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豐
(廣州市花都區(qū)花東中學 510800)
分析試題看出,全國卷從試題立意、試題素材、情景過程、解決問題的方法、問題設計等角度來實現(xiàn)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學生的以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是其他能力發(fā)展的前提.理解能力、推理能力指能正確理解基本物理概念、定義、基本物理規(guī)律及它們的文字、圖像和數(shù)學表達形式(包括物理意義和成立條件)等;根據(jù)已知條件,運用邏輯推理做出正確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結論的能力.例如17年高考的17題:
如圖,用橡皮筋將一小球懸掛在小車的架子上,系統(tǒng)處于平衡狀態(tài).現(xiàn)使小車從靜止開始向左加速.加速度從零開始逐漸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穩(wěn)定地偏離豎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彈性限度內).與穩(wěn)定在豎直位置時相比,小球的高度( ).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保持不變
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勁度系數(shù)決定
第17題對常規(guī)的情境進行了創(chuàng)新,設計巧妙,突出考查學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如果學生平時沒有對物理概念和模型進行自身的消化理解和反思是不可能很好的在創(chuàng)新的情景中對知識概念進行遷移和應用的.
通過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對物理學習的態(tài)度進行問卷和談話交流,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在學習初中物理時并不覺得特別難,但是升入高中以后慢慢地會覺得物理特別難學.上課時一聽就懂,但當下課后,當習題、試卷中應用到這些知識時,更常常見到知識錯位、張冠李戴等.
現(xiàn)在的傳統(tǒng)教學中是注重“理”的表達,而往往忽略對“物”體驗!教學是注重對學生灌輸“是什么的問題”,缺少對學生有啟發(fā)性的“為什么的問題”!教師注重學習的結果,忽略了教學中學生體驗的過程!教學者一成不變地、死板地將這些客觀概念真理傳授、灌輸給學生.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的中心,是教學的組織者,知識的傳授者,強調老師的教而忽視學生的學. 只重視和著眼于高效率的繼承前人的知識,掌握前人的技能,把教育作為訓練和灌輸?shù)墓ぞ?學生一直是在被動的聽講,機械的做筆記,被動的跟著別人的思路走,并沒有把教師所講授的知識真正變?yōu)樽约旱闹R.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等待教師理論性的結論把“空桶”裝滿.這種教學的效果往往是學生對物理理論概念知識缺少真正的理解,知識的遷移能力不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也沒有機會得到合理的提高!
物理概念都是從物理現(xiàn)象、物理事實和實驗中運用邏輯思維的方法抽象出來的.學生形成、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是一個十分復雜的認識過程.由于對概念理解不透、混淆不清,就很難了解各公式、各定律的內在聯(lián)系和深刻含義,對所學物理知識必然難以收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融會貫通”的成效.傳統(tǒng)的概念教學是只側重結果的教學,很多“有經(jīng)驗”的教師甚至會幫學生總結一些記憶口訣!這種教學往往是教師知識傳授多,學生自主理解活動少,這嚴重地影響了對學生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
建構主義的教學觀與傳統(tǒng)的教學觀不僅在“以學生為中心”或“以教師為中心”方面有區(qū)別,而且在對科學知識的看法上存在本質的差別.皮亞杰主張學習是主動意義建構,而不是被動的接受,并提出“同化”和“順應”.同化是把外部環(huán)境中的有關信息吸收進來并結合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順應是當外部環(huán)境變化,而原有的認知結構無同化新環(huán)境的信息時所引起的學生認知結構的重組與改造的過程.可見,同化是認知結構數(shù)量的擴充,而順應則是認知結構性質的改變.所以一堂有成效的科學的物理課堂應是以學生中心的活動過程,教學過程中,科學知識永遠只是主體意義建構的結果,教師的作用是幫助和指導學生在特定情景中建構自己的體驗!教師的講授只是在促進學生建構知識,而每個學習者都在建構屬于自己的科學知識.
物理的概念、定理、定律和原理等都是物理學家們對客觀物質屬性的感知基礎上進行思維構造的結果,物理新知識的學習是典型的建構學習的過程,每個人(包括教師和學生)都在自身對物理現(xiàn)象認識、觀察和理解的基礎上建構個人的物理規(guī)律圖式,建構因人而異,每個人均有自己的物理建構圖像,在心理上建構物理學關于客觀物質世界的意義.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既有教師精心設置的教學情景,又有學習者自己主動的內部心理活動,還有外部與內部的交互活動.建構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自身思維構造的過程,是主動學習的過程,是積極創(chuàng)建的過程,最終所建構的知識意義源于親身經(jīng)歷的情景和自己熟悉的生活經(jīng)驗,進而深植于自己已有的認識結構之中,變?yōu)樽约河谰玫闹R.這個學習過程就是學生理解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形成的過程!這種方式建構起來的知識和能力是不能通過教師的講授所能達到的.也只有在這樣的學習情景中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教師要做的是給學生提供真實世界的問題情境.教師必須創(chuàng)設一種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在其中可以通過實驗、獨立探究、合作等方式學習.教師應該認識到教學的目標不僅包括認知目標,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能力目標.教學應有意識地逐漸減少外部控制,逐漸增加學生自我控制的學習,逐步培養(yǎng)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
[1]劉克蘭. 現(xiàn)代教學論[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41).
[2]陳琦,張建偉. 建構主義與教學改革[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8(4).
[3]陳琦,張建偉. 建構主義學習觀要義評析[J].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