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宮園園 鄧春芳
摘要:稅務會計是近幾年來會計專業(yè)新設的一門課程,但是由于其知識內容介于稅法和會計之間。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教師對知識的傳授都需要講究方式、方法,否則很難滿足企業(yè)對人才的需要,以此為出發(fā)點,研究稅務會計的若干教學方法改革。
關鍵詞:稅務會計;教學方法;改革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7.097
隨著企業(yè)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更多元化的發(fā)展,高校對會計專業(yè)的課程體系進行了改革,增加了稅務會計課程,但通過幾年的教學反饋,發(fā)現(xiàn)學生畢業(yè)后所掌握的知識不能滿足企業(yè)的用人需求,因此通過調查企業(yè)需求和畢業(yè)生稅務會計知識反饋情況,對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方法改革如下。
1稅務會計教學改革的現(xiàn)狀分析
1.1課程教材的局限性與時效性
稅法與稅務會計的依據(jù)是現(xiàn)行的稅收法律制度,而稅收法律制度的主要功能一方面是聚集財政收入,另一方面是調節(jié)經濟、公平收入分配,所以為了適應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國家必須不定時的出臺更加適合經濟發(fā)展需求的稅收法律制度,以滿足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等目的,因此稅法的時效性和政策性就變得更為顯著。但是,這也使得上課教材常常趕不上新稅收法律制度的變化,造成教材中依然存在一些已經滯后或者根本無用的內容,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1.2教學內容方面存在的問題
我校稅務會計教學的主要內容分為三個方面:一是稅法的基本規(guī)定和各稅種的計算;二是各稅種的賬務處理;三是各稅種的納稅申報工作。綜合來看,這三個方面雖都有涉及,但是各稅種的計算部分所占篇幅較大,且各稅種的賬務處理方面內容又與財務會計的內容重復率高,最后,納稅申報的教學內容雖被列入教材里,但常常由于課時的限制和沒有具體實踐案例無法重點講授或無法講授,也沒有涉及納稅申報表的填寫部分,不會進行納稅申報,直接影響課程的教學效果與質量。
1.3教學手段單調,教學方法單一
稅務會計是一門以稅法為準繩,以財務會計制度為基礎的新興學科,它具有非常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但就目前的教學方法而言,大多是教師課堂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缺乏實踐操作和案例講解,且由于課時的關系,教師上課過程中只能盡量講授一些基礎理論知識,并沒有足夠的課時安排案例教學和實務操作,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種傳統(tǒng)教學方式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效果。
1.4沒有和職業(yè)導向聯(lián)系
稅務會計是稅務方向的一門專業(yè)課,更是近幾年才在高校開設的學科,開設的主要目的在于豐富財稅專業(yè)的學科建設和培養(yǎng)企業(yè)所需要的,能夠直接上手工作的稅務會計人員,但是在教學中并沒有以職業(yè)位導向,分析企業(yè)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也更沒有以職業(yè)為導向去培養(yǎng)稅務會計專業(yè)的學生。
2稅務會計教學改革實施方法
2.1編寫稅務會計教材,同步稅法知識內容
為了解決稅務會計教材內容時效性的問題,計劃年內編寫適合我校學生學習又與時俱進的稅務會計教材,教學內容體系仍然以三個核心內容為基礎:一是稅法的基本規(guī)定和各稅種的計算;二是各稅種的賬務處理;三是納稅申報。但是在編寫中可以適當縮減各稅種計算的教學內容(該部分內容在稅法教學中已深入學習過);增加各稅種的賬務處理案例,讓學生在掌握稅法知識的基礎上更多的進行稅務會計案例學習;同時要增加納稅申報表填寫案例,讓學習掌握納稅申報的工作流程和如何進行納稅申報。
2.2重新分配教學內容,加強學生學習薄弱環(huán)節(jié)
通過分析企業(yè)對稅務會計人員的需要和畢業(yè)生稅務會計工作問卷調查反饋情況,重新分配教學內容,把更多精力放在賬務處理和納稅申報中,在授課過程中要以稅法為準繩,以會計準則為基礎,把重點內容以模塊化的形式進行分解,先稅務會計工作流程,再把每個工作流程中的知識內容拿出來逐一分析,讓學生充當企業(yè)的稅務會計工作人員,在情景中學習。
2.3多元化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2.3.1項目教學法
原來按部就班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新時期的教學需求,我們需要把各個分散的知識進行綜合整理和分析,把所有知識都串聯(lián)起來,讓學生的學習更有連續(xù)性。項目教學法是解決現(xiàn)存問題的好方法,因此根據(jù)問卷調查形成的稅務會計教改方案開展項目教學法,首先把企業(yè)各稅種的納稅申報等做成一個項目,其次選擇一個一般納稅人企業(yè)并圍繞項目內容以該企業(yè)實施教學。告訴學生如何辦理稅務登記、如何做會計處理、在哪里辦理納稅申報、需準備哪些資料,按什么流程操作等知識點。學生是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相關知識,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性。
2.3.2教學做一體教學法
教學中經常有學生學習完稅法和稅務會計課程后對具體實操過程中的細節(jié)提出疑問,比如在會計模擬實訓中做賬時不知使用增值稅發(fā)票中的哪一聯(lián)、納稅申報時不知如何填寫申報表等實操問題,為了解決學生學完理論不會實踐的問題,可以開展教學做一體教學法,在各稅種理論教學完成后插入企業(yè)綜合報稅案例,以便教師在專業(yè)理論知識點的教學過程中,適時的將有關實踐的內容進行說明,將專業(yè)實踐教學課堂化,實現(xiàn)課堂與實習一體化。這樣學生就能更深入的掌握各稅種從分散的原始憑證到最終對納稅申報表數(shù)據(jù)進行判斷和歸集處理的過程,這種過程涉及到稅法條文和會計核算等多方面知識和技能,需要邊學邊做或邊做邊學,教學做相互交叉,學做合一,使學生具有堅實的理論知識和過硬的實踐技能。
2.3.3分角色實訓法
稅務會計知識內容多、知識點細小,按照課時分配根本無法逐一實踐各個稅種,尤其是做到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各稅種的實踐工作,而且各項任務工作量都很大,根本沒有足夠的課時讓學生獨立完成每個項目,且教學效率和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都會大打折扣。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事先將學生以8人為一組進行分組,然后讓每組成員模擬企業(yè)員工選擇自己的工作崗位,最后各小組成員交替扮演不同角色共同努力完成項目工作任務。這樣的分角色實訓有利于學生在工作中進行換位思考,也有利于學生從不同角度得到技能的全面訓練。
2.3.4案例引導分析法
除了在每一個項目理論內容結束時增加綜合案例進行分析講解外,可以制作稅務會計案例集,教學案例包括用于辦稅業(yè)務指引的實用案例、違法處理的警示案例和納稅籌劃的提升案例。根據(jù)教學進度挑選合適案例進行分析,以便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在各項目開始時,可以選擇一些法律警示案例進行分析,提升學生對該項目的求知欲,進而為以后的項目內容學習做鋪墊,同時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把作業(yè)以案例的形式布置下去,讓學生學會自己獨立思考,獨立完成稅務會計工作,通過案例學習能夠較好地引導課程內容的展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稅務會計教學改革刻不容緩,不管是教材內容,還是教學方法、手段都急需改革,本文在充分調查了企業(yè)對稅務會計工作需求的基礎上,找出原有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逐一提出解決對策,以期為今后的教學提供更為靈活有效的方式和方法。
參考文獻
[1]劉靜宜.稅法與稅務會計教學改革淺探[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8).
[2]謝楓.《稅務會計》教學困境及化解探討[J].中國稅收教育研究,2013.
[3]趙文捷.淺析稅務會計教學改革[J].財會研究,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