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玉銀廣州市從化區(qū)城郊街中心小學
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加強品德教育
江玉銀
廣州市從化區(qū)城郊街中心小學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是每個教師應盡的職責。我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有責任去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德,教育他們做好人,做社會有用的人,可讓孩子們終身受益。因此,我在教育工作中,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寓品德教育于活動之中,培養(yǎng)學生成為社會有用之才。
豐富多彩;活動;品德教育
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永不枯竭的精神動力。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不能靠簡單說教,必須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遵循認知規(guī)律,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作為教師有責任教育學生愛祖國要從尊敬國旗,唱好國歌做起。為此,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開展了一系列“祖國在我心中”的專題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
講愛國故事。活動前,鼓勵學生廣泛搜集富有教育意義的愛國志士故事。故事會上,我?guī)ь^講了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之后他們爭先恐后地講了岳飛“精忠報國”,林則徐“虎門銷煙”等故事,學生在經歷搜集故事,講故事,聽故事的過程中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的熏陶。
唱愛國歌曲。針對有些學生在升旗儀式上不愿開口唱國歌的現象。我組織了以“唱響生命主旋律,攜手共筑中國夢”為主題的班際歌唱比賽,參賽歌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和《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形式分小組唱,雙人唱和獨唱。比賽中,學生精神抖擻,放聲高歌,唱出了心中的愛國激情。他們在親身參與、親身體驗中受到了自我教育,現在唱國歌,聲音嘹亮,十分整齊。
看愛國影片。少年兒童的認識規(guī)律是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看電影是最生動形象的,也是學生所喜愛的教育形式。我注重投其所好,利用課室的教學平臺,與學生一起上網觀看了《小兵張嘎》、《閃閃的紅星》、《地雷戰(zhàn)》等愛國教育題材的影片。學生被影片中的一幕幕愛國壯舉所感染,愛國之情油然而生。但是學生的思想感情容易激動,往往不能持久,很容易犯“冷熱病”,這時我注意反復鞏固教育效果,緊跟當前形勢,組織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倡“我學習,我踐行”,使學生的思想認識變成實際行動。之后,在升國旗儀式上,我們欣慰地看到,全體學生肅立,注視著冉冉升起的國旗,表達對祖國的無限熱愛。
參觀愛國教育基地。為了充分發(fā)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參觀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學生進一步了解廣東歷史,受到生動的愛國主義、民族精神教育,切身體會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來之不易,從而激起學生的愛國之情。
弘揚革命傳統(tǒng)、培育民族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和德育工作的緊迫任務。為了提高德育的實效性,應貼近實際生活,利用好當地傳統(tǒng)文化的寶貴精神財富,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培養(yǎng)青少年繼承革命傳統(tǒng),為振興中華,實現“中國夢”而努力拼博的精神。
我校是一所聯(lián)辦的農村小學,在學校食堂吃午餐的學生達80%,從日常的生活了解到有的學生把剩飯剩菜隨處倒,丟撒地上,你一腳他一腳地踩過去,一點兒都不講衛(wèi)生,不愛惜糧食。知道后我心理特別難受,也引起我的嚴重關注。針對這種現象,開展了“我和雷鋒叔叔比童年”的主題活動,要求“學雷鋒,見行動”,以誦讀、講故事、宣傳欄、觀看教育宣傳片等形式,教育學生要發(fā)揚愛惜糧食,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的傳統(tǒng)美德?,F在更多看到的是飯桌、地面干凈,剩飯剩菜很少。以往,同學之間有比誰家有錢,誰穿的衣服漂亮,誰的零錢多的現象。現在,學習了雷鋒勤儉節(jié)約的精神,學生樂意穿洗干凈的舊衣服,還把節(jié)省下來的零錢捐給有特困的人??梢妼W生勤儉節(jié)約,艱苦樸素的良好風尚已逐漸形成。
弘揚革命傳統(tǒng),培育民族精神,要從熱愛家鄉(xiāng)做起。我們家鄉(xiāng)人民有著勤勞勇敢,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tǒng),為了更好地了解家鄉(xiāng)人們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艱苦奮斗,英勇殺敵的事跡。特邀了關工委老同志原前任校長申校長來學校講家鄉(xiāng)軍民抗日斗爭史。他繪聲繪色、風趣幽默的演講激發(fā)了學生對家鄉(xiāng)人民為保衛(wèi)祖國,保衛(wèi)家鄉(xiāng),英勇殺敵,前仆后繼的精神表示十分崇敬,對日本侵略者慘無人道地屠殺中國人民的血腥罪0行表示憤恨,愛憎分明之情扎根心中。學生接受了鄉(xiāng)土文化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激起對未來家鄉(xiāng)無限憧憬與遐想。聽后感中寫道:“我要繼承和發(fā)揚家鄉(xiāng)人民的光榮傳統(tǒng),從小認真學好本領,長大后把我們的家鄉(xiāng)建設得更美好,讓家鄉(xiāng)人民過上幸福生活”。
學生是祖國的小主人,成為實現“中國夢”的主力軍。但是,現在的孩子在家里享受幾代人的呵護,心理脆弱、自立能力差,缺乏解決困難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勇氣。培養(yǎng)學生的自理能力,為他們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是當今教育的職責。這對于從小培養(yǎng)他們的自立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意義。因此,我注重結合校內外活動,加強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
在校內,開展爭創(chuàng)“文明之星”的評比活動,班干部負責日常的檢查、評比、督促工作,評出每月“文明之星”。由于班干部的自理能力強,促進良好班風、學風的形成,每學期被評為學校的“文明班”。孩子們也在評比活動中,學會自我約束,遵守日常行為規(guī)范,增強了自我管理的意識,為未來生活帶了很大的受益。
在校外,開展有意義的“快樂野炊”活動,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有拔河比賽;有“兩人三足”,繞障礙跑,接力跑等體育趣味比賽;還有“最佳米飯、菜式”評比等。他們在活動中同心協(xié)力,互幫互愛,張揚了個性,展示了本領。這樣的活動,既培養(yǎng)學生的自立、自理能力,又增強集體榮譽感,還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增長見識,學到了在課堂上、書本上學不到的生活知識,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我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做到寓教育于活動之中,讓學生通過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活動,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應堅持不懈地在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勇于探索,不斷實踐,完成歷史賦予我們教書育人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