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艷
摘 要:中辦國辦于2015年1月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突出強調了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重要性及高校在意識形態(tài)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自媒體的誕生及其迅猛發(fā)展使得當前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不可回避自媒體帶來的新變化。唯有積極主動地占領自媒體這一新的傳播陣地,采取新對策才能適應新形勢。
關鍵詞:自媒體;意識形態(tài);思政理論課
一、自媒體的內涵及與思政理論課的關系
馬克思說:“火藥把騎士階層炸的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fā)展創(chuàng)造必要前提的最大杠桿”。馬克思的這段話深刻闡釋了科學對于改造世界的作用。自媒體作為科學發(fā)展的產物雖不見得像火藥、指南針那樣顛覆一個階層、改造一個國家,但它的作用也絕不亞于此。相比較火藥、指南針這種劇烈的改造世界的方式而言,自媒體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在思想上影響人,這種方式雖然和緩細膩,但影響卻是非常大。
(一)自媒體的內涵
“自媒體”概念最早是由丹·吉爾默提出的,他認為媒體的發(fā)展大致經歷了三代。第一代是傳統(tǒng)媒體,采用的是單向的線性傳播方式。第二代稱為新媒體,它是伴隨網絡新技術的產生而出現(xiàn)的,但采用的依然是單向傳播方式。第三代就是自媒體。美國新聞學會(The American Press Institute)的媒體中心于2003年7月出版了由謝因被曼(Shane Bowman)與克里斯.威理斯(Chris Willis)兩人聯(lián)合提出的“We Media”研究報告,對“We Media”下了一個十分嚴謹?shù)亩x:“We Media是普通大眾經過數(shù)字科技的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后,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本身的事實、新聞的途徑?!?/p>
發(fā)展至今,所謂自媒體,即個人化、大眾化、普遍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電子化、現(xiàn)代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shù)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guī)范性或非規(guī)范性信息的數(shù)字化載體總稱。自媒體是隨著新媒體的發(fā)展而產生的,是新媒體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形式。例如個人微博、個人博客、個人主頁等都屬于自媒體,美國的 Facebook 和 Twitter 是最具代表性的平臺,我們所熟知的的 Qzone、新浪微博、騰訊微博(騰訊公司于 2014 年 7 月宣布停運)和微信公眾平臺等是我國比較知名的。自媒體繼承了新媒體的傳播特點,而且相比其他新媒體,用戶擁有更大的自由空間和自主權。人們不再通過某一種方式接收和分享信息,每一個人都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在所獲得的資訊中,對事物做出判斷。
(二)自媒體與高校思政理論課的關系
由于近幾年移動互聯(lián)網的迅速發(fā)展,自媒體作為一種新興媒體逐漸滲透到社會的各行各業(yè),尤其是大學生群體。作為自媒體使用的主力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成為其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1.自媒體是高校思政理論課的重要載體
載體作為幵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重要因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成為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它擔負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間信息傳遞的功能,促進了教育過程中主客體間的雙向互動”。首先,通過自媒體平臺,能夠發(fā)布不同類型的信息,除了文字信息外,還可以發(fā)表圖片或者視頻,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更具有吸引力,有利于拉近教育主體和教育客體之間的距離,增強思政理論課的實效性。其次,自媒體使用門濫低、操作簡單,能夠更好地為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師所使用。再次,自媒體能夠實現(xiàn)教育主體和客體的“無縫對接”,通過“轉發(fā)”、“評論”等功能的使用,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二者的高速快捷地互動,取得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高校思政理論課需要合理運用自媒體
自媒體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在高校思政理論課中起到了其它載體不可比擬的作用。同時,面對當前高校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復雜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急需自媒體在其中發(fā)揮作用。一方面,自媒體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臺,其交互性和即時性的特點,充分發(fā)揮了自媒體資源豐富,不受時間和地域限的優(yōu)勢,思政理論課教師可以利用自媒體的這一優(yōu)勢進行主流思想的宣傳與引導,傳播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另一方面,自媒體為高校大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網絡資源,有利于大學生獲取有益信息,自媒體高度的共享性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宣泄情緒、抒發(fā)感情的場所,同時思政理論課教師可以利用自媒體上大學生發(fā)布的狀態(tài)和心情等信息,鎖定大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查找對策,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
二、加強思政理論課教育對于抵御西方意識形態(tài)滲透的重要性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重申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倳浽凇?·19”講話中提出了“兩個鞏固”:“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所謂意識形態(tài),從最簡單意義上來講,是指一種公共意識、集體認知。在我國學術界,意識形態(tài)通常被解釋為與一定社會的經濟和政治直接相聯(lián)系的觀念、觀點、概念的總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學藝術、宗教、哲學和其他社會科學等意識形式。在我國由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是我國意識形態(tài)的主流。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和研究中,要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性為指導,用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觀念武裝學生的頭腦,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
(一)高校思政理論是實現(xiàn)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重要途徑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我們黨和國家在大學生中開展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宣傳教育的主陣地,是系統(tǒng)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針對大學生這一特殊人群形成共同思想基礎的重要手段。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作用,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當代大學生,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體現(xiàn),是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特征,是黨和國家事業(yè)長遠發(fā)展的根本保證。因而,“意識形態(tài)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根本特性。它決定著思想政治理論課位格的高低和勢能的大小,搞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與教學關鍵是要把握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識形態(tài)性。
(二)當前西方意識形態(tài)滲透對思政理論課的挑戰(zhàn)
在全球化的過程中,西方國家把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嵌入在西方文化中輸入中國,極力宣揚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和打擊一切非西方的思想觀念。目前,我國的信息傳播技術與西方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掌握著世界上大部分的網 絡媒體資源,并利用這些資源極力宣揚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和打擊一切非西方的思想觀念。面對大量外來信息和文化思潮的侵襲,很多意志力不堅定的大學生就會迷失方向,被西方腐朽的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tài)蠱惑,集體觀念淡薄,陷入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的泥潭。最終導致大學生思想混亂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受到侵蝕,使其國家意識、民族意識、政治意識逐漸淡化,影響大學生的健康生長。給中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和困境。
三、高校思政理論課應用自媒體應對西方意識形態(tài)滲透的功能分析
面對自媒體給高校思政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關鍵在于如何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對于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師來說,我們必須主動研究、積極利用自媒體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服務,盡可能地將高校思政課作為意識形態(tài)宣傳主陣地的功能發(fā)揮到最大化,進而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良性發(fā)展。
(一)積極搭建自媒體教育平臺,開辟思政課教學新陣地
自媒體的影響力日益增強,近年來許多傳統(tǒng)媒體、政府機構和官員紛紛開通微博,加強線上互動,樹立親民形象。在此形勢下,高校不應在以微博為代表的自媒體平臺上失語,相反應認識到自媒體在信息傳播、思想碰撞中的優(yōu)勢,積極搭建自媒體教育平臺,從而彌補傳統(tǒng)思政課課堂教學的時空局限,使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學生“零 距離”親密接觸。充分利用自媒體的傳播力、話語權和透明度,擴大先進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力、爭取其主動權、提升其公信力。思想政治理論課在當前的網絡環(huán)境下要想獲得更強大的生命力,就必須跟現(xiàn)代傳播手段緊密地結合起來,形成課內課外、網上網下聯(lián)動的教學狀態(tài)。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搬到網絡上去,我們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才能有更大的空間,取得更好的效果。從而開辟高校思政課教學新陣地,促進大學生的政治認同。
(二)充分發(fā)揮自媒體的引導作用,增強防范意識
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通過自媒體進行切合實際的有針對性的思想引導,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媒體的思想導向功能,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實現(xiàn)提供有利的幫助。我們在進行意識形態(tài)教育時,不能脫離社會現(xiàn)實,不能脫離學生成長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必須緊緊圍繞學生這一主體,切實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才能真正使意識形態(tài)教育的目的落到實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充分利用自媒體的輿論引導和氛圍這染功能,為大學生的成長和成才創(chuàng)造一個優(yōu)良的環(huán)境。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可通過自媒體平臺向受教育者傳遞一些實事新聞、英勇事跡和弱勢群體事件等,幫助其培養(yǎng)愛國主義感情和社會責任意識。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可通過篩選一系列包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內的信息進行分享,使大學生感受到一種輿論的影響力,幫助其營造一種強大的輿論氛圍,從而廣泛地有針對性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進行媒介素養(yǎng)教育
“信息素養(yǎng)”一詞最早是由美國信息產業(yè)協(xié)會主席索科夫.斯基提出來的。1989年美國圖書館協(xié)會又對信息素養(yǎng)做了進一步的闡述“要想成為具有信息素養(yǎng)的人,應該能認識到何時需要信息,并擁有確定、評估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自媒體用無處不在的信息把“世界”送到了我們的眼前,大學生從幾年前的主動尋求信息變成了今天被動接收信息。因此,準確辨別、理性分析媒介信息應該成為每一個大學生的必備能力,這是以大學生為教育對象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目的所在。高校是開展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主陣地,應充分發(fā)揮教育的主導性作用,加大系統(tǒng)化媒介素養(yǎng)教育構建與實施的力度,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升大學生的媒介素養(yǎng)。高校BBS、班級QQ群、微信群、微博平臺、博客主頁、人人公共主頁有著大量的大學生受眾基礎,是適應自媒體時代大學生通訊交流變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在其中發(fā)布的信息在學生群中能夠迅速傳播并得到及時反饋,是高校熱門的非官方傳播渠道。2006年,教育部大范圍整頓了全國高校貼吧,規(guī)范了官方論壇的宣傳內容,也使高校貼吧的管理更加體系化。規(guī)范化的貼吧可以普及關于自媒體的使用知識,對大學生的疑惑進行解答,也可以用自媒體使用不當?shù)氖吕秊榇髮W生敲響警鐘,是一種有效的提升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的途徑。
綜上所述,我們在自媒體時代,應該正確認識到自媒體帶給我們的機遇,充分發(fā)揮自媒體的優(yōu)越性。把思政理論課與自媒體有效結合,要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作為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內容,不斷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抵制西方意識形態(tài)滲透的作用,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潘祥輝.傳播個人主義:自媒體革命的政治社會學解讀[J]當代傳播,2011(6).
[3] Dan Gillmor.We the Media [M].America:OReilly Media.2006.
[4]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153.
[5]金國慶.信息社會中信息素養(yǎng)教育概述.圖書館情報工作.1995(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