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東
摘要:如何實施有效課堂教學,進而達到高效性.值得探究。下面我想就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結合我平時教學中的體會,談談自己個人的一些粗淺看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打造高效課堂;創(chuàng)新探索
在小學數學中,教師要想獲得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遵循一定的教學規(guī)律,采取恰當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使其獲得大量能夠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識。
一、提高教師教的高效行為,是實施打造高效課堂教學的關鍵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課堂的紀律是必須要的.那是小學課堂教學高效的保證,是教師組織能力的體現。數學課堂也不例外,作為一名數學教師,首先要控制住課堂,保證其活而不亂。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直接關系著課堂的教學效果,只有師生關系良好,才能使學生愛學、好學,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記得以前,我每次上課都站在講臺上,從不走到學生之中.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聽到了學生的心聲:“老師老是站在高高的地方……”聽了這幾句話,我恍然大悟,經過反思,我走進了學生之中,和學生成為好朋友,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2.開發(fā)小學生的悟性。一個人的成績如何,首先看他有多大的悟性,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反復強調: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chuàng)造”.也就是學生本人把要學習的東西,自己發(fā)現并創(chuàng)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再創(chuàng)造。以往我們在“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中,總是先讓學生把一個蘋果或蛋糕平均分成2份,引導出“1份可以怎樣表示”。在學生無法用整數表示分得的結果時再引出分數。顯然這種教學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不利于學生形成面對問題、主動搜索、溝通聯系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多抓口算訓練??谒銓λ季S敏捷起著非常大的作用,準確迅速的解題是思維靈活的表現。抓口算基本訓練,能提高學生應用法則的能力。
二、科學組建學習小組
學習小組的建立要立足“調動每個學生積極參與、成員之間共同探究交流、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發(fā)展學生的健康個性”的原則。合作學習的分組有許多方法,縱觀國內對合作學習理論的研究和實踐,多數傾向于異質分組的原則:即把班上男生和女生、學習好的和有一定困難的、性格內向和外向的分到一起,從而實現各小組成員在合作的過程中優(yōu)勢互補。每組以2-4人為宜。在參與全班的交流中,只有中心發(fā)言,沒有小組長,而且中心發(fā)言人是輪流擔任,每個人的機會是均等的,這樣做目的就是為了在合作學習中消除優(yōu)等生的權威,體現地位平等與機會均等,培養(yǎng)學生平等參與意識。另外,考慮到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是有限的,同一種形式使用時間較長,就會失去新鮮感,降低學習效率,所以學習小組最好每學期調整一次,以便讓學生有更寬廣的互助學習空間。
三、理論知識要結合生活實際
新的課程小學數學教材內容設置上著重強調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生活,制定教學內容,讓學生可以明顯的感覺到數學知識就存在于自己的身邊。以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突出方法性、體驗性、綜合性和發(fā)展性,并結合學科主要知識,精心策劃練習和精心設計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活動,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鞏固和拓展學科知識,轉變學習方式,有效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逐步學會學習,并能夠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引導學生通過多樣化的練習、觀察、實驗、討論、制作、評議、調查、研究創(chuàng)作等學習活動,努力實現新課標三維目標的落實。
四、精心的作業(yè)設計
開放是創(chuàng)造的條件,開放練習的核心就是開放思維。在課堂練習中,開放習題,可給學生創(chuàng)造無拘無束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練,培養(yǎng)學生思維敏捷性、靈活性、創(chuàng)新性和實踐性。
(1)實行彈性作業(yè)。讓那些已經學好的學生免做作業(yè),以騰出更多的時間來探究自己還不會的知識;而針對部分確實還沒有消化新知的“學困生”,教師可以給他們開小灶,讓他們少做一些作業(yè),或者適當降低作業(yè)的難度讓他們也有機會體驗成功。
(2)靈活引進一些探究性作業(yè)。練習中的探究內容,往往容易被忽視掉!從而使得學生的探究積極性不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探究能力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因此,練習中的探究也應該得到重視,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學得才扎實,理解的才透徹!
五、發(fā)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重點
教學中的智力因素很豐富,例題中有,習題中也有年級教材中有,中低年級教材中也有。教師要有意識地挖掘充分發(fā)揮教材中的智力因素,使每一個學生的智力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最大可能的發(fā)展。這也是符合《標準》基本理念要求的。實驗教材中很多地方都標明讓學生“試一試”、“說一說”、“想一想”、“拼一拼”等等,這里面就包含著智力因素,這些內容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在練習時,老師給學生出示了這樣一道題:一個西瓜,爸爸吃了1/3,媽媽吃了1/4,小明吃了1/2,可能嗎?她放手讓學生去嘗試,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或合作交流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推理、遷移等能力,從而使學生得出了一個正確的結論“不可能。因為他們一家人都加起來超過了單位1,所以不可能?!比绻@些內容教師不讓學生去“試一試”、“說一說”、“想一想”、“做一做”,而是把它當作一個全新的知識去講解,就達不到教材對學生智力培養(yǎng)的要求,就不能體現教材的編排意圖,就達不到教學目的要求。
總而言之,想要打造高效的課堂教學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單單要改革教師的教學方法,還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不斷加快教育均衡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余文森.小學數學名師高效教學設計藝術[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l4(9).
[2]徐國慶.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1.寧夏教育,20l3(5).
[3]楊守香.構建教學模式打造高效課堂[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刊,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