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平英
四川省南充師范學校
淺談如何提高中師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呂平英
四川省南充師范學校
提高中師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項比較艱巨的課題。我們只有提升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引導中師生深入認識、了解歷史知識,形成正確的歷史觀,養(yǎng)成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本文從“文”與“形”“聲”結(jié)合、“情”與“趣”結(jié)合、“史”與“思”結(jié)合、“內(nèi)”與“外”結(jié)合等四個方面,探索了提高中師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師范教育;歷史教學;有效性
說到如何提高中師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需要根據(jù)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學生特點酌情考量。有效性高的課堂應該是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比如,情境的創(chuàng)設、知識的遷移、活動的安排、練習的設計等方面都能夠有足夠的新鮮感、自由度,讓學生能夠充分參與,保持積極的、主動的思維狀態(tài)的。而中師歷史課堂保持其教學的有效性,又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因為中師的歷史課堂不僅要引導學生了解、認識歷史,形成正確的歷史觀,還要讓他們學會將自己的認識傳達給他人,因為中師生具有特殊的身份,他們不僅是學習者,更是將來的教育者。
那么,如何提高中師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古人學史需要“左圖右史”,因為歷史雖然是研究、記錄人類發(fā)展進程的一門學科,總的來說內(nèi)容還是比較龐雜、繁復的,如果想要比較清晰地理清歷史知識的脈絡,光憑文字記錄是遠遠不夠的,直觀的圖片、地圖,甚至實物的認識和了解,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文字與有形、有聲的材料相結(jié)合,能夠增強課堂的生動性,也更富有情趣,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積極思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具體來說,如今“文”與“形”“聲”結(jié)合的最佳方式就是多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因為多媒體教學有富有形象性、多樣性,不但能夠?qū)D文、聲音、動畫等結(jié)合在一起,而且教學課件可以提前將許多內(nèi)容容納在一起,大大提高了課堂容量,提升了教學效率。比如,在講解“新航路的開辟和歐洲國家的殖民侵略”一節(jié)時,教師就可以在導入新課的時候,巧妙地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xiàn)影視作品中有關航海內(nèi)容的片段,并用動畫演示達·伽馬、哥倫布和麥哲倫的航海路線等,讓學生通過形象、直觀的畫面的刺激,對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客觀條件產(chǎn)生興趣,很快進入到學習的狀態(tài)中來。
課堂教學是否能夠高效,還在于學生是不是能夠?qū)W會學習、愛上學習、主動地學習,因而,想要提高中師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為教師就不能夠忽視“學習興趣”這個重要的因素。“興趣”是學生參與課堂過程中最能發(fā)揮他們積極性、主動性的要素之一,只有在課堂上讓學生覺得新奇、快樂,產(chǎn)生了“興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他們自身的能動性,產(chǎn)生對歷史課和歷史知識的愉悅“情感”,讓他們以熱情、以真情融入學習當中,用情感推動他們對歷史的了解和認識,這樣才能將歷史感融入他們的生活、影響他們的生活。所以,我們在設計歷史教學內(nèi)容時要多注意“情”和“趣”相結(jié)合,多通過與學生生活經(jīng)驗相關的,比較有趣味的內(nèi)容和活動,激發(fā)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保持學習的動力。比如,在講授“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國際工人運動的發(fā)展”這一部分時,就可以從《國際歌》入手,先給學生播放音樂,通過對音樂的欣賞,將學生帶入那個年代,讓他們感受到當時人民生活的悲苦,以及想要迎來新生活的迫切……學生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氛圍,當時人民的處境,也就更能理解為何各國頻發(fā)工人運動,理解了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意義。由此可見,“情”和“趣”相結(jié)合能夠讓課堂教學事半功倍,學生不但能夠因此保持住探索歷史知識的興趣,也為接納知識和思想奠定了基礎,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收到了理想的成果。
身為師者,可以說“傳道”(也就是傳達思想、講授道理)是第一要務。思想教育是中師歷史教學十分重要的職責之一,歷史課堂也正是一個很好的進行思想教育的平臺。歷史科目中涉及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有的可以讓學生懂得如何維護國家的利益、民族的尊嚴,有的可以讓學生學會為科學、為真理孜孜不倦,有的可以讓學生反思戰(zhàn)爭與和平的意義……而這時,作為教師,我們就要讓學生學會從歷史中找到自己的思考,學歷史,不但要記,還要思,將“史”和“思”結(jié)合起來,才能真正了解歷史、理解歷史。現(xiàn)在,中師歷史課堂教學中一個很大的弊端就是,在進行歷史教學時與社會現(xiàn)實是有些脫節(jié)的,單純地教會了學生歷史知識,卻忽略了學生的思想教育。唐太宗講“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的興衰展現(xiàn)了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歷史人物的經(jīng)歷也告訴我們該如何為人、做事,這與學生們的現(xiàn)實生活并不是毫不相關的,如果通過歷史課堂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chǎn)生良性的影響,對于他們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積極健康地生活是有巨大影響的。
“課內(nèi)”與“課外”在很多教師和學生的眼中是涇渭分明的兩個概念,許多教師和學生都喜歡抓住“課內(nèi)”的東西不放,認為考試只考課內(nèi)的知識,只要“課內(nèi)”學好了就可以了。其實則不然,一門課程的教學效果不僅取決于知識深度、廣度和鞏固程度,還在于能否培養(yǎng)起學生對這一學科的興趣,讓他們產(chǎn)生自主學習這門課程的欲望,并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因而要提高歷史課的教學有效性,我們教師就不能拘泥于僅教給學生“課內(nèi)”的知識,還需要多援引一些課外的資源,通過“課外”的一些看似無關的內(nèi)容,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課內(nèi)”的“結(jié)論”性內(nèi)容?!罢n內(nèi)”的知識往往是比較精煉、概括性的,只有通過“課外”的補充,才能變得更豐滿,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提高理解、學習的效率。
總而言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要學生通過課堂上有限的學習時間,掌握到足夠的教學內(nèi)容,不但對知識達到從不懂到理解、從陌生到熟悉,還要能夠保證他們具有足夠的注意力和熱情,對學科學習充滿熱愛。而對于中師歷史課堂來說,就是要通過“文”與“形”“聲”結(jié)合、“情”與“趣”結(jié)合、“史”與“思”結(jié)合、“內(nèi)”與“外”結(jié)合,幫助學生們開啟歷史的思維之門,讓他們不僅學好歷史知識,同時把握歷史情感,培養(yǎng)起正確的歷史觀以及人生觀、價值觀,為他們將來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讓他們能夠從容應對未來的挑戰(zhàn)。
[1]洛知遙.淺談如何提高中等師范歷史教學效率[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20).
[2]許珊.淺談如何優(yōu)化中等師范的歷史教學[J].中外交流,20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