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蘭
情境教學模式是指,教師以合理的方法,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并將學生引入其中,給予其身臨其境的感受.同時,通過將教學內容融入到該模式中,使學生從主觀上樂于接受,進而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情境教學模式是使用頻率相對較高的方法之一.教師應正確把握情境教學的應用原則,結合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高中化學實驗,借助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備,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效果.
一、深入理解高中化學情境教學的含義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深入理解情境教學模式的含義:其一,加強情境教學與教學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在情境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始終將教學內容融入其中,將情境教學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使教學內容突出,重點以及難點內容鮮明,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便利;其二,將探究性內容融入到情境教學模式中.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授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對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行一定程度的提升.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常規(guī)知識的基礎上對各類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進行點撥,從而使學生能夠深入了解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幫助學生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其三,情境教學模式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否便于學生思考與理解,是衡量該教學方法的一個基本指標.因此,在設計情境教學方案時,教師應以學生為出發(fā)點,提高學生掌握化學知識的能力.比如,在基礎知識的聯(lián)系中,可以采用相關例題進行探究訓練.例如,教師可以給出測定碳酸鈉以及碳酸氫鈉混合物中碳酸鈉含量的四種方法,讓學生通過思考后選擇出能夠解決問題的其中一種或幾種:第一種,給出混合物的總質量,將混合物加熱之后,給出加熱后混合物的質量;第二種,給出混合物的總質量,加入足量稀鹽酸發(fā)生反應,反應結束后,將溶液蒸干并將所得的固體加熱,給出加熱后的總質量;第三種,給出混合物的總質量,加入足量稀鹽酸發(fā)生反應,將反應后產生的氣體導入到堿石灰中,給出堿石灰增加的質量;第四種,給出混合物的總質量,將其與足量的氫氧化鈣溶液混合,將反應后的溶液過濾,烘干,給出此時的固體質量.
二、聯(lián)系實際生活,開展高中化學情境教學
學生對學科的學習積極性,通常是判斷教學效果的一個關鍵指標.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每一個章節(jié)均有能夠以學生的生活實際作為引入點的知識.此時,教師可以此作為教學的突破口,開展教學活動.比如,在生活中,學生常常接觸到包含化學知識的事物,教師可以此命題,引導學生判斷真假,既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還能夠使學生擁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例如,下面幾種常見的問題:其一,氫氧化鋁是臨床中常用的胃藥有效成分之一,其原因在于該物質能夠與胃酸發(fā)生反應,且程度較為緩慢;其二,鋁表面的氧化膜可以防止鋁制品被進一步氧化,但是很多酸堿鹽可以直接侵蝕鋁表面的氧化膜以及鋁制品本身,因此用鋁鍋影響健康;其三,氧化鐵常用于油漆的制作,而四氧化三鐵常用于鐵的冶煉;其四,節(jié)日期間所放的煙花之所以呈現不同的顏色,其運用的原理為金屬的焰色反應.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聯(lián)系生活問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利用科學知識來講解這些問題.
三、利用社會熱點,創(chuàng)設高中化學教學情境
化學與社會緊密相連,與社會生產及生命、環(huán)境等方面有著廣泛而緊密的聯(lián)系.如能源、材料、糧食等,臭氧層的作用和保護,二氧化碳的功與過,酒精燃料、氫氣、太陽能等新能源的利用,新型復合材料的研制和生產應用等.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社會的熱點問題提取素材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例如,生活中的優(yōu)質保鮮膜和劣質保鮮膜的鑒別,引入對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的學習.
四、利用現代化設備,開展高中化學情境教學
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已經全面滲透到教育領域中,既包括課堂教學設備,還包括實驗設備.實驗在化學學習中占有較大比重,實驗現象的觀察以及記憶對物質的判斷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指導學生對相關實驗進行親自操作,使學生能夠直觀地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形成深刻印象.需要注意的是,在部分化學實驗中,對操作的要求相對較高,反應發(fā)生條件較為特殊,或者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該類實驗不適宜學生操作.此時就需要借助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備進行課堂展示.通過該類設備的運用,能夠將實驗過程、器材以及現象等清楚地展示到學生的面前.同時,在比較煩瑣的計算中,運用現代化教學設備能夠將題目的思考過程以動畫的形式進行逐步演示,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
總之,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激活化學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