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
摘要: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小學語文素質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生的理解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的提升。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關系到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而且對他們開闊視野、提高內(nèi)涵、增加底蘊、放飛心靈有著重要的意義。對好書的閱讀,對于小學生而言,可謂百益而無一害,然而,有些小學生對于閱讀的重要性,認識還不是特別明顯,覺得無關緊要,針對學生這種懶散的思想,需要教師深度剖析閱讀益處,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讓學生的心靈在潛心閱讀中得到豐盈、成熟和滋養(yǎng)。
關鍵詞:理解;領略;檔次;樂趣
小學語文除了基礎字詞的練習之外,主要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和表達運用,“讀”和“寫”是相輔相成的,其中,寫是學生思想和視野的表達,是輸出的過程;而讀是寫的前提和基礎,是供“寫”做準備的,是一個知識輸入和儲存的過程。所以,小學生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不可小覷的地位,直接關系到學生素質的高低,關系到他們在課堂上理解課文的能力和在課下運用語文的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的過程不但是一次知識攝取的過程,更是一次心靈洗禮和滋潤的過程。大量有益的閱讀,可以讓學生如同得到甘露的滋潤,讓他們受益終身。那么,閱讀的優(yōu)點主要有哪些呢?經(jīng)過總結,得出以下幾條經(jīng)驗。
閱讀的益處與作用
提高學生理解能力,理解文本內(nèi)容 有的教師經(jīng)常有這樣的體驗:課堂上,自以為講得很清楚了,然而有些學生依然是懵懵懂懂,似懂非懂;有的學生的理解能力相對來說就好得多,他們一點就透,讓教師感覺非常有靈性。導致課堂上表現(xiàn)“良莠不齊”的原因,固然有學生資質的高低,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有些學生廣泛涉獵閱讀書目,徜徉課外閱讀中的時候,他們的理解能力無疑隨之有了很大地提高。這樣,課下無形中提高的理解能力,在課堂上理解課文知識、運用到課本時,就有了顯而易見的成效——容易跟上教師的思路,對一些含義比較深奧的語言一點即通,且有自己的獨立見解。
幫助學生積累素材,提高寫作水平 俗話說,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限制小學生寫作最主要的障礙即學生的經(jīng)歷、閱歷有限,如果一個人胸無點墨,腹內(nèi)空空,怎么能寫出膾炙人口的文章來呢?豐富閱歷一靠行萬里路,而是讀萬卷書,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有很多妙語佳句,尤其是一些名家名作,除了語言優(yōu)美,故事情節(jié)動人之外,還含有深刻的人生道理,學生多閱讀這些名家名作,不但可以獲得更多的寫作素材,在閱讀中積累到的名言佳句,更是讓他們的心靈在閱讀中得到啟迪和思考,把這些思想和感悟運用到寫作中去,就可以寫作中如虎添翼,給文章增添了幾抹亮麗的色彩。
帶領學生領略大千世界,塑造良好品格 世界就像一個大舞臺,上面的萬千景象和不同的風土人情值得觀賞、體驗??墒?,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課堂上、教室里,就像關在籠子里的小鳥,雖然他們渴望外面的世界,但是卻不得不受到各種限制。對于學生而言,他們的時間緊張,想要在學習的空隙去接觸自然和社會,時間畢竟是有限的。而閱讀,無疑是最好的一種方法。在閱讀中,他們可以接觸到蕓蕓眾生;在閱讀中,他們可以認識到萬千世界;在閱讀中,他們可以領略科學和自然的奇妙。閱讀,幫學生打開了認識世界和人生的一扇窗口,促使他們對人生產(chǎn)生更多的思考。
學生閱讀積極性的調動策略
閱讀有如此多的益處,然而在這個節(jié)奏不斷加快的社會,閱讀顯然已經(jīng)成為一種奢侈品,對于小學生而言,不少家長甚至教師認為閱讀是在看閑書,浪費時間,對學生的主動閱讀不但不加以鼓勵,反而橫加阻擾,挫傷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作為教師和家長,應該怎樣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幫助學生甄選圖書,讓他們從閱讀中獲取自己所需的營養(yǎng)呢?筆者覺得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做。
積極推薦好書,提升閱讀檔次 學生喜歡課外閱讀是好事,但是目前的學生閱讀市場良莠不齊,很容易讓學生誤選擇質量低的圖書,閱讀質量低劣的圖書,不但起不到陶冶情操的作用,有些書里的暴力等情節(jié),更是容易誤導學生,因此,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甄選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比如,著名兒童作家的作品集——金波的詩歌選,楊紅櫻的故事,張麗鈞的散文等。他們的作品都是少年兒童喜聞樂見的,容易引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心靈共鳴。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推薦兒童閱讀中外名著,中外名著是作家智慧和思想的結晶,不但文字優(yōu)美、語言雋永,而且富含深意,值得學生們細細研讀和體會。過早地接觸中外名著,對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和品位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
組織閱讀活動,感受閱讀樂趣 俗話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學生有了閱讀體會,享受到了閱讀樂趣,應該及時把這種感覺和同伴們分享,達到共享閱讀快樂的目的。為了加強學生的閱讀體驗,加強學生之間的互相溝通,交流讀書之后的感受,教師可以在班里定期組織讀書會的活動,對某一本書或者某一篇文章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教師在活動中只做組織者而不是參與者,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看法。教師可以把學生的觀點記錄下來,在上課的時候進行總結歸納,并且表揚思想見解獨到或者深刻的同學。比如,在讀完了《夏洛的網(wǎng)》這部世界名著之后,教師可以針對“夏洛不遺余力地幫助威爾伯脫險,值不值得”這個問題展開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在爭論和辯解中,感受夏洛的無私和偉大,體會到夏洛和威爾伯之間深刻的友誼。定期舉行的閱讀活動,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閱讀書目的理解,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和交流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引導學生探索,擴充知識層面 課本上的文章都是名家名作,都屬于精華,如同濃縮的營養(yǎng)品,適合學生們吸收。然而,課本上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課上延伸到課下,擴大閱讀面,拓寬閱讀視野。比如,學習了《黃果樹瀑布》這一課之后,教師就可以趁機延伸到其他瀑布,帶領學生遍覽祖國名山大川,把這些描寫祖國壯美山河的篇章展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既感受到綺麗的風景,又對課文的知識有個更深刻、全面認識。課文中有不少名家的作品,名家的作品語言精煉、立意深刻、思想深邃,是學生們閱讀和寫作模仿、借鑒的對象。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發(fā)掘這些名作家文章背后的故事,了解他們的生平簡歷,寫作文章的背景等。讓學生對這些作家的文章和人都有一個更全面認識,從而對他們寫出來的作品更加理解,感受背后的故事和立意。家長是學生的第二教師,除了在學校之外,教師應該指導家長在課下的時間督促學生們閱讀,在發(fā)現(xiàn)學生們的閱讀視角發(fā)生偏差的時候,及時予以糾正,讓學生的心靈沐浴在清澈、明亮的閱讀海洋中,得到洗滌和升華。
結束語
閱讀是語文的靈魂,是語文課堂上一處靈動的角落;閱讀,如同一條清澈明亮的小溪,散發(fā)著純潔、靈動的光芒,而孩子們,應該赤足站在小溪里,或調皮地捉著豐收的小魚小蝦,或享受著和同伴們一起嬉戲的樂趣,讓心靈在閱讀中自由自在地飛翔。
參考文獻
[1]陳懷平.淺談小學生閱讀習慣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27):168.
[2]李紅,李美.談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09(4):107-108.
[3]顏萌.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生課堂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A].中國電子學會信息論分會.中國電子學會第十七屆信息論學術年會論文集[C].中國電子學會信息論分會,2010:5.
[4]胡永平.如何對小學生閱讀能力進行全面開發(fā)和培養(yǎng)[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2(7):156-157.
[5]張毅.淺談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措施[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1(14):172.
[6]劉艷俠.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教學論壇,2010(16):29.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兆豐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