們國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使他們更加熱愛我們的民族,增強民族感情,以及作為一個中國人深深的民族自豪感。能在提高審美的同時還能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另外,美術本身的特殊性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影響,思維得到發(fā)散,學會多角度分析和看待事物,從而多元化對待美術教學。
3.在美術課堂上滲透民間美術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民間美術欣賞群體在美術教育中,民間美術的特色和異彩紛呈有助于學生全面理解中國民間藝術的精神和內涵,對于促進學生對于中國文化的興趣有積極作用。對于學生來說,經歷是非常重要的,即時今后不能從事與美術相關的工作,但是因為對于中國的文化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并對其產生了一定的興趣,在今后的工作與生活中就會或多或少對其進行關注。一個人如果對于民間美術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在今后就有可能幫助找到民間美術的傳人,促進民間美術的發(fā)展。在基礎教育中對民間美術進行傳播與傳承,有助于對民間美術資源得加以保護,能夠使更多家庭對民間美術的精神、價值有所認識與了解,從而促進民間美術的發(fā)展。
三、民間美術在基礎教育中的傳承意義
經濟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進化導致很多人的想象力逐步下降,學生在美術方面的創(chuàng)作靈感也越來越貧乏。因為民間美術具有單純和不受思想限制的特點,因此在基礎教育中引入民間美術符合目前學生的欣賞特征。民間美術能夠直觀反映出現實生活,且具有通俗易懂、較強的可操作性等特點,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對于促進學生想象力的提高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民間美術具有顯著的民族特色,深受人們的喜愛。它產生于地域比較廣闊的農村地區(qū),切實反映了勞動人民勤勞樸實的生活,具有較強的表現力,與喧鬧的城市文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民間美術的最顯著特點就是直觀易懂,具有豐富的內容,容易理解與接受,是美術教育中較為樸素的一種教材。它與文人畫不同,沒有高深的理論,相對來說比較隨意,
沒有受到條條框框的束縛。民間美術體現了最早時期人們的審美與想象力,符合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審美。同時,民間美術是一種民間產物,集中體現了人們質樸的生活,新時期民間美術在基礎教育中進行傳播能夠有效加強學生對于中國文化的認知,進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四、結語
民間美術作為側面歷史,對社會起著一定的還原作用。在這個叫響“保護民間美術”口號的階段,時代賦予其良好的發(fā)展機遇。在我看來現如今最大的傳承系統(tǒng)莫過于教育,尤其在強調人文性,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今天,如果民間美術能夠更好地運用基礎教育這艘“快艇”,民間美術的發(fā)展與傳承必將指日可待?;A教育中具體美術課程結構設置,應依據一個國家的社會、民族、文化與教育的歷史傳統(tǒng)進行選擇。
參考文獻:
[1]左漢中.中國民間美術造型[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12.
[2]靳之林.中國民間美術[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11.
[3]吳筱榮.關注民間美術教育及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8,08:107-108.
[4]劉忠紅.少兒美術教育應重視民間美術審美意識的承傳[J].美術,2012,06:60.
[5]陸嵐.民間美術與素質教育[J].藝術教育,2013,02.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