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巍
關鍵詞:數學;教學;后進生
數學教學中后進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學生思想、意志、品質、態(tài)度上的問題;有學校、班級的管理狀況、學風,教師的水平、品質和能力方面的問題;還有家庭、社會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但從教師和教學角度加以探析,其主要原因有: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少部分學生不能適應群體教學,學習上出現了障礙,學習態(tài)度消極,對自己失去信心,對學習失去興趣,對以后的學習帶來了更多的困難。學生學習基礎差,一方面是由于我們的教學水平低,另一方面是由于后進生形成原因的不同,在后進生轉化過程中,切忌眉毛胡子一起抓,應該有意識地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多種方法進行教育。根據我多年教學經驗,覺得“后進生”的“后20%”是暫時的,正因為他們現在的學習成績不很理想,才更需要老師的幫助。本文就如何轉化數學后進生談一點體會。
一、更新觀念,用多元智能理論來看待數學后進生
傳統(tǒng)教育中的數學后進生是指智力正常,在同類群體中,數學水平低下,數學學習能力缺乏,在數學標準化測試中失敗的學生。而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認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每個學生都擁有九種不同的智能,即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視覺空間智能、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關系智能、內省智能和自然智能。只是每個人的智能組合形式各異,優(yōu)勢智能領域不同而已,分數并不能代表一切,數學考試的分數主要反映的數理邏輯智能方面的情況,其他智能方面的才能得不到充分體現。因此,在多元智能視野中,傳統(tǒng)教育中所界定的數學后進生不再是難以轉化的差生,只要教師認真分析他的智能組合,發(fā)現優(yōu)勢智能,從而確定最有利于他們學習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數學后進生的學習興趣
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全面推進,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教師根據教材特點,結合課堂實際,找準知識切入點,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的問題情境,能大大激發(fā)數學后進生的學習興趣,引起他們探究的欲望,在探究成功事又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他們對數學的興趣。
三、善于發(fā)現教學后進生的優(yōu)勢智能領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數學后進生的形成往往源于自卑,認為自己沒有天,不是學數學的料,對自己自暴自棄,全盤否定,從而害怕數學,進一步就放棄數學。作為數學教師應用多元智能理論幫助他們認真分析。每一種智能都是每一個人必須的,同時使他們認識到人的潛能是無限的,每種智能代表每個人不同的潛能,這些潛能只有在適當的情境中才能充分發(fā)揮出來。數學教師應當認真研究,從每個學生不同的智能結構出發(fā),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教育內容和方法,幫助后進生將優(yōu)勢智能領域的特點遷移到弱勢智能領域中去,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由被動知識的接受者轉化為主動知識的學習者
傳統(tǒng)數學中把“教”局限于教師講授,傳遞知識,把“學”局限于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必須改變這種居高臨下的作風,從師道尊嚴的神壇上走下來,放下權威的架子,把自己看成是學生學習過程的“組知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才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讓數學后進生敢想敢說敢做,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學習的主動性得以充分發(fā)揮。同時數學教師應與學生多交流,多溝通,取得數學后進生的信任和尊重,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使數學后進生因喜歡數學老師而喜歡數學。
五、鼓勵數學后進生暴露思維過程
一般來說數學后進生對概念理解不準確,性質、定理理解不全面,他們往往用錯誤的方法簡化表達方式,或用一個正確的解法完成了某一個題卻不知為什么。語言是思維的載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數學后進生暴露思維過程,教學中要多問學生“你是怎樣想的”,“你的思路卡在哪里”,“這一步的理論依據是什么”,讓他們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教師才能發(fā)現問題之所在,便于對癥下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讓他們學會思考。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其理解能力也進一步得到深化,同時也找到了存在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更能做到有的放矢。
六、加強個別輔導,掃清數學后進生在學習中遇到的障礙,增強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
數學后進生往往基礎較差,但目前我國均實行的班級授課制,因材施教一般都不能落在實處,而數學后進生在學習中經常遇到困難,如不能及時掃清這些障礙,久而久之,勢必造成他們對數學喪失信心,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課余時間,加強對數學后進生的個別輔導,及時解決他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在個別輔導過程中應對他存在的問題認真分析,加強訓練的針對性。
七、更新評價理念,用發(fā)展的眼光評價數學后進生
對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重要的是還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學生的數學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這是全新的評價理念,改變了過傳統(tǒng)教學中只重結果的評價,重視學生在課堂是否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如是否積極思考,大膽質疑:重視對學生作業(yè)的評價,不僅判斷對與錯,還要從字跡是否工整,格式是否規(guī)范,來評價學生的情感與態(tài)度;從課堂和作業(yè)來看,注重學生的解題思路是否清晰,思維方法是否正確,來評價學生的過程與方法目標是否達到。教師應多作評價性評語,多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少批評訓斥,應從學生的數學能力,參與數學的積極性等不適時機地給予激勵性評價,有利于培養(yǎng)數學后進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總之,轉化數學后進生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只要數學工作者用多元智能觀來看待學生,用先進的教學理念來指導教學,用發(fā)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用一顆愛心來關心學生,做一個有心人,數學后進生必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