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人類社會科學的一門重要學科,是人們相互交流文化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語言文字的規(guī)范,也是一種文化藝術(shù),同時又是我們用來積累和開拓精神財富的一門學問。語文教學活動的目標是由教師和學生相互協(xié)調(diào)、共同促進而實現(xiàn)的。
強化“聽”的訓練
小學階段課堂教學占據(jù)了學生聽話訓練的絕大部分時間,因此教師要特別珍惜課堂教學中的聽話訓練。
激發(fā)聽覺,從而引發(fā)學生思維。語文教師要具備較高的教學素養(yǎng),同時也要有良好的教學習慣。教師的語言表達要生動、流暢,課堂內(nèi)容要豐富,方式要多樣化。一旦教師的語言有了感染力、號召力,就能引起學生主動進行聽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聽話興趣,慢慢地學生良好的聽話習慣就能得到培養(yǎng)。眾所周知,耳朵是我們感知事物或獲取信息最方便、最快捷也是最全面的感覺器官。所以,我們要好好地利用耳朵的功能服務于大腦,從而更多更廣地汲取材料、充實情感、滿足思維。
加強對學生聽話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的訓練及培養(yǎng)。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有意識聽話來加強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信息,如可以采取提問或聽述訓練,提高學生的瞬間記憶力。像中學語文教材中的記敘文、論述文及小說、戲劇等體裁的作品,文章篇幅雖長但內(nèi)容簡單、語言豐富,是培養(yǎng)聽話訓練的好素材,上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簡潔、準確、生動的語言來概括文章的重點內(nèi)容,而其他同學則聽是否恰當。
規(guī)范“說”
要讓學生敢說話,培養(yǎng)學生說話的勇氣。小學生因為生理、心理因素的影響,有的不愛說話或不敢說話,有的敢說話卻只言片語、結(jié)結(jié)巴巴,這就需要老師多提問來訓練勇氣,要加強對膽小、有心理障礙的學生的交流訓練,引導、鼓勵和表揚他們多說話。
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豐富學生的說話內(nèi)容。有些學生作文很好,可是不善于言談;有些同學作業(yè)非常認真,正確率很高,但上課一提問,他便“沉默是金”。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口語的訓練和復述能力的培養(yǎng)。
加強閱讀訓練
閱讀是一種智力活動,也是人類特有的一種復雜的高級的心理活動,是人們學習、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手段。閱讀訓練有助于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和寫作能力的提高。
朗讀是最重要、最經(jīng)常的閱讀訓練,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式,是語文閱讀教學中一項最基本的活動,應該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而誦讀有利于學生積累知識,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可以采用多種途徑優(yōu)化學生的朗讀訓練:講讀課文前,讓學生帶著課后思考題輕讀思考,繼而讀通讀懂課文;講讀課文中,邊講邊指導朗讀,老師再用親切真誠的語氣來范讀,然后指名讀,再討論理解,最后全班表情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綜合訓練——學習“寫”
寫作教學是一種綜合訓練,它既能從語言方面訓練學生,也能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又能從思想認識方面訓練學生思維,加深對生活的理解、感受。作文教學關鍵在于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培養(yǎng)寫作興趣。教師要多鼓勵學生摘抄、背誦好詞佳句甚至好文章。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學著寫,引導多動手寫作。進行課堂作文練習時要及時評改作文,多表揚寫作有進步的學生。
指導學生立意、布局、謀篇,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寫作。記敘文要做到條理清楚、詳略得當、表達生動感人;說明文要力求做到說明的順序跟事物本身條理一致,要跟人們認識的過程一致,選擇適當?shù)恼f明方法,要有確切的事實依據(jù);議論文要立意準確、新穎,論據(jù)充分、具體、有說服力,結(jié)構(gòu)嚴謹,邏輯性強,便于讀者理解。
總之,“教無定法”,語文教學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熟練地掌握理解語言的能力并且要達到精確地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為自己、為社會服務。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非一朝一夕之事,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選擇合適的教法,持之以恒,一步一個腳印地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