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暉
摘 要: 近年來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不斷出現(xiàn)老師、學生追求四六級考試通過率,從而進行應試教育,忽視學生英語能力提高的問題。作者結(jié)合個人實際教學經(jīng)驗,從對英美文學作品應用到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方法和對學生產(chǎn)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和闡述。以莎士比亞作品為例,著重闡述了怎么通過典型文學作品的分析講解來讓學生掌握文學的基本特征,培養(yǎng)其文學鑒賞力和英語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 英美文學 大學英語課程 莎士比亞作品
一、 引言
在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的背景下,高校培養(yǎng)的大學生應該是能夠適應跨文化的國際交流和合作的復合型人才。國家教育部印發(fā)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突出要求應該注重學生在英語上的綜合運用能力,目的是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可以很好地運用已學的英語知識。由此可見,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講語言知識點的階段,而是要在教學過程中向?qū)W生滲透西方國家的人文地理、習俗文化等內(nèi)容。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所以筆者認為可以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加入英美文學作品賞析,一方面可以讓學生較快地掌握西方的文化習俗,另一方面可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量。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jié)了以下幾點。
二、文學材料的選擇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如何選擇文學作品是至關重要的。對于每周三四節(jié)課時的大學英語課程,換做是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也不能完成大量的文學作品的閱讀,更何況是基礎相對較弱的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所以選擇適合自己學生的文學作品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任務。筆者一直從事藝術專業(yè)學生的大學英語教學工作,在選擇文學作品時首先考慮學生的興趣。音樂系的學生,尤其是表演專業(yè)的學生都會學習舞臺劇表演,所以莎士比亞的舞臺劇作品是首選。莎士比亞的文學作品中充斥著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的人文主義思想、歌頌愛情、個性解放、追求知識、探索自然等內(nèi)容。比如以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Hamlet為例,第五幕中第一場中甲丑“And the more pity that great folk should have countnance in this world to drown or hang themselves,more than their even Christen.”。通過甲丑說的話,我們可以看出基督教徒在自殺后是不可饒恕的,但是因為是有錢有勢的人,所以連自殺都可以格外通融。同一場中教士:“Her obsequies have been as far enlargd.As we have great command oersways the order,she should in ground unsanctified have lodgd,Till the last trumpet.”這部分中,哈姆勒特的真愛奧利維亞因為父親被自己的情人哈姆勒特殺死,自己也失去了情人的愛,所以自殺了,但是死后被埋葬的時候,教士說按照她的死狀,她的葬禮已經(jīng)超越了她應有的名分,她應當被埋葬在圣地之外。從這兩段我們可以看出基督教的一些信仰,所以我們在跟學生講這一部分的時候可以把這幾點提出來說,并跟同學們分析我國主流宗教信仰佛教和基督教宗教信仰的共同點還有區(qū)別。這樣學生在以后的旅行中或者跟外國人打交道的過程中遇到宗教問題就可以得心應手了。
再如在Macbeth第一幕第七場中麥克白把自己想殺王的想法告訴了他夫人,然后夫人就慫恿他去殺了王,奪了王位。同學們在表演這段的時候,要充分理解當時麥克白的心理,我們應該給學生做文章人物分析、時代背景分析。麥克白本是個有前途的高貴的英雄人物,在女巫的預言、妻子的慫恿和自己野心和權力的利誘之下,最終走向了弒君的邪途。我們可以就這樣補充好背景之后讓學生自行討論,然后大家分享經(jīng)驗,最后把這些理論用于指導話劇表演。
三、英美文學課的特點及授課技巧
英美文學課的內(nèi)容普遍存在時間跨度大、涵蓋面廣、涉及文學種類多的特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用以點帶面的方法教學,教會學生基本的欣賞文學作品的方法和技巧。這樣學生在今后獨立閱讀文學作品時才能準確地對作品及作家進行分析,才能將對作品的認識升華到更高的層次。
以莎士比亞作品為例,莎翁的作品是思想性藝術性的高度統(tǒng)一,他的作品反映了當時比較先進的思想,即人文主義思想。他的戲劇用高超的藝術技巧表達了自己的時代和時代精神,表現(xiàn)了人文主義者的理想。李爾王在暴風雨中對當時社會罪惡的控訴(King Lear第三幕第二場)、哈姆雷特在生死問題上的獨白(Hamlet第三幕第一場)、泰門對資本主義社會黃金罪惡的譴責(The Life Of Timom Of Athens第四幕第三場),這些部分都有人文主義的思想表達。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找出這些部分的重點給學生講解分析,把莎翁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的共同人文精神讓學生了解。這樣學生在自己閱讀莎士比亞作品,以及跟同時期的作家的作品時,就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最有代表性的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在文藝復興時期,英國的詩歌創(chuàng)作達到了一個巔峰時代,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很多詩歌創(chuàng)作的大家,從斯賓塞到馬洛再到莎士比亞,他們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給后世的人們留下了巨大的文化財富。英國劇作大家Ben Jonson曾經(jīng)這樣贊美過莎士比亞:“He was not of an age,but for all time!”所以我們可以給學生找一些一個時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家的代表作品,以他的作品分析為例,然后擴展到同一時期作家的作品。
綜上所述,在大學英語課中加入英美文學賞析是非常必要的。在閱讀這些英美文學作品的過程中,無疑會提高學生的閱讀量,擴大他們的單詞量,提高理解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力和理解能力,所以學校、任課教師和學生都應該重視這個問題。
參考文獻:
[1]吳偉仁.英美文學史及選讀[M].外國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
[2]姜敬.英美文學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理性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10.
[3]杜捷.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英美文學作品教學方法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3.
[4]于宏偉.大學英國文學課程與英語語言能力培養(yǎng)[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