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軍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如火如荼的今天,墨學研究不應該缺場,事實上,也沒有缺場。這不,《墨子趣談》近期出版了,給墨學研究再添一力。拜讀《墨子趣談》,深感其妙,其妙在時。
今日,國學、傳統(tǒng)文化已成為文化的新祈尚。君不見神州大地此國學講堂、彼傳統(tǒng)文化講座比比皆是?唯憾講起傳統(tǒng)文化、國學,普通民眾腦海浮現的總是儒道釋。殊不知,墨家、法家等諸家在中國古代文化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對中華文明也做出了巨大貢獻。法家尚好,今天我們還能聽到諸如“陽儒陰法”的說法,這說明我們還是承認法家對中國文化發(fā)展的影響。墨家則沒有法家那么幸運,更無儒家那樣幸運,一度鮮有人提及,遑論曾經的貢獻了。其實,墨家與儒家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同為顯學。戰(zhàn)國末韓非撰《顯學》篇,說:“世之顯學,儒墨也?!蹦珜W此顯赫地位曾延續(xù)幾百載。惟其世事難料,始皇興,焚書坑儒,武帝尊,罷黜百家。墨家之名、之學始殆亡。悲夫!即使如此,墨家對后來的中國文化發(fā)展也做出了貢獻。雖然墨家出胎于儒家,但后來的儒家要么吸收了墨家的思想,比如儒家講的大同思想,四海之內皆兄弟,孟子講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要么將墨家作為批評的靶子以促進自身的發(fā)展,如宋明的新儒家。墨學的生命何其頑強也!在國學、傳統(tǒng)文化成為祈尚,中國大地尚崇尚“正統(tǒng)”的今天,普通民眾仍囿于“儒釋道”正統(tǒng)觀,《墨子趣談》的出版不能不說是一妙。
伴隨著國學熱、傳統(tǒng)文化熱,國學、傳統(tǒng)文化“心靈雞湯化”悄然而興。心靈雞湯原本是能夠傳播傳統(tǒng)文化的,是能夠讓國學從學院、精英走向普羅大眾的。這就像僅僅給普羅大眾講高度抽象的《心經》,僅僅讓他們整天口誦“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是不夠的一樣,倒是《金剛經》《六祖壇經》那樣“趣談”、那樣講故事,寓理于事,更易為人接受,更能傳播佛教的思想。但是,一些國學、傳統(tǒng)文化的“心靈雞湯化”卻陷入惡俗:不顧國學、傳統(tǒng)文化之真諦而一味迎合大眾的口味;掛國學、傳統(tǒng)文化之羊頭而賣自己的狗肉;不顧文本之真義而望文生義,亂解一氣,將儒家的“慎獨”解為“獨立人格”者有之,將“民無信不立”的“信”解為“信仰”者有之。這些“心靈雞湯化”者張口內心足夠強大,閉口內心足夠強大。誠然,如此望文生義、亂解文本,他們的內心是足夠強大了!今天,我們說傳統(tǒng)文化要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轉換。如果連傳統(tǒng)文化的本源是什么都不知道,甚至連傳統(tǒng)文化的本義都不清楚,還談何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轉換?幸哉!《墨子趣談》并不是這種惡俗的“心靈雞湯”,也不是純粹的休閑讀物。它顯然是一種別樣的“心靈雞湯”——既尊重思想本身而又“趣談”。妙哉,別樣的“心靈雞湯”!
墨家的一個顯著特色是非常重視邏輯學?!赌印房芍^中國古代邏輯思想的重鎮(zhèn)?!赌尤ふ劇樊斎粵]有繞過這一枯燥難懂的內容,而是對其做了通俗易懂的介紹。這是《墨子趣談》的又一妙。今天,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國學術的發(fā)展離不開辯論與學術批評。要辯論就要遵循辯論規(guī)則與邏輯法則?,F實中一些爭論要么將問題籠統(tǒng)化,爭論中所用概念的所指極其寬廣,同一概念一會兒指東,一會兒指西,思維混亂,最終詭辯而“詞勝”,要么不顧概念的原來所指而隨手拿來、不加自己的界定就用,“自言自語”,他人不知所云。這些都有悖于邏輯法則,當然也為墨家所反對。比如,墨者認為“謂而固是也,說在因”,“有之實也,而后謂之。無之實也,則無謂也。不若假。舉美謂是,則是固美也,謂也。則是非美,夫謂,則假也”。這段話的意思是要告訴人,名稱、語詞在形成之后,有其約定俗成的含義,人們不能隨意改變,在使用它們時,應該以實際情況為轉移。試想,如果我們今天能多一點邏輯學的自覺,自覺遵循邏輯學的法則,惡俗的“心靈雞湯”泛濫何至于此,“詞勝”的爭論與“自言自語”的爭論、言說何以有存在的空間?妙!良方原來在此!
從思想主張上看,墨家主張“兼相愛、交相利”“非攻”。“非攻”就是反對侵略、反對戰(zhàn)爭。所以說,墨家是和平主義者。墨家反對戰(zhàn)爭的一個理由就是影響社會生產,而且戰(zhàn)爭對交戰(zhàn)雙方都不利。“攻者,農夫不得耕,婦人不得織,以守為事。攻人者,亦農夫不得耕,婦人不得織,以攻為事?!保ā陡罚┛墒牵h(huán)顧當下中國,杞人之心不由不生。經過幾十年的經濟建設,我們的經濟發(fā)展有所提高,一些人便開始忘乎所以,逞一時之勇,圖一時之快,動輒揚言戰(zhàn)爭。在殺聲揚塵之時,墨家的“非攻”主張難道不是一劑清醒劑?我們難道不應該耐心諦聽?這就是《墨子趣談》之妙又一所在。當然,墨家的和平主義并不絕對地反對戰(zhàn)爭。它反對的是非正義之戰(zhàn)。正義與否就在于是否為天下興利除害。墨子“善守”的事跡,早已名留青史。墨子“善守”正是墨家和平主義又一內容的體現。對于非正義的攻伐掠奪戰(zhàn)爭,墨家主張用積極的防御戰(zhàn)來擊破。所以,墨家又主張積極備戰(zhàn)、積極防御。這就像仁人與仁人之間不應該有爭斗,而應該講道理,服從真理,但仁人與暴人之間的爭斗不應該取消,否則等于幫助壞人害好人。在和平與發(fā)展是時代的主題與特征的今天,我們的確應該認真聽聽墨家和平主義的箴言。
《墨子趣談》能有此妙,端賴作者。孫先生為墨學專家,浸淫墨學數十載,對墨家思想了然于胸,同時又放眼世界、審視時下,故能駕輕就熟、信手拈來而不失時。《墨子趣談》以《墨子》書中一些精粹片段為素材,并加以評析論說,以窺墨家思想體系深湛之一斑。同時,全書又分幾部分,每一部分以墨家思想某一方面為主題,以展墨家思想體系博大之全貌。全書娓娓道來,言簡意賅,讀來有舉重若輕、治大國若烹小鮮之感。惟其大家方能如此!
妙哉!《墨子趣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