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wèi)國
摘要:全民健身是增強全民體質、提高全民素質和健康水平的重大舉措,學校體育具有推進全民健身實施的作用,二者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學校體育直接影響到全民健身能否順利實施,同時全民健身對學校體育的改革具有促進作用。為了有效的指導全民健身活動,推動社會成員的健身意識和行為的形成,此文探討學校體育存在的弊端,提出推動學校體育在思想觀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等諸多方面的改革一些觀點。
關鍵詞:全民健身;學校體育;改革
全民健身關系到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全民族素質,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全民健身與學校體育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作為全民健身重點的學校體育,必須把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作為學校體育的目的,從而達到與全民健身共同的需求。
一、學校體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校體育只是傳授運動技術和技能,沒有傳授健身知識技能。學校體育不是直接的身體鍛煉過程,體育教學不等于健身運動,單靠學校體育解決不了增強學生體質問題。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雖然是以增強學生體質為名,卻在長期的實際教學中,花大量的時間傳授運動技術和技能。運動教學只是體育教學的一個部分,從本質上講,體育教學過程是系統(tǒng)運行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通過確定目標、激發(fā)熱情、理解內容、反復練習、糾正錯誤等環(huán)節(jié)組成的。把體育教學過程看成是傳授、學習健身知識技能的過程,是不正確的。改變體育教學過程,用來傳授、學習健身知識技能尤為必要。
2、學校體育單純地利用某一方法開展教學。學校體育經常是單純地利用某一方法開展教學,然而無論這種方法有多前衛(wèi),就像我們不能只用筷子但沒用碗吃飯一樣,最終是無法解決體育教學的“溫飽需要”的。因此,要在實踐的基礎上把多種方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科學的方法體系。進一步豐富課程內容,使必修課、選修課、課外活動和校外活動互相協(xié)調配合。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特點和所處的地域的差異,因地制宜地制定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使這些科學的方法更好地指導實踐教學工作。
二、學校體育改革的基本思路
1、轉變教學觀念。當今的體育教學過程以教師為主導,忽略應以學生為主體,形成“老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學生只會跟著教師進行模仿練習,沒有摸索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這種傳統(tǒng)當然體育教學方法,不利于當前社會人才的培養(yǎng)。因此,在體育教學改革中,需要轉變教師的教學思想,使學生從變被動式學習改為主動式學習。主動式學習,使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都能充分發(fā)揮出來,學生從被動變?yōu)橹鲃?。只有進行了改革,采用合適的心得教學方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充分調動起來,成為課堂的主人,才能更好的學習并理解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達到終身健身的目的。
2、改變教學重點,重視體育能力的提高。終身全民健身的實施對學校體育提出更高的要求:除增強學生的體質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能力,使其學習科學的健身方法,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一直以來,體育教學過度強調運動技術的盡善盡美,技術難度大,學生又有個體差異,整體的學習熱情不高。如何讓學生動起來,在活動中找到樂趣,通過學習和經驗的積累達到樂教與樂學的結合,使學生掌握健身的知識、體育的技能,提高學生的全面的體育素質。
3、改變教學形式。當前,我們以“下課”作為體育活動的結束。要改變這種思維習慣,使“下課”成為另一種體育活動形式的開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拓展有限的體育課。要做到與生活相結合、與家庭相結合,使體育課的內容延伸到學生的課外,延續(xù)到學生的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之中。這就需要教師認真研究學生、分析學生特點,認真研究教材、靈活變通,提高體育教學的活力。此外,還應建立學校與家庭,學校與社會之間的聯(lián)系,及時了解學生各個時期的動態(tài),解決學生在各個時期遇到的困難,引導他們走健康向上的體育之路,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的習慣。學校體育教育不僅要與學生未來的事業(yè)相聯(lián)系,而且還應成為他們走上社會后的職業(yè)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健康生活和節(jié)假日生活的重要內容。所以需要從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向以課堂和課外相結合,多種體育運動形式并存的教學方向的轉變。
4、教學內容生活化。學校體育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需要在教學內容上轉向適合學生特點的生活體育和娛樂體育,既使學生享受體育的樂趣,又使學生掌握合理利用閑暇時間進行體育活動的方法。由于影響人體健康的因素涉及遺傳、營養(yǎng)、環(huán)境、生活方式、心理等諸多因素,因此,學校體育傳授的知識多向這些方向靠攏,為學生的終身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教材更新和教學內容改革過程中要側重與健康相關的教學內容,教材體系多從促進大眾健身角度來考慮,實踐性與知識性相結合、加強健身性與文化性相結合、不失時機地引入生活當中,從而保證在學校體育與全民健身之間形成教材體系。
5、教學方法多樣化。在體育教學中要強調根據學生特點,把“學”字作為重點,放在增強學生體質上,“教”作為輔助,為學生健身提供服務。教師在明確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的同時,側重于將體育過程和結果緊密結合,樹立身、心、群的三維綜合評價觀,建立以體質教育、健身目的為核心的體育考試機制。
三、結語
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學生素質整體水平的提高是衡量教育質量的依據,所以學校體育的發(fā)展與改革也必須始終圍繞著這個目標進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我們所確定的教育和培養(yǎng)人才的目標。全民健身賦予了學校體育嶄新的素質教育內容,既為學校體育的改革提供了基準點,也為學校體育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新的契機。學校體育改革的深入進行也將推動全民健身運動的蓬勃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全民健身計劃文件匯編[M].江蘇省體育運動委員會,1996,5.
[2] 孫洪濤.論全民健身與普通高校體育改革][J].全國群眾體育論文報告會論文匯編,2000,5.380-390.
[3] 王志蘇.普通高校體育課程設置的幾個問題[J].體育與科學.1999(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