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軍,徐元光
(青島精神衛(wèi)生中心,山東 青島 266034)
探究腦血管意外后抑郁癥量表得分與CT表現(xiàn)
孫 軍,徐元光
(青島精神衛(wèi)生中心,山東 青島 266034)
目的 對腦血管意外后抑郁癥量表得分與CT表現(xiàn)進行探究。方法 將本院收治的腦血管意外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為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間收治,對上述患者的抑郁癥狀量表得分情況及CT表現(xiàn)進行比較。結果 大腦左半球受損后抑郁癥量表得分較右側高,其左半球前部損傷抑郁癥量表得分與左半球后部、右半球前部、右半球后部比較,均明顯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腦血管意外后抑郁癥的發(fā)生概率較高,臨床應當對患者的心理異常情況盡早發(fā)現(xiàn)與治療,將抑郁障礙防治的力度加強。
腦血管意外;抑郁癥量表;CT表現(xiàn)
抑郁癥是腦血管意外后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但是該病癥長期未受醫(yī)務工作者的重視,存在極高的漏診概率。緊張、焦慮、造型、易激動以及納差等均為該疾病常見的癥狀表現(xiàn),國外相關研究證實[1],若臨床針對患者的病情給予有效的治療,有利于對腦血管疾病的康復發(fā)揮促進作用。我院為探究腦血管意外后抑郁癥量表得分情況與CT表現(xiàn)情況,特抽選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50例患者進行比較研究,詳細內(nèi)容如下文所示。
1.1 一般資料
將在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受治療的腦血管意外患者50例選入研究中,上述患者中,男性與女性各占23、27例;平均年齡(61.37±2.16)歲;根據(jù)CT檢查中病灶的部位,后部損傷患者8例,左半球前部損傷患者10例,右半球前部損傷患者5例,后部損傷患者2例。
1.2 方法
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對患者的抑郁情況進行評估,由2名或以上的心理專業(yè)的醫(yī)務人員對患者進行評分,分值為0~74分。若患者的語言表達或者與家屬在交談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現(xiàn)明顯的厭世、悲觀現(xiàn)象或者存在頑固性的呵欠、出汗及呃逆癥狀即可判定為抑郁。
CT檢查:損傷前極至額極平均的距離用CT片中各損傷平面與前極至額極距離及其所在平面最大額極-枕極的距離之比加權平均數(shù)進行表示;若患者損傷前極至額極平均的距離在40%以下,即為前部病灶,若患者損傷前極至額極平均的距離在40%以上,即為后部病灶。
1.3 觀察指標
對上述腦血管意外患者的抑郁癥狀量表得分情況及CT表現(xiàn)進行觀察與統(tǒng)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文數(shù)據(jù)均經(jīng)過SPSS 20.0版進行處理,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腦血管意外后大腦左半球受損腦血管意外后抑郁癥量表得分明顯較右側高,P<0.05,詳細結果見下:
腦血管意外患者的抑郁癥量表得分為(25.73±4.56)分,其中大腦左半球損傷的腦血管意外后抑郁癥量表得分為(24.39±4.93)分;右側得分為(20.16±3.29)分。
(2)根據(jù)CT檢查中的病灶部位,左半球前部損傷患者腦血管意外后抑郁癥量表得分明顯較右半球前部、后部及左半球后部損傷患者高,P<0.05,具體結果如下:
左半球前部損傷患者腦血管意外后抑郁癥量表得分為(24.81±4.72)分,右半球前部得分為(20.39±3.83)分,后部得分為(20.41±3.76);左半球后部損傷患者抑郁癥量表得分為(20.52±3.7)分。
腦血管意外后抑郁癥是腦血管意外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通常在疾病發(fā)生半年至兩年內(nèi)出現(xiàn),該病癥的臨床表現(xiàn)多種多樣,抑郁程度較輕的患者常存在食欲減退、體重驟降、失眠、缺乏自信心等表現(xiàn);病癥重者則存在精神運動遲滯與身體不適等表現(xiàn)[2]。
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內(nèi)向患者普遍存在情緒不穩(wěn)定、悲觀等狀態(tài),其出現(xiàn)抑郁、緊張及焦慮情緒的概率較高。腦血管意外后抑郁癥可減慢患者神經(jīng)功能恢復的速度,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此外該病癥可將患者的精神壓力提升,進而導致其出現(xiàn)抑郁癥狀[3]。為此醫(yī)務人員應當及時對腦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調(diào)整,及時疏導患者的負性情緒,將其主動性充分的調(diào)動,進而將患者抑郁的傾向消除。CT是臨床對腦血管意外進行檢查與診斷較為有效的措施,不僅可以對病灶的性質(zhì)進行清楚的反映,而且可精準的定位病灶,并對病灶的容積進行準確的測量,對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指導。若患者的大腦左半球病灶與額極越靠近,則患者的抑郁量表評分越高,抑郁程度越嚴重。由于腦內(nèi)神經(jīng)遞質(zhì)存在分布不均衡的情況,多巴胺在左半球分布較多,且以前部為主,而右半球主要分布去甲上腺素與五羥色胺,左半球可抑制右半球的功能。若左半球發(fā)生出血或者梗塞,則可破壞其結構與功能,一定程度上將左半球對右半球功能的抑制作用減輕,使得右半球中的抑郁情緒大量釋放,進而誘發(fā)腦血管意外后抑郁癥。
本次研究中,大腦左半球受損后抑郁癥量表得分明顯高于右側,左半球前部損傷患者抑郁癥量表得分明顯高于左半球后部、右半球前部與后部,P<0.05。表明,腦血管意外后抑郁癥具有較為復雜的機制,臨床醫(yī)務人員應當重視該疾病,加強對患者的干預力度。
[1]陳國棟,儲照虎.急性腦卒中患者抑郁發(fā)生情況及相關因素研究[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5,40(1):43-46.
[2]王 萍,黃紅美,洪忠賢,等.心理支持治療對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的照顧者心理狀況的作用[J].中國臨床研究,2015,28(1):55-56.
[3]符惠芳.腦血管意外后抑郁癥狀群與病灶CT定位及軀體、心理、社會變量的關系探討[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5,14(16):1347-1351.
本文編輯:李 豆
R749.4
B
ISSN.2095-6681.2017.06.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