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它的課本為我們的思想教育提供了內(nèi)容豐富、形式優(yōu)美的文本。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優(yōu)秀的革命傳統(tǒng)、遠大的共產(chǎn)主義理想、熱愛科學的思想等等,幾乎所有的思想教育內(nèi)容在這里都有包含。
一、運用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來進行思想教育;
語文學科的思想教育滲透較其它學科的特殊優(yōu)勢,在于其教學內(nèi)容以文學作品為主。這些作品中的政治傾向、思想觀點、品德情操等,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滲透感染和陶冶作用。這種作用是直觀的、形象的、整體的,對學生的影響深遠。學生學習了這些課文,一方面感受到祖國的語言文字美,從而激發(fā)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使學生產(chǎn)生與具體的道德形象相聯(lián)系的情緒體驗。像這樣的文章在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如“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桂林山水》,四季如畫的《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些文章語言優(yōu)美動人似甘醇的美酒沁人心脾,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絕好素材。五年級課文《落花生》中有這樣的句子:“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出來才知道”。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反復地朗讀,能使學生有所感悟,對落花生產(chǎn)生敬佩之情,同時也使學生明白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個道理。這種直覺的情緒體驗,為品格的內(nèi)化和健康道德認識的形成做了準備,在情感上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與作者同喜同悲,同愛同憎,往往能收到震撼心靈的效果。
二、運用文人物塑造來進行思想教育;
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一些思想性很強,人物形象塑造很突出的文章。教師要善于把握這些人物形象的人格美和品質(zhì)美,用它來震撼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比如六年級課文《詹天佑》,這篇課文第三段寫飽受帝國主義欺凌的中國工程師詹天佑不怕帝國主義國家的嘲笑,敢于接受這項艱巨的任務,為中國人民“爭了一口氣”,不正是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表現(xiàn)嗎?教師在導讀第三段時,要結合具體內(nèi)容,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教師在導讀第四自然段“勘測線路”時,可引導學生學習詹天佑對工作嚴肅認真、遇困難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風。在導讀五、六自然段“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領悟詹天佑高超的智慧、卓越的才能和獨特的創(chuàng)舉,進一步感受支配詹天佑行為的強大動力是對祖國衷心的熱愛,引導學生談我們從詹天佑身上學到了什么,這樣就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營造氛圍,帶動情感進行思想教育主陣地;
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些是抒情性比較強的文章。這些課文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個感人的場面,營造了一個個感人的情境。在進行這類文章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再現(xiàn)文章的場面和情境,發(fā)掘其中的思想情感因素,讓學生受到健康情感的熏陶,完成思想教育。
四、掌握文章的語言、結構特點,在思辨中進行思想教育;
學科學、愛科學,培養(yǎng)科學的思維方法,也應是思想教育中之要義。不容諱言,在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的能力和方法上,過去我們有所忽視。小學語文課本為我們這方面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范本。這些文章的特點是敘述語言和篇章結構的邏輯性都比較強,在邏輯嚴密、結構清晰的敘述推理中向?qū)W生介紹科學知識。但同時,這類課文的結構和內(nèi)容往往又是比較抽象、枯燥的。怎樣把這類課文講得具體生動,讓學生聽得清楚明白,就成了我們首先需要考慮的事。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動畫演示、繪制示意圖和制表等形象化的手法,把其中的邏輯關系和邏輯推理的思維方法具體地傳授給學生。
五、運用詞句的訓練進行思想教育;
詞句教學是閱讀理解的關鍵所在,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教學活動中,借助對關鍵詞句的理解,把思想教育滲透其中,能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對于含義深刻的句子,要體會出它所表達的意思和思想感情,就要緊緊抓住并突出課文的重點句子,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運用討論和比較等方法,講清深層內(nèi)涵和蘊意,使學生深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學會朗讀表演中進行思想教育;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而朗讀則是語文閱讀教學中經(jīng)常要運用到的教學手段,它應該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更好地發(fā)揮它的思想教育作用。如教二年級課文《好孩子》,這篇課文語言生動形象,人物性格鮮明,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的好課文。在教學中,教師可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進行指導,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不同人物的感情,琢磨朗讀的語氣、技巧,動情地讀出奶奶問話時那種奇怪、驚訝的語氣。奶奶問小玲和京京的話,雖然都是疑問句,但感情色彩不一樣,她問小玲時是疑惑不解;問京京時除了奇怪以外,更多的是心疼。小玲和京京回答時說的話,語氣也不一樣。小玲忘了帶傘,身上一點兒也沒濕,答話時要讀出高興的語氣;帶了傘全身濕透的京京回答時,心里很坦然;而奶奶笑著說的話,則要讀出夸獎的語氣。這些都讓學生細細體味,讀中悟情會意,讓學生從人物對話中體會到一種互相關愛的意識,一種互相幫助的美,使學生懂得小伙伴之間要團結友愛。因此,通過讀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欣賞優(yōu)美的語句,另一方面又自覺地接受思想教育。學生能夠在理解課文的同時受到感染和熏陶,提高學生的語感能力,讓學生體會到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思想教育,并受到極大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