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介紹了我校從改變教學觀念和視角入手,引領教師逐漸轉變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努力建設重視學生探究與體驗的生本課堂。
【關鍵詞】轉變 教學觀念 教學視角 教學方式 評價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0-0177-01
課堂教學是最重要的育人途徑,課堂教學管理自然成為了每所學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近年來致力于改變“知識為本,講授偏多”的傾向,努力建設“關注學生思維訓練、重視學生探究體驗的生本課堂”。
一、轉變教學觀念:學習是學生的學習
國家新一輪的教學改革從國培省培到市培,但老師們到了自己的課堂,卻是依舊不放心,不放手。為了讓老師們真正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學校先后組織骨干教師到清華附中、江蘇洋思中學、山東杜郎口中學等名校去實地觀摩和學習;先后邀請洋思中學和成都石室中學等名校的名師到我校現(xiàn)場授課;與西南大學聯(lián)辦研究生班,重點學習課堂教學技術與藝術;同時,每學期都要由西南大學牽線舉辦與重慶、成都三地三校的同課異構活動。
老師們在親身的參與和學習中激發(fā)了他們內心的認可:學習是學生的學習,教師不能越俎代庖;課堂不是教師的秀場,教師只能是一個導演,引導著學生在課堂這個舞臺上綻放。
二、轉變教學視角:從重點關注教材到重點關注學生
教材是教師職業(yè)的重要標識。一個好教師必須要吃透教材才能駕馭教學。但如果教師眼中只有教材,那就只能叫教書不能叫上課,更不敢奢望育人。為此,我校制定了相關措施去規(guī)范和引領教師的教學行為:
1.重視集體備課。
集全組之力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剪裁、取舍。課堂上教師的重點是答疑解惑,講必須要講的內容,為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去理解、去消化、去吸收。具體到課堂上嚴格執(zhí)行“三講三不講”即重點講易混點、易錯點、易漏點;不講學生已經(jīng)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
2.改進教案編寫。
1)寫課時教案。小組集體備課要形成一個單元或一個章節(jié)的整體教學方案,到教師個人備課時,要求以一堂課為對象,認真鉆研本堂課需要達成的目標,圍繞學習目標設定教學進程,預設重難點的突破和學生可能問題的應對。
2)將教學目標置換為學習目標。以往備課,老師的慣性思維往往是:我今天要講什么,我要完成哪些教學內容等,而沒有想學生通過這堂課能學到什么。因此,學校要求老師備課時,將教學目標改為學習目標,并要求用具體的動詞去表述以確保針對性和有效性。把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也從講授、練習、評講順應為學生接受、理解、運用的過程。
3.關注教學細節(jié)。
1)要求教師提前候課,重點關注學生的“人物神”三到位情況。即學生是否全部到位,上課用書及相關學習物品是否準備到位,是否心緒安寧。
2)要求老師多走下講臺巡視,多關注學生學習狀態(tài)。學生上課是否跟進,講臺上的老師是不可能做到一覽無遺的。當老師走下講臺,才會發(fā)現(xiàn)問題,才能把“脫離軌道“的學生拉回來。
3)嚴禁拖堂。有拖堂現(xiàn)象的老師忽視了此刻的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喪失了學習的欲望,此時強行按脖子猛喝,再是大補的藥也只能是毒藥。
三、轉變教學方式:從講授向探究、體驗轉變
有了觀念和視角的轉變,教學方式的轉變就水到渠成了。
“課伊始,趣亦生”。老師們以巧妙、精彩、富有創(chuàng)意的課堂導入去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課中途,親身歷”。在授課的進程中,老師們想方設法為學生設置體驗與探究的機會:對于學生們理解困難的地方注重創(chuàng)設豐富的視聽情境;讓學生動手演練或師生同臺競賽;讓學生先得出個人結論再與小組成員交流討論,相互指正得出小組結論;通過小組匯報時教師的層層追問,暴露學生問題;學生親自動手實驗探究等形式牽引著學生完成對學習內容的“親身游歷”,使學習內容在頭腦中烙下深深的印跡。
“課雖終,意未盡”。學校要求老師們每堂課均要有課堂小結。做到幫助學生掌握其外在形式和內在聯(lián)系,理清所學知識的層次結構,形成知識框架。
四、轉變評價方式:從關注表象到關注實質
過去,在我們推出的公開課課堂中屢見“討論交流、小組比賽”等種類繁多,花樣百出的活動,課堂中呈現(xiàn)出一片“熱鬧繁榮”的景象:學生忙于活動材料的搜集、整理、匯報;小組忙于旁若無人地討論,教師忙于活動的組織和小組間轉悠。多次的熱鬧下來,老師們一邊是疲于應付,一邊是抱怨不斷。
為此,學校以課堂教學評價方式的轉變來引領老師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重在促使學生“心動”而非身動。即不局限于觀察課堂上舉起了多少只手,有多少次討論或交流,有多少人到臺前演算或匯報,更多地要通過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思維活動起來,讓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奮度不斷提升。如圍繞教學重點、難點、訓練點多設計些引發(fā)思維活動的變式訓練題。在有一定的實踐經(jīng)驗基礎上,各年級各學科都相繼推出了“思維訓練”公開課,讓一眾教師直呼“過癮”。
作者簡介:
劉莉,中學高級教師,四川省科學城第一中學教務處主任,近年來對課堂教學管理有深入的體驗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