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敏
摘 要: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班主任在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過程中起著導師的作用。但是,因為班主任工作辛苦、繁雜、責任重大、工作難做,特別是在農村的初級中學,由于住校生多,班主任工作就更困難、責任更大,所以很多教師都不愿當班主任。
關鍵詞:農村初中;班主任;管理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班主任在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過程中起著導師的作用。但是,因為班主任工作辛苦、繁雜、責任重大、工作難做,特別是在農村的初級中學,由于住校生多,班主任工作就更困難、責任更大,所以很多教師都不愿當班主任。筆者認為,班主任工作雖然難做,但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去做,也一定能做好。下面就如何做好農村初中班主任工作與各位同仁切磋。
一、要創(chuàng)新班級管理理念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各種文化的交流不斷增加,社會信息環(huán)境也出現(xiàn)了新的變化,除了教師和書本是信息來源外,電影、電視、網(wǎng)絡、報刊雜志都是學生易接觸到的信息源。這些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視野,也使學生的思想復雜化。初中生辨別是非能力較差,抑制力薄弱,模仿力極強,他們很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早戀、上網(wǎng)、交友、打群架、喝酒、吸煙、逃課等現(xiàn)象在農村學校開始蔓延。再加上農村孩子的家長大部分素質較低,不能給孩子們正確引導,家長對孩子們的學習不抱希望。在20世紀80年代只要考上學,就會有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而如今大學畢業(yè)不分配工作,令家長很失望,供孩子上學的愿望不強烈。因此用當年的方法管理現(xiàn)階級的學生是行不通的。在新的社會背景和教育要求下,班主任應時刻注意外界不良因素對學生的影響,不僅要了解每一個學生,還要了解學生的家長及外界環(huán)境,了解社會發(fā)展的基本狀況,把握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趨勢,加強新的教育理論的學習,使自己的思想認識發(fā)生轉變,并將新的教育理念轉變成自己的班級管理信念。
二、班級管理要做到以人為本,注重人文關懷
1.對班級所有學生要一視同仁,不能有所偏愛。
對班級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不能有所偏愛,這一點對班主任來說至關重要,學生在這方面也是看得非常重的。如果偏愛某個學生,那么其他學生就會有看法,心里會產生不滿情緒,對班主任布置的任務自然就會有抵觸情緒,進而有可能會導致師生關系惡化。所以作為班主任,對班上的學生,不管是成績好的,還是差的;聽話的,還是調皮搗蛋的;男生,還是女生等都必須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不能有所偏心。只有這樣,班主任才會在學生面前樹立起威信,學生有什么心事才會向班主任說,在行動上也會更加支持班主任的工作。
2.在生活上要給予學生關心和愛護,要善于跟學生談心、交心。
可以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熱愛學生是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必備的基本品質。同時,這也是班主任搞好班級工作的根本保證,只有關心學生,愛護學生,才能架起師生之間的情感橋梁,才能心靈相通,情意相融。農村初中生大多數(shù)是住宿生。在學校里,生活上沒有在家里方便,會給學生生活上帶來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初一學生,剛離開父母,生活上要靠自理,開始很不習慣學校的集體生活,常想家,有部分學生還產生了輟學的念頭。所以在生活上給學生以關心、愛護就顯得極為重要。班主任應該象父母關愛小孩一樣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去關心、愛護、照顧學生,要經(jīng)常到學生寢室去走走,要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里,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態(tài)和某些生活方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解決一些問題。
3.善于對后進生進行說服、教育工作,消除他們思想上的種種顧慮。
做好后進生的教育轉化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任務,也是班主任能否帶好一個班的關鍵所在。當前后進生有三類:一是學習差生。表現(xiàn)為無心向學,學習成績極差;二是思想品德差生。表現(xiàn)為沾染上不良習氣、不遵守校規(guī)班紀,隨心所欲;三是“二合一”的雙差生。他們雖然人數(shù)不多,但影響很大。有些班主任對后進生常用一句話概括:“朽木不可雕也?!痹谑畮啄甑陌嘀魅喂ぷ髦校P者認為,后進生決不是不可雕的朽木,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當然,后進生的教育轉化工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對于后進生,班主任需要傾注大量的愛和大量細致耐心的工作使其轉化。在生活上要多花些時間去接觸他們、走入他們的內心世界。在學習上要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碰到的困難。同問題較多的學生談心時,是特別注意不要急躁,也不要想一兩次談話就解決所有問題;更不能因為談了一兩次沒有談好就失去了信心,要繼續(xù)談,直到談通為止。只要學生覺得你是真心實意為他好,他們一般都會被感化,并最終接受班主任的幫助和教誨。同時,班主任還要積極動員優(yōu)等生與后進生進行交流,主動去關愛幫助他們,讓他們體驗到來自同學和班集體的關愛和溫暖,自覺地融入到集體當中,主動地轉化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三、要善于架起與家長溝通的橋梁
現(xiàn)在農村中學生的家長大部分出生于20世紀60年代,他們文化層次相對比較低,對教育的意義認識得比較淡薄,加之目前的大學生就業(yè)不包分配,因而認為供孩子上學不合算,對孩子的教育也就放任自流,對孩子的智力投資更是寥寥無幾。有些家長雖然望子成龍,但不懂得科學的教育方法,如當孩子的學習出現(xiàn)困難時,他們束手無策,而當孩子們的成績不理想時,他們又打又罵,孩子們難以接受,從而產生厭學心理。還有些家長忙于掙錢,放松了對子女的教育,對孩子們的行為不聞不問,久而久之這些孩子們生活紀律不嚴謹,比較散漫。針對這些現(xiàn)象,班主任不僅要管理班級學生,還要做好家長的工作。班主任可以通過召開家長座談會、家訪或寫信等多種方式和家長溝通。既要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又要了解家長的思想動態(tài),對觀念落后的家長應及時教育。從而讓家長在教育初中生的方式、方法上與班主任達到共識。
總之,農村初中班主任工作是一項艱巨、復雜、細致的工作。猶如一張網(wǎng),但只要我們抓住了上述三個環(huán)節(jié)這個綱,就能綱舉目張,輕輕松松做個優(yōu)秀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