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明清時期杭州書院教育及其特點
        ——以敷文、崇文、紫陽和詁經精舍四大書院為例

        2017-01-28 15:28:11王文章
        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7年2期
        關鍵詞:杭州教育

        王文章

        (福建師范大學 文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7;浙江廣播電視大學 教學中心,浙江 杭州 310030)

        明清時期杭州書院教育及其特點
        ——以敷文、崇文、紫陽和詁經精舍四大書院為例

        王文章

        (福建師范大學 文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7;浙江廣播電視大學 教學中心,浙江 杭州 310030)

        明清時期是杭州書院發(fā)展的鼎盛期,依托省城優(yōu)越的政治、經濟、人文與自然環(huán)境條件,以敷文書院、崇文書院、紫陽書院和詁經精舍為代表的杭州書院在辦學理念、教育制度、經營管理等方面既秉繼傳統(tǒng),因循守成,又能融通互補,推陳出新。杭州書院的傳統(tǒng)教學特征及其在合作交流、爭取各方襄助和書院環(huán)境營建等方面的地域性特點,映現(xiàn)了明清時期杭州書院教育的大環(huán)境,對于今天的學校教育也有一定的啟發(fā)和借鑒意義。

        明清;杭州;書院教育

        一、引言

        杭州是浙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江山秀麗,人文薈萃。作為官學補充的書院教育,在杭州教育發(fā)展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浙江乃至中國的教育都有著較為深遠的影響。明清時期是我國古代書院發(fā)展的鼎盛期,其間,杭州的書院教育不斷顯揚,書院的興建、制度的完善、人才的培養(yǎng)、文化的播揚等均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這其中,影響力最大的首推敷文書院①、崇文書院、紫陽書院和詁經精舍四大書院,它們是杭州書院教育的典型代表,其辦學情況彰顯了明清時期杭州書院教育的普泛性特征和地域性特點。

        二、杭州書院教育的普泛性特征

        書院教育肇端于唐代,發(fā)展于宋元,而興盛于明清。相對而言,杭州的書院教育在浙江諸府州中略顯滯后②。直至明清時期,杭州的書院建設才步入正軌,優(yōu)秀的書院層出不窮,為社會培養(yǎng)了大量人才,影響力日漸深入。文化名流群集杭城,聰慧學人競入書院,彰顯了杭州作為浙江文化中心的獨特地位。作為明清時期杭州書院的代表,四大書院均受到古代書院辦學傳統(tǒng)和時代大環(huán)境的影響,在辦學理念、教育制度、經營管理等方面有其共通的一面。

        (一)辦學理念的同聲共氣

        書院創(chuàng)立的初衷多源自對學校教育痹癥的糾偏意識,關于這一點,歷代書院的創(chuàng)立者和經營者都有著較為清醒的認識。明清時期的學校完全依托于官府,缺乏應有的獨立性,往往循規(guī)蹈矩,淪為科舉的附庸,書院的補足作用相對而言就顯得益發(fā)重要了。明嘉靖四年(1525),增修萬松書院,王陽明為記,在記中他對書院存在的意義及作用作了較為全面的詮解。王陽明認為,學校建設,遍及郡邑,官方刷選人才,再由遴選的專職教員教授學業(yè),“其于學校之制,可謂詳且備矣”[1]271。而之所以在“名區(qū)勝地”[1]271還有書院的存在,是因為書院可以彌補學校教育的缺失。那么學校教育缺失的究竟是什么,在王陽明看來,就是“明人倫”,即儒家的心性修養(yǎng)和倫常道德。這些原為三代之學的本義,卻在現(xiàn)今的學校教育中喪失了?!敖裰畬W宮,皆以明倫名堂,則其所以立學者固未嘗非三代意也。然自科舉之業(yè)盛,士皆馳鶩于記誦辭章,而功利得喪,分惑其心,于是師之所教,弟子之所學者,遂不復知有明倫之意矣?!盵1]271明清時期,杭州的書院雖然不能免俗而涉足舉業(yè),但是其經營者多還是能夠明了書院對官學的匡翼作用,故能時時自警,或勸勵學生不要沉湎舉業(yè),或強調書院的人倫教化價值,以維護書院的本體地位。如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浙江巡撫張?zhí)┙挥栒]紫陽書院諸生時道:“是舉也(修書院),諸生得無以為上官者,專欲爾后進工此文祠(詞)以博科名、拾青紫已哉?非然也。”[2]48清同治五年(1866)浙江巡撫馬新貽在重建敷文書院時也特別強調書院“輔州郡之學而復古黨庠術序”的獨特地位,認為書院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

        基于書院對學校的補益作用及書院對社會的移風易俗價值,杭州書院在錄取學生、聘任教員(山長)等方面要比一般學校嚴格得多。正如王陽明所言,書院教育就如軍中士氣萎靡時“選將閱伍,更其號令旌旗,懸逾格之賞,以倡勇敢”[1]271,如果學生、山長皆取之庸碌,自然無法起到振勵士林的作用。以阮元創(chuàng)辦的詁經精舍為例,創(chuàng)院伊始,“肄業(yè)生徒,初定三十二人,通選十一郡諸生中經學修明,通于一藝者充之。道光十年,巡撫富呢揚阿改定為三十六人。光緒三年,巡撫梅啟照病其隘,又增其額。惟究增幾人,無考也”[1]321。在十一郡中選拔人才,只取三十余人,確實過少,巡撫梅啟照為之擴增學額,但即便在初定三十二人的基礎上成倍而取,也不過六十余人而已。書院控制招生數(shù)量,一方面是出于節(jié)省膏火補貼的考慮,另一方面自然主要是為了確保中選的生徒俱為真正優(yōu)秀的人才。因而,當有地方官違背書院的精英教育理念,一味擴大書院招生數(shù)額時,就會招致嚴厲的批評。“而為官吏者,不加審察,轉以人才日眾,所取至二三百人,任其佻達,豈不謬哉?夫取一州縣之能為文者,始為生員,又取生員之尤俊者,試入書院,此其勢,安得復有多人?”[3]1859-1860生徒的錄用百里擇一,教員的聘取那就更加謹慎了。一般而言,書院教員多有登科和仕途經歷,或能以文章、學術聞名一方。如孫嘉樂,乾隆己卯進士,歷任多官,病歸后主講崇文書院;鄭虎文,乾隆壬戌進士,官左贊善,病歸后主講紫陽書院。再如明末清初的名士陸堦,雖未登科第,但與其兄陸圻、陸培俱以文章領袖一時,“四方耆宿道出錢唐,必問詢于先生,停車握手為快”[2]91。陸堦后為張運青所聘,出任敷文書院主講。其他如詁經精舍所聘主講孫星衍、俞樾等經學大師,則更不必論矣。當然,伴隨著書院教育的式微,沽名釣譽、不學無術之人日漸混跡其中也是不爭的事實?!八^院長,或為中朝所薦,或為上司屬意,不問其人學行,貿貿然奉以為師,多有庸惡陋劣,素無學問,竄處其中,往往家居而遙領之……甚至諸生有經年而不得見,見而未嘗奉教一言,經史子集、詩賦古文之旨茫茫無所解。”[3]1859

        (二)教育制度的因循與創(chuàng)新

        教育制度是確保書院正常運行的各類規(guī)范的總和,內容涉及書院的維護、祭祀、養(yǎng)士、考課、教規(guī)、學規(guī)等,為書院立身之根本。明清時期杭州書院在教育制度的擬定上既堅持憲章成式,又注重推陳出新。書院建立之初,在教育規(guī)制上往往缺乏經驗,借鑒著名書院的教育制度相對而言是較為妥帖而通行的做法。如高熊徵在創(chuàng)立紫陽書院時,就完全沿用了當時較為流行的白鹿洞書院規(guī)制。有的書院則是在經營一段時間后,才逐漸建章立制,確立教育制度的。如明弘治十一年(1498)周木所建的萬松書院,雖然規(guī)制已如學宮,“然亦止為游觀之所,而講誦之道未備”[1]271。直至明嘉靖四年(1525),潘景哲增修萬松書院,擴建樓居齋舍、增補器具、購置學田,采用白鹿洞書院規(guī)制,萬松書院方才步入正軌。白鹿洞書院規(guī)制歷經時間檢驗,在程朱理學成為官方意識形態(tài)的明清時期,尤為統(tǒng)治者所倡導,如乾隆皇帝即在其手諭中要求天下書院在教育生徒上,“酌仿朱子《白鹿洞規(guī)條》,立之儀節(jié),以檢束其身心”[3]857。隨著書院的官學化,眾多書院將白鹿洞書院的做法視為書院教育的基本范式和考量標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與眾多書院安于因循舊規(guī)不同,詁經精舍在創(chuàng)立之初,即意在憑依訓詁考據(jù)、經史辭賦來矯革書院專尚制藝的不良風習,在教育制度上自然會有所創(chuàng)新,以適應新的教學形勢的需要。如推行開卷考試制度、倡導書院主講撰寫示范文章、堅持刊刻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等舉措,均為創(chuàng)新之舉。隨著詁經精舍影響力的擴大,其教育制度也得以推廣,漸次為人所取法。如阮元在廣東創(chuàng)立學海堂時,即在詁經精舍規(guī)制的基礎上添枝加葉,創(chuàng)立學海堂新規(guī)。朱肯堂在湖南設立校經堂,也是“博選俊異,厚給廩俸,因文達(阮元)學規(guī)而擴之”[1]313。當然,不論書院的規(guī)制是借鑒成規(guī),還是有所創(chuàng)新,其主體部分大都秉承傳統(tǒng)書院的通行做法,如例行的祭祀制度、每月固定的考課制度、根據(jù)考課而擬定的膏火補貼制度、文字刊刻制度等,往往大同而小異。

        (三)經營管理的官學化

        在日常經營管理上,明清時期杭州書院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日益的官學化,即官方在書院的發(fā)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書院創(chuàng)立的初衷,是為了匡翼官方學校教育之不足,而隨著統(tǒng)治者對書院教育認識的不斷加深,官方對書院的有意識介入也越來越頻繁和深入。官學化的第一個重要表現(xiàn)就是官方意識形態(tài)對書院教育的滲透:一是在思想觀念方面不斷申明書院教育要防范異端邪說,倡導忠孝觀,自覺樹立為當朝統(tǒng)治者服務的意識。如明太子太保洪鐘指出,復修萬松書院是為了讓普通民眾能仰望圣道,“不為異端所惑、邪說所誣,咸知為子而孝,為臣而忠,為長幼朋友而序且信,則風化大行,人文丕著,其于世道未必無補也”[1]272。清同治五年(1866),馬新貽在重建敷文書院時也訓誡諸生要銘記圣祖教養(yǎng)人才的遺意,研習漢學、宋儒義理,防范異端邪說。二是注重書院祭祀儀典的指導和引領,加強精神層面的控制。地方官吏不僅精心選擇書院奉祀的對象,有時還會直接主持祭典,參與祭祀管理。如“雍正十一年,大都運桐城張公來督鹽政……春秋書院祀一事,必躬必親,酪爵之余,恒集諸生,諄諄以進德修業(yè)相勖”[4]476。

        官學化的第二個重要表現(xiàn)就是官方在書院創(chuàng)建和經費資助方面的主導作用不斷加強。敷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的創(chuàng)建者周木、高熊徵、阮元都是高官要員,后續(xù)增建樓閣、修繕殘損、置買學田、捐助膏火等也多是以高官大吏為主要依傍。如崇文書院自創(chuàng)立后,其后繼營繕者除汪秦鎦為諸生外,余如鹽道張若震、巡撫常安、按察使徐恕、運使阿林保等均為紅頂大員。四大書院之外,杭州其他有一定影響力的書院如東城講舍、天真書院、虎林書院等也都是肇自官家,無一為平民身份。部分書院雖然在修建、修繕或日常經營管理中有商人、鄉(xiāng)紳等民間力量的介入,但隨著書院官學化的深入,民間力量日漸勢弱。如阮元創(chuàng)建詁經精舍,其經費“初率仰給于商(案當系鹽商),至道光初年,巡撫富氏始革舊制,自與諸大吏分俸以給之,勿復取于商焉”[1]331。

        書院官學化的第三個重要表現(xiàn)就是官方對書院掌教聘任、生徒招收、例行考課等業(yè)務的直接干涉。復以詁經精舍為例,掌教由撫臺聘取,監(jiān)理書院教育的監(jiān)院亦由撫臺委任。生徒的招收,官方也不會袖手旁觀,如前所述,富呢揚阿、梅啟照增加詁經精舍學額即為例證。詁經精舍為精英教育,雖經擴招,其量仍有限;而一些管理不善的書院,其招收的生徒數(shù)量就很難控制了。清嘉慶六年(1801),王昶批評官方“不加審察”“所取至二三百人,任其佻達”[3]1859-1860的擴招政策,就是針對書院官學化的這一流弊有感而發(fā)的。考課方面,詁經精舍院內考課,開始時似只有師課而無官課。清道光十三年(1833),巡撫富呢揚阿始推行師課、官課“迭課之制”,從此師課、官課并行,這種考課模式順而延及杭州的其他書院,成為了一種通行的考課體制。官課考試注重制藝,其導向性無疑會對書院的既定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產生影響,詁經精舍其后對科舉考試的日益重視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

        三、杭州書院教育的地域性特色

        敷文書院、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地處杭州,享有優(yōu)越的人文地理環(huán)境優(yōu)勢,相較一些地方書院,它們在辦學方面自然有著很多地域性特色。

        (一)互助合作的辦學氛圍

        明清時期,身處大都會,杭州書院在規(guī)模與數(shù)量上自非一般地方書院可以比肩。名師紛至,優(yōu)質生源匯集,群聚的優(yōu)勢使得各書院在獨出機杼之外也非常注重相互間的交流,取長補短、優(yōu)勢互補,從而形成教育聚合力。院長和主講是書院教育的具體施行者,他們的學術修養(yǎng)、教育理念、人格操守決定著書院教育的成效和發(fā)展方向。優(yōu)秀的教育者自然為杭州眾書院所垂青,尋訪聘取,往來不絕,一人先后主持杭州多家書院的情況屢見不鮮。乾隆朝舉人王昶曾受聘主講敷文書院和詁經精舍;光緒年間,改革舊學,敷文書院掌教汪鳴鑾因俞樾的舉薦而掌教詁經精舍,受命危難,苦撐殘局,皆其例也。先后掌教杭州和省外書院的教育者也是不乏其人。如乾隆朝進士魏成憲,一生仕退多次,先后主講杭州的敷文書院、蘇州的正誼書院、南京的鐘山書院和杭州的紫陽書院;乾隆朝進士、漢學大家盧文弨,歸養(yǎng)后歷主崇文書院、紫陽書院、鐘山書院和龍城書院講席。教育者的流動不僅實現(xiàn)了優(yōu)質師資的共享,而且?guī)砹私逃砟畹臎_撞與新變,對于書院突破教育成規(guī)無疑有著深層次的意義。如盧文弨通過主講江浙一帶書院來貫徹他的經學思想,培育經學名士,為傳統(tǒng)注重舉業(yè)的書院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拔膹€歷主江、浙各書院講席,以經術導士,江、浙士子多信從之,學術為之一變。”[5]13192詁經精舍生徒出身的胡珵,主講崇文書院二十多年,“選拔寒俊,振興古學”[2]106,為崇文書院培養(yǎng)了大量文士名臣。對此,張崟作出了極高的評價:“抑精舍出身諸君,類能本其所學,推宏教澤,如黃以周之于四明辨志文會、江陰南菁書院……朱一新之于粵省廣雅書院,皆能汲引后進,牗啟正學?!盵1]295通過教育者的流動,詁經精舍的學風得以播揚,對雅好科舉時文的風氣起到了一定的糾偏作用。

        除了教育者的流動與共享外,杭州書院在生徒招收方面也不拘門戶,允許轉益多師,由此形成了開放自由的教育大環(huán)境。生徒的流動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生徒的升格就學,即優(yōu)質生徒由低級書院升入高一級的書院繼續(xù)求學;二是出于膏火補貼等生計方面的考慮,生徒在不同書院間的自主流動。杭州書院中,規(guī)格最高、招生最嚴格的當屬阮元創(chuàng)辦的詁經精舍。詁經精舍生徒,甄拔自浙江各地書院,其中尤以杭州敷文書院、崇文書院和紫陽書院擇優(yōu)選送者為多。

        杭州書院招收生徒,若為住院生,就能享受每月固定額度的膏火補貼。各書院每月還有例行的考課,對象不限本院生徒,優(yōu)秀者可以獲得數(shù)目不等的獎勵。由于書院每月定額的膏火補助數(shù)額有限,很多出身貧窶的生徒往往游走于各書院之間,通過參加例行的考課,以獲取額外的膏火補貼;一些社會中士人也會參與其中,鬻文博技,以獲取物質報償來補足日常用度。開放式的考課制度解決了很多生徒和社會中士人的生計問題,同時也有助于發(fā)現(xiàn)人才,減少遺珠之憾。當然,其負面效應也是顯而易見的,即在物質刺激下,參考者可能汲汲于考課,進而忘卻求學的本旨。如俞樾的弟子章梫在追憶其先父行跡時,就對自己年輕時馳騖考課之地的舉動頗有悔意?!安恍v自二十一歲時游學省城諸書院,仰膏火為菽水,歲入稍裕,府君累戒曰:‘考課廢學,毋徒喜小利。予欲爾學,予不欲爾以博膏獎為能也?!盵1]325

        杭州書院在考課形式、答卷評定乃至辦學模式等方面都較為注重彼此間的學習和借鑒。如前所述,成熟的教育規(guī)制往往為眾書院所承襲,作為杭州書院的代表,詁經精舍的辦學規(guī)制也會對當?shù)氐臅寒a生直接影響。如清同治四年(1865),薛時雨創(chuàng)立東城講舍,其立意即“踵美于阮相國西湖詁經精舍,而上副今大憲鼓舞作新之意”[4]481。東城講舍雖以舉業(yè)為中心,但在祭祀先賢(許慎與鄭玄)、朔望兩次官師考課等方面都秉承了詁經精舍的規(guī)制。同樣,規(guī)格最高的詁經精舍也會汲取其他書院的某些教育改革措施,如道光年間,巡撫富呢揚阿重振詁經精舍,在會文考課上借鑒了崇文書院的舫課規(guī)約?;诠餐霓k學目標,書院之間有時還可以開展合作考課。如敷文書院主講馬履泰與紫陽書院主講屠琴塢就曾共同主持考課,“同時品題甲乙,咸稱平允”[2]104?;咏涣鳛楹贾輹籂I造了一個較為開放的生存環(huán)境,有利于其整體競爭力的提升。

        (二)官方支持下的優(yōu)勢地位

        相比浙江地方書院,地處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的杭州書院更容易獲得朝廷和地方當政者的鼎力支持,在發(fā)展上有著先天的優(yōu)越性。地方當政者的支持體現(xiàn)在書院的創(chuàng)建、日常維護、公開祭祀、經費資助、教員聘取乃至考課等方面,基本涵蓋了書院教育的全過程,其力度之大,自非一般地方書院可比。如清同治四年(1865)統(tǒng)計,詁經精舍膏火、祭祀、束脩等項目開支,每年就需要二千四百兩白銀,敷文書院、崇文書院和紫陽書院則數(shù)額更大。從細目看,光緒年間詁經精舍掌教“年俸六百兩,監(jiān)院月薪二十兩,學生則高才十六人,每人月給廩膳銀六兩,朔課考試,內課每名膏火銀一兩二錢,外課每名六錢”[1]333。相比之下,光緒年間寧波鄮山書院的薪資開支就少了很多:就山長而言,“每屆冬季,縣主與董事公同商妥聘定送關。計送束脩膳金貳佰元,節(jié)敬拾貳元,隨封叁元”[2]415。日??颊n膏火發(fā)放,“無論官、院課,生員陸拾名,壹名至叁拾名各肆百文,叁拾壹名至陸拾名各叁百文。童生伍拾名,壹名至貳拾名各叁百文,貳拾壹名至伍拾名各貳百文”[2]415?;跁簩嵙Φ目紤],浙江的官辦考課也自會交由杭州的書院酌辦,如清道光十六年(1836),浙江增設孝廉月課,命題、課試、評閱、飯食等即統(tǒng)一交由敷文書院監(jiān)理執(zhí)行。

        除了地方當政者的大力支持,朝廷對杭州書院也是情有獨鐘,另眼相待,尤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為優(yōu)渥??滴趸实塾n敷文書院“浙水敷文”匾額,并頒賜《古文淵鑒》《淵鑒類函》等書。南巡時,又為崇文書院御書“正學闡教”匾額,進一步提高了崇文書院的聲名。雍正皇帝頒布手諭,令各省督撫在省會商酌建立書院,以倡領士風,并各賜帑金一千兩,用度不足者,可以在存公銀內支取。杭州書院,自蒙其惠。乾隆皇帝眷顧敷文書院,擔心膏火用度局促,特命加賜帑金一千兩,由地方官員經理生息,以供長久之需。其后御駕南巡,臨幸敷文書院,頒賜《武英殿新刊十三經》等書;并為書院賦詩,命在院諸生和韻,將和韻生徒屠可堂拔擢為一等第一名,招至宮門,賞賜彩鞋,以示優(yōu)寵。興之所至,乾隆又在西湖詔試諸生,“欽取謝墉、陳鴻寶、王又曾三人,特賜舉人,授為內閣中書,余俱各蒙恩賚,誠隆古以來士林未遇之曠典也”[6]371。

        當然,無論是朝廷還是地方當政者的支持,都是基于明清時期書院日益官學化的大背景,是書院官學化的具體表征之一。在官方的傾力支持下,杭州書院在經濟條件、辦學能力、教育質量、社會影響力等方面的優(yōu)勢更趨明顯。

        (三)鹽商踴躍資助的助學傳統(tǒng)

        浙江瀕海,有著豐富的海鹽資源,鹽業(yè)成為明清時期浙江的重要產業(yè)之一。杭州書院的發(fā)展與浙江鹽業(yè)的發(fā)達關系密切,主要表現(xiàn)在商籍的設立和鹽商的鼎力資助兩個方面。據(jù)《欽定重修兩浙鹽法志》載:“浙江素稱才藪,其自安徽等屬來浙業(yè)鹽者貿遷既久,許其子弟附近就試,異地之才與土著無殊,此商籍所由立也?!盵7]523明清時期各省學籍例有定額,商人在外經商置業(yè),其子女仍必須返回籍貫地就學和科考,異地奔波,殊為不便。為保證商人的利益和商業(yè)的穩(wěn)定發(fā)展,官方便在經商地為商人子弟另置商籍,讓他們就近入學和參加科試。浙江商籍的設立最早應是在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巡鹽御史葉永盛上書,請求允許在浙行鹽商人的子弟可不依附民籍返鄉(xiāng)應考,而另立商籍,例給定額,就地應考。朝廷認可了他的請求。商籍制度一直沿襲至清代。杭州是浙江鹽商的聚集地,商籍制度的確立和延續(xù)使鹽商們對書院教育的資助格外用心。無論是書院的創(chuàng)建、修繕,還是書院日常經營、膏火用度的資助,都可以看到鹽商們踴躍樂捐的身影。如清雍正十一年(1733)張若震③主持修繕崇文書院,要求鹽商們根據(jù)修繕預算分別捐助,最終捐者踴躍,工程爛然可觀。盧文弨的話,可謂切中肯綮:

        蓋鹽商多來自徽郡,實古之新安,其子弟又許其別編商籍,與土著者一體考試,故皆樂于順上之指而不由于勉強也哉。[2]49

        (四)注重山水之樂的書院環(huán)境

        書院教育注重學、游結合,張弛有道,自然景觀、游憩之所在書院建設中不可或缺。明清杭州書院的創(chuàng)建者們非常注重建筑與自然山水的結合,他們多依托杭城秀麗的山水,因地制宜,創(chuàng)設供師生游目騁懷的處所,樂山樂水,從而構建了天人合一的輕松教學環(huán)境?!把袧h儒之訓詁、講宋儒之義理,于以敦本勵學,仰答累朝樂育之心,以成圣主中興之治。又以其暇,游息湖山,諷詠泉石,深思孔、顏樂處?!盵1]275-276研習漢、宋學問,敦本固末,報效國家與徜徉山水、吟詠性情互為補足,相得益彰。如敷文書院選址萬松嶺,創(chuàng)建者在構建學堂、書齋之外,另依托山勢路徑建有水云亭、掬湖臺、飛躍軒等覽景建筑,為人們俯覽西湖美景、聆聽江濤之聲提供了便利。崇文書院選址跨虹橋西,緊鄰西湖,面山構建回廊、游廊,創(chuàng)舫課之法,游湖會文,考校文藝。紫陽書院選址紫陽山麓,建看潮臺、巢翠亭,辟尋詩徑。詁經精舍選址孤山南麓,背山面湖,建樓以為生徒游息之所,樂山樂水,一派和諧祥和氣象。

        四、結語

        總之,明清時期杭州書院的發(fā)展臻于鼎盛。以敷文書院、崇文書院、紫陽書院和詁經精舍為代表的杭州四大書院秉承了中國古代書院的辦學理念和辦學傳統(tǒng),推重人倫教化,匡翼官學教育之不足。它們雖然深受舉業(yè)和官學化的影響,但仍能在合作交流、爭取各方襄助和書院環(huán)境營建方面有所創(chuàng)革。窺斑見豹,作為杭州書院的典型代表,四大書院的辦學情況及特點無疑在一定層面上映照出了明清時期杭州書院教育的整體大環(huán)境,對于今天的學校教育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本研究得到浙江廣播電視大學“《地域文化》通識課教學創(chuàng)新團隊項目”的資助,在此表示感謝!

        注釋:

        ①敷文書院,位于杭州城外萬松嶺,原名萬松書院,明弘治十一年(1498)由浙江右參政周木基于報恩寺舊址改建而成。清康熙十年(1671),巡撫范承謨重建,曾改名為太和書院??滴跷迨哪?1715)重修,康熙皇帝御書“浙水敷文”匾額,書院自是年更名為敷文書院。

        ②據(jù)白新良《中國古代書院發(fā)展史》(天津大學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統(tǒng)計,浙江最早創(chuàng)建的書院為唐代會稽的麗正書院,建于唐開元十一年(723)。北宋時期浙江新建書院4所,分別在壽昌、建德、永嘉和寧波境內。南宋時期浙江新建書院60所,其中杭州僅2所,為富陽的春江書院和余杭的龜山書院。另有不知建于北宋或南宋的書院22所,其中杭州2所,為余杭宣公書院和集虛書院。元代浙江新建書院36所,其中杭州1所,為西湖(孤山)書院。至明代,杭州新建的書院開始顯著增多,如蕭山道南書院、敷文書院、天真書院、虎林書院、兩峰書院、於潛天目書院、富陽富春書院等。

        ③姚之骃《重修崇文書院記》載:“雍正十一年,大都運桐城張公來都鹽政,蒞任后,恤商惠民,庶政具修,尤以教育人才為己任?!焙蟪迺?,鹽商踴躍捐資襄助,工程克竣。檢《欽定重修兩浙鹽法志》卷二十二·職官二·鹽驛道:“張若震,江南桐城舉人,雍正十一年二月任?!庇纱丝芍ξ闹械摹皬埞碑敒閺埲粽?。

        [1]趙所生,薛正興. 中國歷代書院志:第8冊[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

        [2]趙所生,薛正興. 中國歷代書院志:第9冊[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

        [3]陳谷嘉,鄧洪波. 中國書院史資料:中冊[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龔嘉儁,李楁纂. 杭州府志[M]. 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

        [5]趙爾巽,等. 清史稿[M]. 北京:中華書局,1976.

        [6]王國平. 西湖文獻集成:第7冊[M]. 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

        [7]《續(xù)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 續(xù)修四庫全書:第841冊[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TheCharacteristicsofHangzhou’sCollegeEducationinMingandQingDynasties:ACaseStudyofFuwen,Chongwen,Ziyang,andGujing

        WANGWenzhang

        (College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FujianNormalUniversity,Fuzhou350007,China;TeachingCenter,ZhejiangRadioandTelevisionUniversity,Hangzhou310030,China)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ere the most prosperous perio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education. Relying on Hangzhou’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tatus, superior humanistic and natural environments,Hangzhou’s colleges made constant innovations while inheriting traditions,especially in school-running concept, education system,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etc. Hangzhou college’s traditional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such as mutual cooperation,assistance of all sectors of society,and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of college,represent the whole college education environment of Hangzhou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Ming and Qing Dynasties;Hangzhou;college education

        G649.299

        A

        2095-2074(2017)02-0092-07

        2016-07-27

        浙江省教育廳科研項目(Y201328705)

        王文章(1975-),男,安徽廣德人,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教學中心講師,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杭州教育
        走,去杭州亞運會逛一圈兒
        科學大眾(2023年17期)2023-10-26 07:38:38
        杭州
        幼兒畫刊(2022年11期)2022-11-16 07:22:36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軟件工程教育與教學改革
        軟件導刊(2022年3期)2022-03-25 04:44:48
        “雙減”如劍,“體外教育”何去何從?
        當代陜西(2021年15期)2021-10-14 08:24:24
        杭州亥迪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G20 映像杭州的“取勝之鑰”
        傳媒評論(2017年12期)2017-03-01 07:04:58
        超短裙老师在线观看一区|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麻豆|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 老肥熟女老女人野外免费区| 久久精品免费视频亚洲|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7|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线观看不卡|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无| 欧美最猛性xxxx| 亚洲色丰满少妇高潮18p| av天堂精品久久久久| 日韩一区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天堂| 国产精品va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不卡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免费黄网站永久地址进入| 色偷偷色噜噜狠狠网站30根| 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国产va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理论亚洲天堂av| 亚洲欧洲成人a∨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a人亚洲精品无码|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日韩区|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男男性恋免费视频网站| 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天堂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影院| 中文在线а√天堂官网| 伊人不卡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 那有一级内射黄片可以免费看| 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99国产超薄丝袜足j在线播放| 淫秽在线中国国产视频| 欧美xxxx做受欧美88| 亚洲色无码播放| 超级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粉嫩av最新在线高清观看| 天堂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