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森升
(安陽師范學院 經濟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中國金融部門交互影響效應的結構分析研究
李森升
(安陽師范學院 經濟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本文分別從需求與供給的角度,分析金融部門如何影響非金融部門以及其他部門如何影響金融部門,進而展開對金融部門交互影響效應的結構分析。得到結論如下:(1)直接消耗系數一直處于升降波動中,整體穩(wěn)定性差,但趨勢穩(wěn)定。(2)推動力系數大于影響力系數,推動力誘發(fā)系數非常小,表明國民經濟一個綜合單位的初始投入對金融部門的完全供給量較小,同時前向效應大于后向效應。
金融部門;交互影響效應;結構分析
金融部門是我國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部門,影響著其他部門,同時受其他部門影響,其中投入產出分析方法可以有助于部門之間的影響分析[1-3]。分析金融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影響效應的文獻主要集中在理論與實證分析兩方面[4-7],但從投入產出表的角度對金融部門進行靜態(tài)與動態(tài)的深入研究的文獻并不多見,為了體現(xiàn)最新資料,本文利用1995-2012年八張投入產出表分別從直接消耗系數、分配系數、影響力系數、感應度系數、推動力系數、金融部門投資的后向效應與前向效應等方面,對金融部門與其他部門的交互影響效應進行結構分析。
從需求與供給的角度分析金融部門如何影響非金融部門,以及其他部門如何影響金融部門,進而展開對金融部門交互影響效應的結構分析。
1.直接消耗系數
(1)直接消耗系數的變動
根據直接消耗系數計算公式
ai金融=Xi金融/X金融
(1)
可以測算單位金融部門直接消耗非金融部門產品與勞務的數量(價值量),根據數值大小可以得到歷年金融部門直接需求最高的5個非金融部門分別為:1995年:公用事業(yè)及居民服務業(yè)、貨運郵電業(yè)、文教衛(wèi)生科研事業(yè)、造紙及文教用品制造業(yè)與旅客運輸業(yè);1997與2000年:公用事業(yè)及居民服務業(yè)、造紙及文教用品制造業(yè)、商業(yè)、貨運郵電業(yè)與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屬礦物制品業(yè);2002年:社會服務業(yè)、房地產業(yè)、造紙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業(yè)、建筑業(yè)與旅客運輸業(yè);2005年:運輸郵電業(yè)、化學工業(yè)、機械設備、制造業(yè)與公用事業(yè)及居民服務業(yè);2007年: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yè)、房地產業(yè)、住宿和餐飲業(yè)、交通運輸及倉儲業(yè)與租賃和商務服務業(yè);2010年: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yè)、住宿、餐飲業(yè)與房地產業(yè)、租賃和商務服務業(yè)與交通運輸及倉儲業(yè);2012年:租賃和商務服務業(yè)、住宿和餐飲業(yè)、房地產業(yè)、造紙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業(yè)與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yè)。
總的說來,金融部門中間消耗的比例在1995-2012年變動趨勢是先上升,再下降,繼而再上升,由1995年的6.92%,到1997年38.26%,到2005年的52.19%,到 2012年31.05%,整體比例有向下變動的趨勢。從部門看,金融部門前向部門主要集中于制造業(yè)與第三產業(yè),其中公用事業(yè)及居民服務業(yè)、造紙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業(yè)與房地產業(yè)消耗最多。
金融部門對自身的直接消耗系數1995-2012年一直處于升降波動中,數值越來越大,對其他部門的中間消耗也是處于升降、降升的變動,這直接影響了直接消耗系數的整體穩(wěn)定性。
(2)直接消耗系數整體穩(wěn)定性
常規(guī)的測定系數穩(wěn)定性的指標有很多,為了方便比較,本文分別計算三個指標衡量金融部門直接消耗系數的穩(wěn)定性,分別是Theil's U、SWAD(Standardized Weighted Absolute Difference)與STPE(Standardized Total Percent-age Error)[8],這三個指標通常用來衡量矩陣之間的整體距離。為了研究需要,在原有的公式基礎上做了些許調整,其計算公式分別是:
(2)
(3)
(4)
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金融部門增加值1992-1995年、1995-1997年、1997-2000年、2000-2002年、2002-2005年、2005-2007年與2007-2012年增長速度分別為24.68%、69.87%、44.57%、75.10%、21.70%與35.03%,1995-2012金融部門增加值增長速度一直處于升跌波動中,2005年為112.71%,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增長。伴隨著金融部門發(fā)展,技術的提高,直接消耗系數隨之下降,但由于保險、證券市場低迷等原因又導致金融部門增速減慢,引起其直接消耗系數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可以預見,隨著國民經濟與金融部門的快速發(fā)展,其直接消耗系數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穩(wěn)定性會有所好轉。
2.分配系數
對于分析金融部門產出在各部門的分配情況,需要使用分配系數[9-10],公式為
f金融j=X金融j/X金融
(5)
計算可得單位產出消耗金融部門服務最多的5個部門依次是:1995年:化學工業(yè)、紡織業(yè)、食品制造業(yè)、其他非金屬礦采選業(yè)、農業(yè);1997年:化學工業(yè)、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yè)、機械工業(yè)、農業(yè)、紡織業(yè)貨運郵電業(yè)、農業(yè)、煉焦、煤氣及煤制品業(yè)、食品制造業(yè)、金屬制品業(yè);2000:商業(yè)、金屬制品業(yè)、化學工業(yè)、行政機關及其他行業(yè)與農業(yè);2002年:商業(yè)飲食業(yè)、公用事業(yè)及居民服務業(yè)、機械設備制造業(yè) 、金屬產品制造業(yè) 與化學工業(yè) ;2005年:批發(fā)和零售貿易業(yè)、交通運輸及倉儲業(yè)、房地產業(yè)、農業(yè)、建筑業(yè);2007年:交通運輸與倉儲業(yè)、電力、熱力的生產與供給業(yè)、房地產業(yè)、批發(fā)和零售貿易業(yè)與農業(yè);2012年:交通運輸及倉儲業(yè)、批發(fā)和零售貿易業(yè)、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yè)、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yè)、化學工業(yè)。
總的說來,房地產業(yè)、商業(yè)、化工業(yè)與農業(yè)消耗金融部門服務最多,金融部門服務主要用于各部門的中間使用比例超過80%。
3.影響力系數
影響力系數是從需求的角度分析金融部門對非金融部門的依賴程度[11-13],計算公式如
(6)
分子表示的是金融部門生產一個單位的最終產品對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完全需求量,即金融部門對國民經濟整體的拉動作用或影響力。若u金融大于1,表明金融部門對國民經濟非金融部門的依賴程度較大,該部門的發(fā)展是以其他部門的更快的發(fā)展為前提,同時對其他部門的發(fā)展起需求拉動作用;若u金融小于1,說明金融部門的發(fā)展具有相當的獨立性。
由表2可以知道,1995-2012年金融部門的影響力系數一直小于1,處于上下波動中,有明顯的下降,這說明金融部門發(fā)展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對非金融部門的依賴性不大,需求拉動作用比較小,且隨著國民經濟的發(fā)展與技術進步是逐漸減弱的。
圖1 金融部門歷年影響力系數、感應度系數與推動力系數
4.感應度系數
感應度系數是從供給的角度分析國民經濟各部門對金融部門的依賴程度或需求感應程度,表示金融部門對非金融部門的供給帶動程度,計算公式如下:
(7)
W金融j大于1,表明國民經濟各部門對金融部門的依賴程度大,要使國民經濟各部門有更好的發(fā)展,就應對金融部門優(yōu)先發(fā)展,從另一層面上講金融部門是屬于基礎產業(yè),若發(fā)展不好就會成為瓶頸產業(yè),從而阻礙國民經濟的整體發(fā)展。
由表2可知,1995-2005年金融部門的感應度系數整體大于1,但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這與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導致我國金融部門市場低迷有關,2007與2012年一直大于1,發(fā)揮其對其他部門巨大的供給帶動作用,但2005年金融業(yè)感應度系數為最小。
總的說來,金融部門感應度系數大于影響力系數,也就是前向聯(lián)系強于后向聯(lián)系,反映金融行業(yè)對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供給帶動作用要高于其他部門需求引起的拉動作用,體現(xiàn)了金融部門在國民經濟中基礎性作用。
5.推動力系數
利用列昂惕夫逆矩陣進行的結構分析,不管是列向分析還是行向分析,只能表現(xiàn)最終產品的拉動、帶動、影響等作用,它不能反映為推動作用。要反映某部門對國民經濟的推動作用必須通過完全供給系數矩陣來實現(xiàn),換言之,計算某部門的推動系數必須借助完全供給系數來計算。定義金融部門的推動力系數
(8)
在推動力系數計算的基礎上可以計算推動力誘發(fā)系數,公式為
(9)
表示國民經濟一個綜合單位的初始投入對金融部門的完全供給量,可視為金融部門的推動力。由圖2所示,金融部門的推動力誘發(fā)系數非常小,表明國民經濟一個綜合單位的初始投入對金融部門的完全供給量較小,同時也說明了金融部門發(fā)展的獨立性。
6. 金融部門投資的后向效應
金融部門投資的后向效應是指增加金融部門的投資引起非金融部門產品的需求,從而產生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總產出、增加值等一系列增加效應。本文利用投入產出的開模型分析金融部門投入產出對國民經濟各部門總產出的影響。
在開模型情況下計算投資增加對總產出的影響時,公式為:
ΔX=(I-A)-1ΔH
(10)
ΔX表示各部門總產出增量的列向量,(I-A)-1是列昂惕夫逆矩陣,ΔH表示用于投資各部門最終產品的列向量,ΔHj表示第j部門產品用于新增投資的數量。分別測算1990-2007年金融部門增加1億元對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后向效應,如圖2所示,整體看來,總的后向效應持續(xù)下降,由1995年的10.8215億元,到1997年的3.2656億元,到2012年1.798億元。其中1995-2000年金融部門投資增加影響最大的部門分別是公用事業(yè)及居民服務業(yè)、商業(yè)與化學工業(yè);1997年分別是社會服務業(yè)、化學工業(yè)與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yè);2000年分別是機械設備制造業(yè) 、公用事業(yè)及居民服務業(yè)、運輸郵電業(yè) ;2002年分別是: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yè)、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yè)、化學工業(yè);2012年分別是:造紙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業(yè)、化學工業(yè)、住宿和餐飲業(yè)。這與影響力系數分析結果一致。
7. 金融部門投資的前向效應
金融部門投資的前向效應是指增加金融部門的投資引發(fā)對非金融部門的投入,從而使國民經濟各部門總產出、增加值等效應。開模型情況下計算公式如下:
總產出:ΔX=ΔH(I-F)-1
(11)
增加值:ΔG=ΔH(I-F)-1V
(12)
其中是分配系數矩陣,表示投資各部門總產品的行向量,表示增加值率對角矩陣。分別測算1995-2012年金融部門增加1億元對國民經濟各部門總產值與增加值的前向效應如圖3所示,整體看來,總的前向效應在2000年以前以緩慢穩(wěn)健的速度上升,2000年遇到拐點為1.6807億元,增長速率上升,到2007年又是一拐點為3.3683億元,速率稍有減慢,但持續(xù)上升;金融部門新增投資對增加值的總的前向效應變化趨勢與總產值類似,當然影響幅度小于總產值的前向效應。
圖2 金融部門投資引起前后向效應
從平均影響效應看,1995-2012年金融部門投資新增加1億元對國民經濟各部門總產值的后向效應為3.7482億元,總產值的前向效應為2.1808億元,增加值前向效應為1.0239億元,概括地說金融部門新增投資在1999年左右以前后向效應大于前向效應,2005-2010年期間前向效應大于后向效應,而且不難推斷以后的發(fā)展趨勢也是如此。
本文利用最新的投入產出表對1995-2012年金融部門直接消耗系數與其交互影響效應的結構進行分析,得到結論:
(1)1995-2012年金融部門直接消耗系數一直處于升降波動中,整體穩(wěn)定性差,具有趨于穩(wěn)定的趨勢。
(2)金融部門服務用于各部門的中間使用比例超過80%,感應度系數大于影響力系數,推動力誘發(fā)系數非常小,表明國民經濟一個綜合單位的初始投入對金融部門的完全供給量較??;2002年以前后向效應大于前向效應,2002-2012年期間前向效應大于后向效應,表明中國金融部門提供的資源、服務供不應求,金融部門必須繼續(xù)長足發(fā)展才能滿足我國經濟建設及對外貿易中資金的需要。
[1]郭菊娥,邢公奇,李琦.中國金融發(fā)展對經濟增長影響效應的投入產出分析[J].Management Review,2011(12):43-50.
[2]王耀中.談金融投入產出表的編制[J].天津市財貿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4):17-19.
[3]郭菊娥,祝坤福,白冰洋.金融投入占用產出交互影響效應的理論與實證研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4,(4)7:618-623.
[4]金德環(huán),田大偉.上海金融保險業(yè)的產業(yè)關聯(lián)度研究—基于投入產出表的實證分析[J].上海金融,2006,(12 ):12-15. 3.
[5]陳維禮,鄭珍遠.福建省金融服務業(yè)的投入產出分析[J].統(tǒng)計與信息論壇,2013(22)6:3-9.
[6]羅軍.中國金融保險業(yè)的投入產出分析[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0)3:39-4.
[7]馬常青.甘肅省金融產業(yè)投入、產出與經濟增長的動態(tài)分析[J].甘肅金融,2015,(12):59-61.
[8]Liptein,B.Test marketing: a perturbation in the market place,Managenent Science[J],se-rises B,14,437-448.
[9]Rogerson,P.&Plane,D.(1984),Modeling temporal change in flow matrices, Paper of the 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J].54,147-164.
[10]彭志龍,劉起運.中國投入產出理論與實踐2007[M].北京: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09:497-499,515-522.
[11]許憲春,劉起運.中國投入產出分析應用論文精粹[M].北京: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04:76-77,341-3444.
[12]劉起運,彭志龍.中國1992-2005可比價投入產出序列表及分析[M].北京: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10:54-56.
[13]劉起運.關于投入產出系數結構分析方法研究[J] .統(tǒng)計研究,2002,(2): 40-44.
[責任編輯:董士忠]
2016-08-24
本位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4YJC910001)、河南省科技攻關計劃(社發(fā)領域)項目(162102310384)、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研究項目(15A910001)的階段性成果。
李森升(1983-),男,河南安陽人,經濟師,研究方向為宏觀經濟統(tǒng)計。
F2921
A
1671-5330(2016)06-0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