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劼
【摘 要】近年來,搭乘微信平臺蓬勃發(fā)展的“東風”,公眾號數量“井噴式”增長,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發(fā)展局面,具有可觀的市場價值與媒體影響力。而隨著同類競爭者的大量涌入,公眾號質量良莠不齊,文章點開率、閱讀率難以保證,市場紅利逐漸縮小。本文通過對當前微信公眾號發(fā)展現狀的分析,嘗試發(fā)現其在運營過程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并結合相關典型案例,探索公眾號經營創(chuàng)新模式,以期為今后公眾號發(fā)展趨勢研究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自媒體;公眾號;經營模式;大眾傳播
一、紅利消退:繁榮背后的蕭條
(一)從“吸粉”到“吸金”:公眾號傳統盈利模式
目前公眾號經營通常經歷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任務在于瘋狂“圈粉”、積攢人氣。此時經營主體往往不以盈利為首要目標,而是專注于塑造品牌、擴大影響,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用戶集群;當公眾號積累了一定讀者基礎后,便逐步進入運營的第二階段:盈利階段?;诠娞柧毣?、廣域化的平臺特性,企業(yè)更容易對用戶進行分眾定位,有利于精準的資源投放,大幅提升廣告效率。公眾號可以通過刊登廣告、定向銷售、增值服務等方式實現流量變現,獲得可觀收益。
(二)絕大部分公眾號并不具備實際盈利能力
截至2016年2月,微信公眾號數量已逾千萬,[1]擁有龐大的訂閱受眾群。然而,訂閱數不等于點開率,更不代表實際閱讀量與信息有效到達率。
事實上,在微信蓬勃發(fā)展的背后,公眾號的紅利期正在消退,只有訂閱數超過10萬的公眾號才可能具備獨立盈利能力,而滿足這一標準的公眾號僅占總數的千分之三。[2]也就是說,當前絕大部分公眾號經營慘淡,沒有穩(wěn)定的實際收益,也缺少其他有效支持,生存空間狹小。
(三)沒有創(chuàng)新點,難言核心競爭力
隨著公眾號門檻不斷降低,個人公眾號大量出現,信息資源得到極大豐富和延展。然而,受資金、技術和專業(yè)素質等方面的制約,自營公眾號質量良莠不齊,大部分仍停留在“短、貧、快、抄”的初級階段,內容淺層化、同質化現象嚴重,有時甚至為了吸引讀者刻意夸大事實、制造噱頭,含金量難以保證。
這種局限于“挎貝加工”維度的內容分享,經營形式過于簡單粗放,沒有充分利用平臺優(yōu)勢與媒介特點,缺乏自身原創(chuàng)性,難以與傳統媒體形成有效互補,無法集聚穩(wěn)定的用戶群體,更無法形成持久的市場與商業(yè)價值,想在“群雄并起”的互聯網時代分一杯羹并非易事。
二、創(chuàng)新盈利模式探索——以“羅輯思維”為例
“羅輯思維”是由媒體人羅振宇創(chuàng)辦的一個讀書分享類公眾號,目前擁有超過300萬的訂閱量,市場估值突破13億元,而老板“羅胖”也憑此聲名大噪,收獲擁躉無數,形成了自身的品牌價值。筆者試以“羅輯思維”為切口,探索其商業(yè)成功背后的內在邏輯,并由此展望自營公眾號未來運營機理與發(fā)展趨勢。
(一)必須完成的“三個定位”
在信息日漸豐富的今天,媒體平臺的建設重心已不在于構建全面完善的“綜合性”媒體,而是側重打造專業(yè)化、精細化的“分眾”信息平臺,這就需要經營者具有明晰的市場定位,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
第一,受眾定位。這是所有媒體必須首先考慮的關鍵因素。“羅輯思維”把自己的受眾定義為“追求自由、上進、思想獨立”的年輕人,暗示這個公眾號是代表他們的思想、觀點和立場的,這不僅使經營方向更加明確,同時有利于積累特定讀者,產生集群效應;第二,內容定位。即我的媒體主打什么?這是在完成受眾定位后又一重要問題。內容選取是否得當、獨特、有針對性,直接關系到文章品質的優(yōu)劣和公眾號的生死存亡;第三,主體定位。這是最易被經營者忽視的要素。所謂主體定位,即平臺主體本身具有能夠被挖掘的價值潛力。比如“羅輯思維”,其宣傳語是“有種、有趣、有料”,口號為“愛智求真”。通過給公眾號貼上這樣的標簽,經營者努力塑造一個“新銳、深度、有思想”的品牌形象,加上“羅胖”本人富有個性和人格魅力,“羅輯思維”很快便成為一個具備可觀市場價值與品牌效應的自媒體。
(二)“思想販賣”將成為吸引受眾的“新增長點”
當前,淺閱讀、碎片化閱讀泛濫,媒體要想吸引多數受眾就必須保證一定程度的娛樂性。然而,隨著受眾群體知識文化水平的提高,純粹的娛樂性內容必然會使讀者產生審美疲勞,人們逐漸渴望在“狂歡”之后冷靜下來,用理性的眼光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傲_胖”在公眾號中經常講的一句話是“這個問題咱們這樣看行不行呢?”這實際就打開了一個思考問題的新視角。未來的受眾必然不再愿意被媒體一直牽著鼻子走,而是越來越追求思想獨立與思維創(chuàng)新,希望通過媒體接觸到有價值的新內容,從而實現自我提升。
因此,在這一趨勢的作用下,未來公眾號將不再僅僅是“使人樂”、“解人悶”的單純娛樂載體,而是逐漸發(fā)展為思想觀點的“販賣”平臺。
(三)社群集聚產生利潤價值
人是社會化動物,每一個人都處在社會的某種組織框架內,如學校、公司、社區(qū),人們?yōu)閷崿F特定目標或某種需要聚集在一起,但成員之間有時并不存在相似的興趣愛好與價值觀念作為集群基礎,因此很難產生真正的情感共鳴與凝聚力。而專題公眾號的出現則突破了原有的現實框架,通過設置特定主題吸引具有相同關注點的受眾,從而為志同道合的人建立新的“心靈歸屬地”,實現社群集聚。“羅輯思維”就構建了一個以“愛智求真、積極上進、自由陽光、人格健全”為特征的人際圈子。相比于以往成員個體間的“弱聯系”,這種憑借觀念認同形成的關系更具穩(wěn)定性,社群成員擁有更深的歸屬感與信任度,而這些都可以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利潤價值。
還是以“羅輯思維”為例,在積累了一定數目的粉絲后,“羅輯思維”逐漸啟動了不同以往的公眾號盈利模式:先是推銷各類裝幀精美的高價圖書,然后出售高端課程,再到后來甚至連獼猴桃、月餅都擺出來賣,公眾號搖身變?yōu)椤半s貨鋪”,且銷量可觀。
當然,“羅胖”并沒有走刷屏吆喝的初級營銷路線,而是把公眾號上的每一種商品都賦予超越其本身意義的特定情懷:通過軟文包裝、策劃宣傳,提高商品的毛利潤與附加值。而大多數忠實用戶在對公眾號充分認同和信賴下很難覺察到這一點,會想當然認為公眾號代表的是整個“社群”的利益和價值取向。因此,未來公眾號經營會越來越向“社群化”方向發(fā)展。
注釋:
[1]后微信紅利期,映客直播成自媒體下一個盈利風口?中國網,2016-9-9.
[2]尹來,李雙等.微信公眾號近千萬個能盈利的不到1%?[N].南方都市報,2015-4-30.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軍事新聞傳播系)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