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仁祥
【摘要】“四動”有效教學思想指引下的質疑型語文閱讀課教學模式,既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方式,又注重活動構建,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本文從自主學習、學生質疑、問題梳理、合作探究和品讀感悟幾個方面展開討論,以便得到各位朋友的指點,使此模式得到改進和完善。
【關鍵詞】自主 質疑 梳理 探究 感悟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0-0076-02
一、模式定義
課堂教學模式是經過課堂教學實驗建立起來,比較系統(tǒng),相對穩(wěn)定的教學步驟。這種教學步驟有一定的理論依據,經得起推敲,在實踐應用中初顯成效,在學科教學中有它的深刻意義,又有推廣的現(xiàn)實價值。
二、模式的理論依據
1.語文教學需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具體來說是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這主要是指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通過各種活動,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3.積極創(chuàng)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生方式。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語文教學應拓展語文的學習領域、學習方式,注重綜合實踐學習方式,注重活動的構建,培養(yǎng)學生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三、“四動”有效教學思想與語文新課程標理念的吻合
我校提出的“四動有效”教學思想:師生主動、師生互動、有效活動—動態(tài)生成,也是在新課程理念下構建起來的有效的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師生主動放在第一位,老師主動指的是老師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學生主動則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的學習方式,突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而師生互動,講的是平等、尊重,這是在新課程理念下需要形成的新型的師生關系。只有在尊重、平等的師生關系氛圍中,學生才能形成善思、善疑,彰顯生命活力的課堂。有效活動的構建則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四、建基于“四動”有效教學思想下的閱讀教學模式
模式的基本架構:自主閱讀——學生質疑——梳理問題——合作探究——品讀解疑
這個語文閱讀模式正是在“四動”有效教學思想指引下構建的教學模式。首先說師生主動,教師的主動體現(xiàn)于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問題的梳理;學生的主動體現(xiàn)為學生的自主閱讀,主動質疑。師生活動是課堂的一種生成方式。這種教學思想蘊育在整個教學活動之中。合作探究、師生答疑、學生練筆等有效活動的構建則生在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及各種語文實踐能力的形成。
五、模式的操作
1.自主閱讀。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誰也不替代。只有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教材的質疑能力。自主閱讀并不是不管,而是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或是激趣導入,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后,放手讓學生進入文本。例如:在教《落花生》一文時,我們可以激趣導入,同學們你們吃過花生嗎?這篇文章為什么叫落花生呢?想想知道答案,那就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走進文本吧!在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欲望后,在讓學生自由地走進文本,大膽實踐,培養(yǎng)閱讀能力。
2.學生質疑。發(fā)現(xiàn)問題往往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學生只有認真研讀文本后,方能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問題。學生質疑,一方面是教師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教師對學生自主閱讀階段的反饋。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的質疑,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的精神。存疑之處,必有所思,思欲深,進步越大。
3.梳理問題。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的學生提出的問題也是千差萬別。有的學生閱讀能力比較差一些,問題浮于表面。有些學生的閱讀能力比較強,問題更有價值,更接近主題。那么面對千差萬別的問題老師就要進行耐心的梳理,幫助學生梳理出值得研究的問題。這一過程也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在尊重學生閱讀感受的基礎上,教師又能準確地把握住正確的閱讀取向。
4.合作探究。在梳理出要探究的問題后,教師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在群體學習中,每個人都有充分的表現(xiàn)欲,這也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同時,在合作探究小組成員又能大量地接收到來自不同層面,不同角度的信息,通過組內的討論和信息整合達到解疑的目的。而教師則是一個有效的指導者,指導學生研讀文本,指導學生討論,指導學生整合信息。具體的合作探究流程可以是:個體探究——群體交流——信息整合——小組匯報。這里要注意的是,合作探究的學生方式,并不排斥個體探究的學習方式。
5.品讀感悟。積累語言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手段。學生在充分探究進行語文實踐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的品讀語言。品讀語言便是語言內化的過程,同時也是升華文章主題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深化了對文章主題的理解,內化的文章的語言,而且也提升了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