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龍江
摘要:物理教師的課堂提問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藝術。物理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地實踐,不斷地摸索,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充分發(fā)揮課堂提問的教學功能。 啟發(fā)式教學是物理教學中經(jīng)常運用的一條原則。課堂提問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地掌握學科語言表達能力的契機。通過提問,教師可直接表達關心學生的思想情感。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和發(fā)現(xiàn)的喜悅,有利于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和信息交流。
關鍵詞:高中物理;課堂提問;啟發(fā)式教學
高中物理教學中,課堂是教師教學的主要陣地,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每個教師的永恒追求,高質量的課堂提問更是可以達到開啟學生心智、促進學生思維、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的基本控制手段。一般用在每節(jié)課的開始.新授課中所講的新知識是舊知識的延續(xù),發(fā)展,提高。因此在導入新課時,根據(jù)新課內(nèi)容正確設計導入性的提問,就能將舊知識自然地過渡到新知識上來,這就是所謂的"溫故而知新",使學生不感到突然,產(chǎn)生對新課有濃厚的興趣,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集中精力,積極思維,為學習新課奠定基礎。下面為本人對課堂提問的幾點方法。
一、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巧妙的提問能夠勾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探究物理知識的興趣。產(chǎn)生了興趣,他就愿意去思考,去探究。思考和探究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思考與探究可以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與失敗滋味,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自由發(fā)展,自由想象提供機會,給學生提供可能創(chuàng)新的空間,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物理素質。
二、集中學生課堂學習的注意力
我在平時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當我問到他上課的情況時,很多人總是講上課總要走神,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保持注意力,學習必然是學不好的。因為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腦進行感知、記憶、思維等認識活動的基本條件。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注意力是打開我們心靈的門戶,而且是唯一的門戶。門開得越大,學生學到的東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渙散了或無法集中,心靈的門戶就關閉了,一切有用的知識信息都無法進入。正因為如此,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說:“天才,首先是注意力?!币虼?,上課老師的富有啟發(fā)性的課堂提問,把學生分散的注意力和興趣集中到物理學習上,激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三、增強師生間的信息反饋
課堂上學生的舉手投足,一笑一顰,無不反映出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教師要迅速捕捉這些信息,并據(jù)此作出準確判斷。通過恰當?shù)靥岢鰡栴},在刺激與反應中,有利于增強師生間的信息反饋,使學生不斷提高獲取、組織和評價信息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并根據(jù)反饋信息調整教學。
四、科學組織教學內(nèi)容
課堂提問要有明確的目的,如課堂組織的定向性提問,了解學情的摸底性提問,溫故而知新的復習性提問。教師通過科學組織教學內(nèi)容,把握好該內(nèi)容的重點與難點,層層深入。在設置問題時,既不要讓學生答不出,也不要簡單地答“對”與“不對”,要使學生“跳一跳才能摸得著”,難度過大的問題要設計鋪墊性提問。提問由淺入深,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有利于獨創(chuàng)見解的產(chǎn)生。
五、培養(yǎng)學生物理學科素養(yǎng)
科學素養(yǎng)是建立在人的素質和科學素質的基礎上的一種高層次修養(yǎng),它比科學素質和平常所說的修養(yǎng)意義更廣、層次更深,它主要包括科學意識、科學的關系觀和系統(tǒng)觀、科學能力和科學品質等。教師巧妙的問題設計,一方面能夠加強學生對重要物理概念、物理實驗和物理規(guī)律的記憶和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物理學科思維能力。物理學的研究是一個包括諸多環(huán)節(jié)和階段在內(nèi)的復雜認知過程。
六、分層教學,問在學生所需處
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結構,思維能力等等方面的差異性,他們需要的問題也不同。作為教師,應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多設計一些不同深度類型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前的備課中,既要備教材,備教法,同時也要備學生。
新課程理念要求課堂教學充分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調動每個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教學過程,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體驗參與和成功帶來的愉悅。根據(jù)具體的問題難易程度,可以提問單個同學,也可以通過提問多個同學,形成一種討論的氛圍。每節(jié)課要盡可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回答,特別要考慮中低程度學生的參與面,選擇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特長的時機讓他們參與,更好地激發(fā)班級群體積極思維的熱情。
在某問題中,可以讓學生針對某一現(xiàn)象,同學提問同學,從而活躍課堂氣氛。課堂提問不能滿足于個別學生的回答。對個別學生的回答,無論正確與錯誤,教師都要考慮這種回答與全班大多數(shù)學生的理解是什么關系。如果個別學生的回答很好,那么全班多數(shù)學生是否理解他的回答 如果個別學生的回答需要矯正,那么他所存在的問題是否代表著多數(shù)學生只有把這些情況搞清楚了,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在課堂提問的過程中,對于不同的題型,提問的方式是不一樣,如要求回答“是什么”的判斷型,回答“怎么樣”的描述型,回答“為什么”的分析型,回答"有什么異同"的比較型,其中判斷型主要針對基礎差的學生。
總之,優(yōu)化課堂提問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為指導,引導全體學生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學會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實現(xiàn)新課程理念所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