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來,許多老師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問題:大面積的學生不僅“怕寫”作文,而且“拒寫”或“抄襲”。究其原因,最突出的就是:不知道“從何寫起”和不知道“怎么寫”。至此,作文教學成了令老師頭疼不已的問題。
關(guān)鍵詞:模仿;寫作;入門;興趣
寫作也是一門藝術(shù),當然得從興趣培養(yǎng)開始,興趣培養(yǎng)又該從哪里入手才更有效呢?這就得從興趣產(chǎn)生的源頭談起。興趣從哪里來?興趣源于嘗試成功的甜頭。因此,面對學生的抄襲,一味的批評、懲罰當然無濟于事,而給學生嘗試成功喜悅的甜頭才是改變學生“怕寫”“拒寫”現(xiàn)狀的突破口,也是引導學生熱愛寫作的必由之路。
琢磨藝術(shù)成長的三個階段:“不像,極像,又不像?!弊阋哉f明藝術(shù)起于“模仿”,終于“創(chuàng)新”。于此,我找到了作文入門的學步車——仿寫。那么,怎樣仿寫?如何操作就成了教師必須探究的問題。
一、仿寫范文,由“不像”追求“稍像”,培養(yǎng)自信,從“我不能”到“我也能”
仿寫是模仿學習中的一種,仿寫的特點在于針對性強,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又能收到明顯的效果。我們的教材就是最好的范本,只要我們將學以致用的理念貫穿到教學過程中去,引導學生把分析閱讀與寫作聯(lián)系起來,明白仿寫不是機械地照搬,而是調(diào)動已有的積累,選取有仿寫點的范文,仿照立意、構(gòu)思或選取寫作角度、調(diào)動生活體驗及素材積累進行寫作,就不難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
如,在教學完《五柳先生傳》《雪》《鄉(xiāng)愁》等課文后,我倡導學生進行相應(yīng)仿寫,雖然大部分學生比較機械,但也不乏像樣之作。其中,有一篇仿寫《鄉(xiāng)愁》的作品還發(fā)表在《語文學習報》上,使許多學生備受鼓舞,對仿寫產(chǎn)生了興趣。
二、體驗成功,由“稍像”追求“極像”,培養(yǎng)興趣,從“怕寫”到“樂寫”
仿寫是學習寫作的基本方法,能在不斷地成功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所以,我們不但要積極提倡模仿和借鑒范文,而且要及時調(diào)整評價標準,使學生在模仿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寫作的興趣與能力。因此,即使比較機械的仿寫,也應(yīng)加以肯定,哪怕只有一點點可取之處,也應(yīng)該大加贊賞,并適時對全班同學加以引導點化,以使學生認識到仿寫的平易與效用。同時,在仿寫過程中,教師不妨把模仿得“很像”的作品推薦給班級墻報、校報校刊等刊物,實現(xiàn)喜悅共享,這樣不僅使獲得成功的學生產(chǎn)生“我既然能寫,就能寫得更好”的愿望。而且,還將對更多的學生產(chǎn)生激勵。這何嘗不是一個從“怕寫”到“樂寫”的過渡?有了這個過渡,還怕學生缺乏寫作的興趣與動力嗎?
三、模仿求新,由“極像”追求“不像”,培養(yǎng)個性,從“樂寫”到“巧寫”
仿寫只是手段,并非目的。仿寫僅是寫作的起點,是培養(yǎng)寫作能力的基本訓練。因此,我們在仿寫的基礎(chǔ)上,還要努力把人家的寫作技巧化為自己的寫作本領(lǐng),只有這樣,我們的寫作水平才有可能大幅度提高,也才能寫出真正屬于自己水平的文章來。而且,還必須強調(diào)融入自己的個性和創(chuàng)新,最終引導學生及時擺脫學步車——仿寫——獨立寫作。同時,我們還要面向全體學生,對仿寫“極像”的作品大加分析,使學生真正明白成功在哪里,哪里還有待完善,引導他們深化修改,充分提煉,使作品得以最后的升格和飛躍,以達到幫助學生修煉內(nèi)功,實現(xiàn)創(chuàng)新,突出個性。這又是從“仿寫”到“樂寫”再到“巧寫”的必要過渡,只要這個過渡順利,教師也就順利完成了作文寫作從培養(yǎng)興趣到技巧輔導的教學任務(wù)。
四、觀讀感悟,由“感性”追求“理性”,孕育活水,從“才思枯竭”到“文思泉涌”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創(chuàng)造好了作文教學利好的形勢,教師還不得就此停歇靠岸,“孕育活水”的工程還要你扶上馬,走一程。因此,幫助學生擁有獲取“活水”的技能,寫作才能漸入佳境。
那么,怎樣才能擁有獲取“活水”的寫作技能呢?書籍和生活是寫作的不竭源泉,這就要求寫作者不但要善于觀察,善于讀書,還要善于感悟。因此,觀察讀書才是孕育“活水”的關(guān)鍵所在,感悟才是創(chuàng)新和個性的咽喉。所以,在引導學生感悟生活的時候,不但要引導他們時時在意,處處留心,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逐漸磨礪出能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而且要把握思考的方法,不但要多問為什么,還要善于聯(lián)想和想象。這樣才能層層剝開事物的表象,使事物蘊含的價值顯露出來,也才能使自己的寫作更具有個性和創(chuàng)新性。
總之,“仿寫”是作文入門的學步車。它簡單易學,便于掌握。只要用得適時,指導得法,可以改變學生“怕寫”“拒寫”的現(xiàn)狀,作文教學也必將漸入佳境。
作者簡介:姚鳳蓮(1965—),女,漢族,甘肅省涇川縣人。隴東學院附屬中學高級教師?!案拭C省骨干教師”,“慶陽市教育名師”。擔任初中班主任工作20年,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工作29年。主要從事新課程語文教學與學生工作研究,有多篇論文發(fā)表于省部級刊物。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