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階段是人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大腦結構和機能發(fā)展尤為旺盛,可塑性很大,是培養(yǎng)人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習慣對人的生活、學習以至事業(yè)上的成就都至關重要。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則說:“習慣養(yǎng)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yǎng)成不好,終身受其累?!倍鴱膬和硖攸c來講,幼兒時期的可塑性很大,是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容易養(yǎng)成好習慣,也容易養(yǎng)成不良習慣,但及時糾正也比較容易。所以,幼兒時期,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最重要。而作為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應該做好幼兒學習、教育的引路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
一、建立一定的行為規(guī)則
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只有讓幼兒不斷重復進行各種良好行為,積累各種良好習慣,才能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作息、禮貌、衛(wèi)生、學習、勞動等方面,家長及教師應嚴格管理教育,及時提出正確合理的、必要的行為規(guī)范,讓他們知道那些可以做,那些應該做,便于幼兒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把規(guī)則和幼兒必須養(yǎng)成的習慣聯(lián)系起來,貫穿于日常生活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如:吃飯和做游戲時不推不擠,搭積木時不能爭搶,餐前要保持安靜等,為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在餐前,都要求他們自己洗手。在幼兒園日常的行為習慣教育中,老師要持之以恒,對幼兒及時進行提醒引導,使之形成良好的性格和習慣。俗語中有:“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庇變簳r期形成的行為習慣,將影響其一生,所以在幼兒教育活動中,教師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規(guī)范教師自身行為習慣,做好表率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行為習慣,只有自己的行為習慣合乎規(guī)范,才能更好的教育幼兒,因為教師的言談舉止時刻影響著孩子。我對自己的行為習慣提出來具體的要求,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幼兒有模仿的對象,給幼兒進行良好習慣示范,成為幼兒學習的榜樣。對初入園的小朋友,他們任性、不懂道理,空洞的說教不起任何作用,這時對幼兒的教育,主要靠教師言傳身教的示范教育。例如:在禮貌教育中,我堅持用好禮貌用語,可能在開始的幾周里不見什么效果,久而久之,他們就學會了問好,做了錯事時會不經意間說“對不起”等良好的習慣;在進行衛(wèi)生習慣的教育中,幼兒都會隨地亂丟垃圾,我就會主動的把垃圾撿起來送到垃圾桶里,同時告誡幼兒不要隨手亂丟垃圾,有垃圾一定要丟進垃圾桶,經過一段時間的言傳身教,幼兒都會很自覺地養(yǎng)成不亂丟垃圾的好習慣。
三、信任孩子,與孩子成為好朋友
記得在一次教學活動中,吃中餐前,我提醒每位小朋友進餐前要先去洗手,我無意中看到一位小男孩一直在座位上不肯動,我就故意問:“小朋友們,都洗手了沒有?!庇幸粋€小朋友直接大聲說出那個沒有洗手小男孩的名字,說他沒有洗手,我當時就把那個小男孩叫到身旁,鼓勵他說:“你看其他小朋友手洗的多干凈,你肯定也能把手洗的很干凈”,于是他就主動走到洗手池邊,挽起袖子,把小手洗得干干凈凈,我就說:“小朋友們,我們給他掌聲,好不好”,在我的夸獎與鼓勵中,他的眼神中分明流露出了一種自信與自豪。其實每個孩子都希望獲得他人的肯定和信任,所以,作為幼兒園教師,我們應該給予幼兒更充分的信任,絕對不能放棄對任何一個孩子的信任,應該努力走到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想方設法采取恰當的教育措施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良好的發(fā)展。例如,用充滿信任的眼神和肯定性的語言給他們以積極的心理暗示,尤其是對那些一時難以適應集體生活的孩子。當我們給予他們充分的肯定和鼓勵時,我們也許就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四、是注重與家庭合作,慢慢改變幼兒的不良習慣
一個人的性格與幼年所受的家庭教育有著密切關系,家庭教育是給孩子打基礎的教育,父母的為人處事、言行舉止將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就是第一任課堂,家長應該上好第一堂良好習慣的課程。培養(yǎng)幼兒在生活中的習慣,很好的分清習慣的好壞,在園教師應該以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為宗旨進行各項活動,充分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習慣;家長應與老師經常聯(lián)系配合,家園共育以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為目標,對其不良行為提出改正的方法,給予幼兒家園一致的教育。
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離不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會教育。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在循序漸進中慢慢形成的,只要我們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地堅持常規(guī)培養(yǎng),就一定能讓我們的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為孩子的未來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