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梓吟
摘要:文章從漢語大眾媒介與漢語國際傳播的關系入手,主要分析兩者之間存在的關系以及如何互相影響著對方,在當今兩者的結合又給中國的發(fā)展帶了了那些變化,強調其結合的重要性,語國際傳播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足曲折的,這就需要漢語大眾媒介不斷適應新情況,及時調整自我,突破身的種種局限,從而促進漢語國際傳播朝著更有利的發(fā)展。
關鍵詞:漢語國際傳播;漢語大眾媒介;報紙;廣播;電視;網絡
近年來,隨著中國強有力的發(fā)展趨勢,中國逐漸在世界上站穩(wěn)腳步,整個世界的日益進步著,但是中國在其中已成為不可替代的其中之一,這股強有力的發(fā)展趨勢,也帶動著中國漢語在全世界各地的流行,世界人民對于中國的好奇度日益增漲,如此一來,也更加推動了中國在世界上的發(fā)展,兩者相輔相成,共同前進。
在這樣的局勢之下,如何更好的發(fā)展?jié)h語國際傳播成為了大家所關注的問題,這時,漢語大眾媒介與之的結合,不僅加大了漢語在國際上的傳播力度,也為中國文化的傳播開出了一條新的途徑,有效的在推廣漢語的同時促進了文化傳播,從而進一步提高中國在國際上的文化軟實力。
經調査研究發(fā)現,目前外國人學習漢語的途徑大部分是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漢語大眾媒介。因為在現代的漢語大眾媒介中,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能夠以各種形式把中國內容與國際表達有效地結合起來,讓國際受眾通過喜聞樂見的故事和情節(jié)來學習漢語,從而把漢語的國際傳播也推向一個高度。近些年的種種實踐表明,漢語大眾媒介在漢語國際傳播的過程中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并在逐漸發(fā)展成為一支更強大的力量。
現階段,如何評價一個國家的文化是否具有強大的影響力,這不僅取決于這個國家的文化內容是否具有獨特的魅力和內涵,還取決于這個國家是否采用了先進的傳播手段、擁有強大的傳播能力。尤其是在如今這個紛繁復雜的信息社會中,凡是傳播手段先進、傳播能力強大的國家,其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就能被廣為流傳,因此這些國家也就具備了影響世界、掌握話語權的能力。由此可見,一個國家文化的傳播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決定著這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強弱。
同樣,漢語作為我國對外文化傳播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國際上進行推廣時也需要豐富的傳播手段和較強的傳播能力。一方面,我們的政府可以在國外建立各種漢語學習機構、文化組織或者科研機構等國際傳播工具,或者拓展其他渠道,如借助在海外從事商業(yè)、藝術、宗教活動的機會向國外輸出各種資料、圖書、音視頻等文化產品,有效地推進漢語言的國際推廣及傳播。而另一方面,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速普及以及新聞媒介的多元化發(fā)展,世紀的漢語國際傳播不僅要依賴于這些傳統(tǒng)的傳播工具和手段,更需要重視漢語大眾媒介的四大主要渠道,如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
21世紀,隨著以計算機技術、數字技術、衛(wèi)星技術、無線電技術和微電子技術為代表的現代通信技術的突飛猛進,信息革命正朝著數字化、寬帶化、綜合化、智能化、高速化、全球化和人性化的更高階段發(fā)展,互聯(lián)網也已發(fā)展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傳播媒體。這一獨具聲像圖文并茂、受眾多向主和及時快速同步,集多媒體、互動式、實時性等特征于一體的新興媒體,開創(chuàng)了傳播領域的新紀元,也為漢語的國際傳播提供了一種更加便捷、更加有效的途徑?,F在,隨著漢語熱狂潮的興起,學習漢語的人越來越多,我們可以預見,互聯(lián)網即將成為漢語國際傳播過程中一支不容忽視的話語力量?;ヂ?lián)網具有強大的信息集聚功能,它的音頻、視頻、文字等可以為我們提供任何我們所需要的信息。同樣,通過互聯(lián)網,我們可以更好地將漢語傳播到國際上?,F在,隨著漢語熱的掀起,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人都很想學習漢語,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和其他因素的干擾無法來中國學習,而在這時,一些政府或非政府的人員就開始在網上創(chuàng)建一些漢語網絡學習課程,如網絡孔子學院等,向世界各地的人們介紹中國富有魅力的傳統(tǒng)文化以及漢語學習基本知識等,盡可能地滿足他們的需要,從另一層面上也推動了漢語的國際傳播。由此可見,在漢語國際傳播領域,互聯(lián)網正以其強大的內容優(yōu)勢、傳播優(yōu)勢、制作優(yōu)勢,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世界。
從總體上看,漢語大眾媒介與漢語國際傳播之間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漢語大眾媒介能夠極為有效地促進漢語的國際傳播,而漢語國際傳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漢語大眾媒介的發(fā)展,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在中華文化的傳播上都發(fā)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國開展?jié)h語國際傳播工作以來,世界各國人民了解中國、與中國加強合作的愿望日益強烈,對漢語學習的需求日益增長。而一種語言成為國際性強勢語言至少需要具備兩方面的條件。一是要有強大的國力——經濟、科技、政治等方面的強勢,形成語言傳播的推動力;二足要有良好有效的傳播途徑,比如采用各種各樣的新聞媒介提升語言聲望,形成對其他語言使用者的吸引力。
隨著中國實力的繼續(xù)增強,漢語熱也在不斷地升溫,我們的政府應該加大對漢語的傳播力度。而截至目前的種種實踐表明,借助各種新聞媒介進行漢語的際傳播與推廣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手段。所以,在漢語國際傳播的道路上,新聞媒介將會繼續(xù)充當其必不可少的角色。
漢語國際傳播,足一項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大事,其前提足世界人民對漢語及中國的亟待了解,其目的在于向全世界推廣漢語,并使世界各國人民了解中華幾千年的優(yōu)秀文化,最大限度地讓他們認識、認同、尊重中華文明,這樣既能促進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提高,又能為世界的和諧進步貢獻一份力量。而在當今的社會中,新聞媒介主導著社會的發(fā)展方向,特別是在新聞傳播比較發(fā)達的西方社會。所以,借助這種優(yōu)勢,我們可以把新聞媒介與漢語國際傳播結合起來,通過在國外設置一些媒介機構或者與國外主要媒體建立合作關系,為國外的漢語學習者營造一個了解中國、學習漢語的良好氛圍,成功地把漢語推向國際,走向世界。目前,隨著國際局勢日益朝著于我有利的方向發(fā)展,新聞媒介在推動漢語國際傳播的道路上正面臨著一個大好的發(fā)展機會,其前景足十分廣闊的。事物總足在曲折中前進的。漢語國際傳播的前途雖然一片大好,但通向成功的道路足曲折的,這就需要我們在整個過程中不斷進行探索,不斷嘗試,不斷求突破。同樣,漢語大眾媒介作為漢語國際傳播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途徑,在嘗試的過程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面對這些閑難,我們要及時總結,不斷改進,積累經驗,一步步邁向成功。
截至當前,種種現象表明,漢語大眾媒介在當前的漢語國際傳播過程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是一支重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