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香
摘 要:農(nóng)村高中“后進生”的數(shù)量在急劇增加,“后進生”的教育問題日益嚴重,所以“后進生”的教育問題就成為教師工作的重點和難點。采取怎樣的教育策略才能最有效地幫助“后進生”是每個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后進生;家庭環(huán)境;教育策略
在農(nóng)村,由于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產(chǎn)生了很多的“后進生”,給學校的管理、班級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難。那什么是“后進生”?“后進生”是學習差、紀律差、行為習慣差的一類學生的代名詞。在一般人心目中“后進生”似乎什么都差,是所謂的雙差生。但是“后進生”永遠是“后進生”嗎?所謂行行出狀元,“歪脖子樹”也能變成參天大樹,很多實例說明其實不然。關鍵在于引導,只要家長、老師、同學善待他們,理解他們,他們也一定能成為有用之才。從事教育工作快十年了,在此淺談一下我的教學策略。
一、深入了解“后進生”的家庭環(huán)境,制定適宜的教育策略
要做好“后進生”的工作,就必須深入了解造成這些學生落后的原因。究其根源還是在家庭教育、家庭環(huán)境上?,F(xiàn)在,在農(nóng)村留守兒童很常見,也很普遍,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孩子在爺爺奶奶的看護下長大。這類學生長期缺乏父愛和母愛,而爺爺奶奶又過分疼愛,導致他們養(yǎng)成了“無法無天”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性格,對同學冷漠,對學習毫無興趣。也有的父母由于本身文化水平不高,教育子女不注意方式方法,教育方式粗暴、簡單,給子女留下了心理陰影。多方面的問題造成了“后進生”的大量出現(xiàn),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原因,制定出適宜的教育方案。
二、關愛學生,捕捉閃光點,培養(yǎng)自信
“后進生”基礎差,成績低,長期受家長、同學,甚至老師的歧視,普遍有嚴重的自卑感,上課不專心,下課調(diào)皮搗蛋,對學習毫無興趣,更不用說積極性了。但是,他們內(nèi)心其實也渴望得到大家的認可,只是沒有人給他們提供平臺,沒有人給他們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的機會。教師都明白一個道理,批評謾罵是無效的錘打,和風細雨卻能潤人心田,然而在平時的工作中大多數(shù)教師很難做到這一點,總是“恨鐵不成鋼”,羞辱性的語言脫口而出,雖然教師的行為是善意的,但是語言攻擊對“后進生”來說,無疑是致命的打擊。因此,教師首先要轉(zhuǎn)變自身觀念,拋棄成見,用心去接納他們,關愛他們,而不是冷漠地放任他們自生自滅。每個后進生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教師要善于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在平時的集體活動中有意識地鼓勵他們展示自己的特長,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生活中多與他們接觸,傾聽他們的心聲,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和同學的關愛與溫暖,進而使他們意識到自己與其他同學一樣,都是很優(yōu)秀的,只要努力都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樹立“我能行”“我也行”的自信心。
三、改變教學策略,開展分層教學,提高學習積極性
很多農(nóng)村高中過分追求升學率,教學目的單一,眼睛緊盯尖子生,完全忽略了“后進生”的存在,致使一些學生也慢慢喪失了信心,時間久了也就淪為了“后進生”。到了高三后進生的數(shù)量急劇增加,班級管理的難度隨之也在增加,最后不僅影響了好學生的學習成績,也使一些本應有個好成績的學生淪為了“后進生”。所以,教師一定要改變觀念,改變教學策略,一開始就開展分層教學。在備課過程中一定要先備學情,備內(nèi)容,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幾檔題目:簡單題型、中等題型、難度較大的題型或者擴展題等,使班上的學生都有發(fā)揮的空間,都覺得有事可干,尤其是“后進生”在課堂上也不會覺得“寂寞”,通過這種方式慢慢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開展幫扶活動,以優(yōu)帶差,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教室是學生活動最多的場所,同班同學是學生接觸最多的人群。因此,同學的態(tài)度甚至眼神都能極大地影響“后進生”的心理狀態(tài),所以教師應該做好其他學生的思想工作,引導他們拋棄成見,積極主動地幫助他們,與他們建立良好的同學關系,進而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在班上開展幫扶活動,將全班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同組中學習好的學生幫助學習差的學生,“后進生”中有特長的學生也可以幫助其他同學,讓他們共同討論問題,分析問題,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使每個學生的優(yōu)點都得以發(fā)揮,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五、加強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聯(lián)系
對“后進生”的教育,除了教師的努力之外家長的配合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后進生”在父母的眼里也是問題子女,很多家長害怕進校門,害怕見老師,往往選擇逃避的方法,覺得無能為力,任其發(fā)展,最后致使學生自甘墮落,完全失去上進心和自信心。因此,教師在做好學生的心理工作之外,也應多做家長的思想工作,家長的態(tài)度對“后進生”的進步有著決定性作用。為了消除家長的顧慮,教師應積極主動聯(lián)系家長,與家長討論學生存在的問題,聯(lián)起手來共同制定教育方案,為“后進生”的進步做出不懈的努力。
總之,教師應克服自身偏見,改變觀念,改變教學策略,用愛去溫暖他們的心靈,使他們走出“后進生”的陰影,相信每一位“后進生”都會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