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宋太宗與兩宋御書錢文化

        2016-12-12 09:36:36黃修珠
        藝術探索 2016年4期
        關鍵詞:文淵閣宋太宗通寶

        黃修珠

        (河南大學 藝術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宋太宗與兩宋御書錢文化

        黃修珠

        (河南大學 藝術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宋太宗(939~997年)不僅善書,且在其文治國家的治世理想中充分發(fā)揮書法藝術“敦教化、助人倫”的經(jīng)世致用之功,開創(chuàng)兩宋“御書錢”傳統(tǒng),創(chuàng)造了“以書致治”的祖宗之法。在兩宋宗法意識極強的社會背景下,宋太宗的御書錢行為被后世的繼承者全面默守與發(fā)揚,形成卓有特色的宋代御書錢文化。

        宋太宗;御書錢;宋代

        謫官無俸突無煙,惟擁琴書盡日眠。

        還有一般勝趙壹,囊中猶貯御書錢。[1]

        此北宋名臣、著名文學家王禹偁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貶商州團練副使時所作《御書錢》詩。所謂御書錢,乃指所鑄錢文由皇帝御書。在經(jīng)濟社會里,貨幣流通是無所不至的,雅擅書法的宋太宗為了宣揚王化,竟然別出心裁,對鑄幣制度進行改革,以帝王之尊御書錢文,這在數(shù)千年帝制社會中不能不說是一個獨特的創(chuàng)舉。

        宋太宗趙光義(939~997年)是北宋歷史上第二代英主,杰出的政治家。他喜讀書,富藝多才,尤擅書法,技藝精湛,修養(yǎng)全面,成就卓然。宋朱長文在《續(xù)書斷·宸翰述》中謂:

        太宗方在躍淵,留神墨妙,斷行片簡已為時人所寶。及既即位,區(qū)內(nèi)砥平,朝廷燕寧。萬機之暇,手不釋卷,學書至于夜分而夙興如常。以生知之敏識,而繼博學之不倦,巧倍前古,體兼數(shù)妙,英氣奇采,飛動超舉,圣神絕藝,無得而名焉。帝善篆、隸、草、行、飛白、八分,而草書冠絕。[2]

        米芾《書史》亦云宋太宗“真造八法,草入三昧,行書無對,飛白入神”[3]。太宗善書史所共知,他還在推行文治的過程中不斷發(fā)揮“以書致治”的經(jīng)世之功,其御書錢文便是卓有特色的舉動之一。

        一、宋代年號錢制度

        年號即紀年名稱,漢武帝劉徹始創(chuàng)。年號錢,就是以年號為鑄幣文字。年號錢最早可以上溯到十六國時期成漢政權(quán)(巴氐族所立,都成都,后為東晉所滅)的“漢興”(338~343年)錢。到五代成都蜀國政權(quán),年號錢漸趨興盛,前蜀王建及后蜀孟昶多有造作。下逮北宋,太宗嗣位,改年號“太平興國”,鑄“太平通寶”年號錢。淳化之后“改元更鑄,皆曰元寶,而冠以年號”[4]345,浸成制度。有宋三百年,年號改動頻繁,僅北宋改元35次(兩宋16個皇帝共改元55次),鑄造年號錢45種(包括同一年號不同版別)。清顧炎武在《日知錄》中對年號錢的鑄造頗有微詞,云:

        錢者,歷代通行之貨。雖易姓改命而不得變古。后之人主不知此義,而以年號鑄之錢文,于是易代之君遂以為勝國之物而銷毀之,自錢文之有年號始也。[5]

        “人主不知此義”,事實上人主非不知也,正是有意為之。據(jù)宋李心傳《建炎雜記乙集》載:

        乾道癸巳歲(1173年)冬至日,上祀南郊,肆赦,改明年元為“純熙”。既宣制矣,后六日甲辰,

        中書門下省言:“若合‘淳化、雍熙’言之,當用‘淳熙’字,庶幾仰體主上取法祖宗之意。”從之。①(宋)李心傳《建炎雜記乙集》卷七《淳熙改元本用純字》,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514頁;又見《建炎雜記甲集》卷三《年號》及《宋史全文》卷二十五下《乾道九年十一月戊戌》條。

        圖1 唐武德四年“開通元寶”

        圖2 左:宋太宗太平興國“太平通寶”,右:宋太祖開寶間“宋通元寶”

        圖3 宋太宗“淳化元寶”御書三體錢(拓本)

        可見,年號對于兩宋自有特殊意義。歷觀兩宋年號便可發(fā)現(xiàn),后起之年號往往是前朝祖宗年號的重新排列組合。后起君王往往通過更改年號顯示繼承祖宗家法、重振邦家的意圖,這也是有宋統(tǒng)治階層宗法意識的明確表達和體現(xiàn)。

        太宗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新的君主獨裁制度的確立者[6],年號錢制度化自宋太宗始不是偶然的,是其強化統(tǒng)治意志的特殊體現(xiàn)。而且年號錢鑄造終成為一種制度在宋代被太祖、太宗的子孫們繼承下來,不但衍成宋代帝王宗法意識的特殊表現(xiàn)形式,且在兩宋以后成為規(guī)制,影響中國歷史近千年。每一種年號錢都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chǎn)物,對認識考察歷史文化和經(jīng)濟制度發(fā)展提供了直接參照,這也是宋太宗開創(chuàng)之功的歷史貢獻。

        二、宋太宗與御書錢

        宋太宗之前,錢幣文字的書寫往往是頗具社會影響的善書名臣,具名可查最早書寫錢幣文字者就是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據(jù)宋曾慥《類說》:“(唐)武德(618~626年)中廢五銖錢,行‘開通元寶’錢名,其書皆歐陽詢之所為也”[7]?!杜f唐書·食貨志》亦謂:“初,‘開元’錢之文,給事中歐陽詢制詞及書。時稱其工,其字含八分及隸體”②(后晉)劉昫《舊唐書·食貨志》,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376頁。按“開元通寶”當為“開通元寶”,武德四年所鑄,取“開始通行”之意。明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一:“自宋以后皆先有年號而后有錢文,唐之‘開元’則先有錢文而后有年號?!碧迫藨Q作“開通元寶”,若唐人稱為“開元”,斷無九十余年后唐玄宗復以“開元”為年號之理。相反,五代以后呼為“開元通寶”,正是因為受到唐玄宗的“開元”年號所干擾而誤讀。宋王應麟《玉海》卷一百八十:“初永平監(jiān)用‘開通元寶’錢法”,宋曾慥《類說》卷十五謂“開通元寶錢”,陸游《陸氏南唐書》卷二:“又鑄‘唐國通寶’錢一,當‘開通’錢之二”,亦謂“開通”錢。同理,后來“宋元通寶”亦當為“宋通元寶”,歐陽修《歸田錄》:“國家開寶中所鑄錢文曰‘宋通元寶’”,沈括《夢溪筆談》云:“國家開寶中所鑄錢文曰‘宋通元寶’”(見江少虞《事實類苑》卷三十二),宋吳自牧《夢粱錄》卷十三謂:“宋朝開寶中錢文曰‘宋通元寶’”。又,稱“元寶”者必環(huán)讀,通“圓”也,無對讀者;“通寶”多對讀,少數(shù)環(huán)讀。參見俞兆鵬《“宋通元寶”錢名及鑄造年代考》,《天府新論》2005年第1期,第119頁。。至南唐,徐鉉善書,曾書篆體“開通元寶”錢,據(jù)北宋陶岳《貨志錄》載:“元宗(李璟)時以鐵為錢,大小一如‘開元通寶’,文亦如之,徐鉉篆其文”[8]。又鑄“唐國通寶”錢,篆體,風格與徐鉉書“開通元寶”很相似,疑亦為徐鉉書。

        宋太宗鑄“太平通寶”錢,仿照太祖之“宋通元寶”,而“宋通元寶”是仿照后周“周通元寶”③江少虞《事實類苑》卷二十一《諸監(jiān)爐鑄錢》(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171頁)載:“先是永平監(jiān)所鑄錢,‘周通元寶’錢法?!保畛醯陌駱邮翘聘咦嫖涞滤哪辍伴_通元寶”樣(圖1)。若從書法角度觀之,歐陽詢所書字體篆、隸、楷相雜,本意在求其工穩(wěn),利于流通?!八瓮ㄔ獙殹薄疤酵▽殹背怂鶕Q新字,其他一如之。(圖2)

        宋太宗善書,無所不用,則御書錢是他的一項頗富特色的文化創(chuàng)新,據(jù)《宋史·食貨志》載:“初,太宗改元太平興國,更鑄‘太平通寶’。淳化更鑄,又親書‘淳化元寶’,作真、行、草三體”[4]345。

        宋趙德麟《侯鯖錄》謂:“前世錢未有草書者。淳化中,太宗皇帝始以宸翰為之。既成,以賜近臣。崇寧、大觀御書錢,蓋襲故事也。”[9]363唯稱道太宗草書錢,殊不知行書錢文亦前所未見,太宗首創(chuàng),后來繼之。然以草書為錢文,實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僅此一例。④俞兆鵬《“宋通元寶”錢名及鑄造年代考》云:“根據(jù)《永樂大典通鑒長編》之說:‘建隆中鑄“宋通元寶”錢草書、篆書?!殚喞顮c的《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卻無相應的記載?!币姟短旄抡摗?005年第1期,第121頁。因為貨幣流通的特殊性,首先考慮其易于辨識,太宗所為,可謂“任性”。王禹偁是太宗朝名臣,太平興國八年(983年)進士,與太宗淵源很深[10],《宋史·王禹偁傳》

        云其知長洲縣時與時宰吳縣的羅處約“日相與賦詠,人多傳誦”,因而名聲鵲起。端拱初,太宗聞其名,“擢右拾遺直史館,賜緋”,君臣可謂相知。御書三體錢出之后,多以賜近臣,咸以為榮,王禹偁當然親蒙恩寵,錫賚先沾,感激之余,作《為宰臣謝御書錢樣表》及《謝賜御書字樣錢表》,倍加稱頌云:

        圖4 “淳”字有別的兩種“淳化元寶”

        圖5 宋太宗御行書“淳化元寶”與“至道元寶”

        圖6 宋真宗御書“祥符元寶”

        臣某等今月二十三日于學士院分賜得御書三般字樣“淳化元寶”錢者,洪爐新樣,通行將遍于萬方;御筆摛華,神妙互分于八體。頒宣非次,傳習知榮。中謝伏惟尊號皇帝陛下,留意貨泉,精心筆札。書紀年之大號,用煥錢神;逞上圣之多才,爰彰墨妙。盡返鵲回鸞之法,掩天龍地馬之名。莊山、歷山之金可齊重寶,“開元”“乾元”之字莫比神蹤。將大濟于兆民,仍分沾于兩制。臣等名慚夷甫,才謝魯褒。實趙囊而空荷君恩,探禹穴而難窮圣作。周太公之圜法,自合包羞;歐率更之筆精,從茲掃地。永言感遇,空極兢榮。[11]

        首先,盛贊御書錢制式之美、書法之妙。認為書法水平超越歐陽詢,當指歐陽詢所書唐“開通元寶”錢言之。

        按錢文之書實有難度,緣其形制所限。清代著名畫家戴熙(1801~1860年)在《古泉叢話》中謂:“作書有三難:印篆難、牘書(橫匾)難、錢文難。非毫發(fā)無遺憾,波瀾獨老成,不成書道。然論章法,印以方,牘以橫,錢以圓。三者之中,錢尤難矣”[12],洵屬知言。王禹偁雖有溢美,然觀淳化御書三體錢(圖3),筆意流暢,神氣完足??瑫X尚有前制“開通元寶”遺意,故明方以智謂:“‘淳化御書錢’乃太宗親書作真、草、行三體,此正仿‘開元’式也”[13]。行草二體(尤其草體)則生動活潑,與內(nèi)方外圓之形相得益彰,破除了模仿痕跡,顯示出太宗出眾的書法修養(yǎng)和匠心獨運的自信心。太宗將藝術創(chuàng)造與社會功用有機結(jié)合,其所作將錢幣文化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客觀上有革故鼎新、開創(chuàng)新面的效果,因此贏得宋人及后世的普遍贊譽。

        值得注意的是史籍所載均謂太宗書“淳化錢”為“真”“行”“草”三體,然有一種淳化錢(圖4)介于楷隸之間,或有研究者直謂其為隸書錢。①見許滿貴《御書錢“淳化元寶”真書體疑者新解》,《收藏快報》2010年12月30日。近代古錢收藏大家方若先生直接認定此“淳化元寶”錢為隸書體,見唐石父主編《中國古錢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21頁。因為相較于楷書錢,“淳”“元”二字明顯不同,尤其“淳”字三點及“子”部之橫畫,實有隸書筆意,顯然不是同一范式。歐陽詢書“開通元寶”,“其字含八分及隸體”,楷隸筆意相雜,影響所及,此種“淳化錢”或是模仿前制。太宗諸體兼善,或曾書四體亦未可知,王禹偁《為宰臣謝御書錢樣表》云“盡真、草、隸、行之法”[14]211,非四體而何?

        其次,王禹偁看到太宗以御書錢為手段推行治化的王道。此太宗作為一代明君,專制之主,其用心之所在。書法固然美矣,賜近臣必是推恩之手段。因此,王在二表中謂淳化御書三體錢非但“逞上圣之多才,爰彰墨妙”,更重要的是稱贊“將布于人間”“通流將遍于溥天”“通行將遍于萬方”。又引“禹始以歷山之金鑄幣以贍民于厄,湯以莊山之金鑄幣而贖民之無饘賣子者”[15]617故事,贊揚太宗所為乃行禹湯文武之道也,將太宗御書錢文推行文治之舉上升到歷史高度。王禹偁乃直臣,曾不惜犯顏直諫于太宗,以此遇謫,故所論不可謂之諛辭,王之于太宗可謂知之深也。又謂:“臣等傳玩為榮,收蔵至寶”,以至于在貶謫之中尚有《御書錢詩》之作,“實趙囊而空荷君恩”,頗覺所幸于趙壹。②漢代趙壹曾困頓,作《客秦詩》曰:“文籍雖滿腹,不如一囊錢”,見南朝宋范煜《后漢書》卷一百十下《趙壹傳》。

        承五代喪亂之余,北宋經(jīng)太祖、太宗之開辟治理,國勢漸穩(wěn),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貨幣需求與日俱增,故錢幣發(fā)行量是很大的。據(jù)《玉海》載:

        圖8 宋徽宗御書“大觀通寶”“崇寧通寶

        圖9 宋高宗御書“紹興通寶

        至道二己未,池州新置錢監(jiān),賜名“永豐”。先是饒之永平歲鑄四十萬貫,今分置是監(jiān),共鑄六十四萬貫。①王應麟《玉?!肪硪话侔耸堕_寶錢監(jiān)》(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632頁)等條后有注釋謂:“天圣間歲鑄百余萬貫,慶歷間至三百萬,熙寧六年后歲鑄銅鐵錢六百余萬貫”,可見北宋中后期鑄幣數(shù)量驚人。

        因如此規(guī)模,王化所及,無“孔”不入,太宗的治世力量隨著他的御書錢延伸到每一個角落,故王禹偁謂“將布于人間”。比如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宗正少卿趙安易上奏說,他使蜀時見蜀地所用鐵錢至輕且賤,二萬錢方市羅一匹,于是強烈要求改鑄一當十大錢,依照御書錢式,就是太宗所書三體錢,于是“遣詣川峽路諸州冶鑄所在并為御書錢”[4]344。因為太祖下蜀之后奉行掠奪政策,銅錢禁入,民不聊生,以太宗御書錢式替代貶值過甚的舊錢,實是惠及生民的舉措。

        太宗除了淳化御書錢外,還有至道三體御書錢。據(jù)《古錢大字典》敘:“太宗‘至道元寶’三品,此錢《宋志》不載,以理揆之,御書三體,必非臣下所敢仿效,當亦太宗親書,史但詳前而略后?!盵16]30“至道元寶”亦是真、行、草三體,太宗晚年所書,人書俱老,較之淳化錢更顯圓熟精致。宋太宗御行書“至道元寶”銀大錢②至道元寶銀大錢,內(nèi)蒙古赤峰林西縣出,直徑4.47cm。見張瑞剛《至道元寶銀大錢鑒賞——首見御書美品行書大錢》,http://blog. sina.com.cn/u/1774660935,2012年11月10日。(圖5),制作精湛,字口如新,鋒棱宛然,首尾一致而神完氣足。行書“淳化元寶”錢之“寶”字,仍舊“寶”字,有篆隸體勢,與其他三字并非一致。此行書“至道”錢,則一氣呵成,渾然一體,恍見揮運之時“神毫英發(fā)”“奮耀英斷”“神鋒迥拔”[17]云云,確有“戈戟铦銳可畏,物象生動可奇”(唐張彥遠《法書要錄》)的審美境界。史評太宗筆法“圓美”③明孫鑛《書畫跋跋續(xù)》卷二《王右軍文賦》(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138頁)曰:“圓媺(美)而少國士風,今《東書堂帖》中有宋太宗書此賦,筆法正合此評”。,此“至道元寶”錢足以刷新對太宗筆法“圓美”特征的舊認識。這種用筆所顯示出的骨法之美,謂之超越晚唐五代,遠紹魏晉、初唐是沒有問題的,也是迥出于宋人書法用筆的時代風氣的。米芾謂太宗“行書無對”,觀此錢文,信為的評。

        王禹偁《為宰臣謝御書錢樣表》謂:“五銖新樣,貨泉將布于人間;三體成文,筆札互彰于天縱?!盵14]211太宗以其創(chuàng)新思維將貨幣流通與御書典范巧妙結(jié)合,使御書錢對宋代社會文治產(chǎn)生難以具評的重大意義,此頗類于近現(xiàn)代貨幣上鑄、印偉人頭像,誰人不愛耶?真所謂異曲而同工。

        三、宋代御書錢之家法傳承

        太宗所創(chuàng)立的御書錢制度將錢幣方寸之地視為施行教化、展現(xiàn)帝王風采的舞臺,被太宗的子孫們作為家法加以繼承。

        首先是宋真宗。真宗對太宗景仰有加,緣于太宗聰明睿達,博學多識,為一代有為之主,真宗曾不斷表達“嗣守二圣基業(yè)”、繼承祖宗意志的愿望④宋范鎮(zhèn)《蒙求》謂:“李宗諤(原文此有“之子昉”,誤,應為“昉之子”)卒,年四十九。真宗甚悼之,謂宰相曰:‘國朝將相家能以身自立不墜門閥者,惟昉與曹彬耳?!謬L謂曰:‘聞卿至孝,宗族頗多,長幼雍穆。朕嗣守二圣其業(yè),亦如卿輩之保守門戶也?!币娝谓儆荨妒聦嶎愒贰肪矶摹恫粔嬮y閱》,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203頁。,太宗御書錢祖法的施行即從真宗始。

        真宗朝共改元五次。除去最后的乾興沒有鑄造年號錢外,前四次改元均有御書年號錢。南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載:“(祥符元年[1008年]六月)賜輔臣新鑄御書‘祥符元寶’錢?!盵18]王應麟《玉海》所載更為翔實,云:

        國初錢文曰“宋元通寶”,淳化元年五月乙未改鑄“淳化元寶”錢,上(太宗)親書其文,作真、草、行三體。自后每改元必更鑄,以年號為文,(真宗)景徳權(quán)衡式以御書三體錢較定。祥

        符元年六月癸巳,賜輔臣新鑄御書“祥符元寶”錢。[15]634

        真宗善楷書,師虞世南,曾親授臣下虞世南字法。①宋宋祁《景文集》卷六十一《楊太尉(崇勛)行狀》(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594頁)載:“一日公(楊崇勛)與張侍中耆輩侍立次,真宗皇帝謂曰:‘知汝等好學文字,若能如此吾當親為教授?!葘υ唬骸畬嵱兄疽印?,乃謝于庭下。自茲命張侍中為學長,張景宗觀察為副學長,公與夏太尉守赟為學察,安團練守中而下為學生矣。帝授以《孝經(jīng)》、《論語》、詩賦,又教以虞世南字法?!苯裼^真宗御書“咸平元寶”“景德元寶”“祥符元寶”(圖6)及“天禧通寶”,皆楷書,變化不大,點畫溫和,字勢端平,得虞世南意,神態(tài)略拘,與太宗相比,已是轅下駒矣。

        據(jù)載,真宗時期的錢幣發(fā)行量劇增,“祥符九年五月發(fā)運司言饒、池、江、杭四監(jiān)共鑄百二十五萬緡”[15]634。年鑄錢超過一百萬貫,如此數(shù)量的御書錢通行萬方,遍布四海,于斯為盛。真宗好大喜功,恐為太宗光環(huán)所掩,欲樹個人形象,御書錢乃是任何形式均不能企及的絕佳手段。

        按乾隆十五年(1750年)纂《欽定錢錄》卷十、卷十一具載宋代各錢式樣,除太宗外,多未明指為御書,包括真宗、徽宗御書錢。以理揆之,均應是遵從太宗之祖法御筆親書的,只是典籍往往失載。按照《宋史·職官志》的記載,工部掌“錢幣之政”,“若改用錢寶,先具模制,進御請書”[19],可見宋代御書錢已成制度。

        真宗之后,仁宗之創(chuàng)造在于開宋代中后期小篆御書錢先例(圖7)。神宗后復增以名臣書寫錢文。沈泓在《宋代錢幣收藏與投資》中強調(diào)說:“蘇書入錢(元豐通寶),不僅讓錢文更加精美,而且增加了幾分親切感,拉近了文人士大夫與普通百姓的距離,這也算是宋代文治天下的一種表現(xiàn)?!盵20]這種認識是很有見地的。不僅蘇軾,其他尚有司馬光、蔡京及米芾等均有創(chuàng)制,此不枝蔓。②關于司馬光和蘇軾書寫錢文,歷來認識有些混亂,從書法角度觀之,所謂“東坡元豐”,史書不載,必是行書體“元豐通寶”,還有行書體“元祐通寶”。隸書體“元豐通寶”乃司馬光書,較之二人書法可知。且書法研究者未聞東坡能隸書、司馬能行草。而米芾所書,僅一種行書體“大觀通寶”與其近似。關于蔡京之書錢文,曾敏行《獨醒雜志》卷三:“崇寧錢文,徽宗嘗令蔡京書之。筆畫從省‘崇’字,中以一筆上下相貫。‘寧’字中不從心。當時識者謂京‘有意破宗,無心寧國’,后乃更之?!庇蟹鞘萁痼w楷書“崇寧元寶”疑似,但并無“破宗”特征。見曾敏行《獨醒雜志》,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541頁。當然,真正將御書錢文化發(fā)揚光大,并且能代表宋代乃至近千年來貨幣文化水平的當屬與太宗一樣多才多藝的徽宗趙佶。

        徽宗于書畫之沉溺也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在這一點上一方面是對太宗祖宗之法的繼承,但過猶不及,同時也可以說是對太宗祖宗之法精神上的背離。③作為帝王,太宗于書藝向來強調(diào)其業(yè)余性,“書札者六藝之一也,固非帝王之事,朕蓋聽政之暇,聊以自娛耳”。本末關系還是很明確的?;兆凇啊鐚帯笥^’御書錢,蓋襲故事也”[9]363,其御書錢文,史有明載,如“(崇寧)四年立‘錢綱驗樣法’,崇寧監(jiān)以所鑄御書當十錢來上”[4]350,“(趙)子淔請鑄小鐵錢以權(quán)之,因范格以進,徽宗大悅,御書‘宣和通寶’四字為錢文”[21]。徽宗改元六次,鑄年號錢十二種,多是御筆親書。御書造詣直接決定御書錢的文化水準?;兆谥T體兼善,修養(yǎng)全面,其藝術水準于帝王中謂之超前拔后應非虛譽。最為人稱道者當屬其瘦金體的法書,用筆起收夸張,“頓挫磅礴,若猛獸搏噬,進退鉤巨,若秋鷹迅擊”④唐虞世南《筆髓·釋行》,見朱長文《墨池編》卷二,中國書畫全書本,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年,第223頁。。點畫纖細謂之瘦,瘦而不枯謂之金,如金如玉則豐神散朗,有富貴氣象,可謂師古出新,戛戛獨造,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斯為近之。其瘦金體御書錢“崇寧通寶”和“大觀通寶”(圖8),點畫勁健挺拔,瘦硬通神,金生玉潤,在方圓之間,毫無拘束之態(tài),可謂是宋代御書錢文化的巔峰之作。戴熙謂作書有三難,而“錢以圓。三者之中,錢尤難矣。困難見巧,其徽宗乎?”[16]30書既夐絕又加之鑄造之工⑤宋錢鑄造工藝之精與宋代雕版印刷技術進步密切相關,劉森《宋錢的錢文與錢幣版別論——兼論宋代的樣錢制》認為:“雕刻書版與雕刻錢幣的母錢,兩者技術大體相同,雕刻母錢對刻工的技能水平要求要高于刻書的工匠”。見中國錢幣學會《中國錢幣論文集》,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0年,第160頁。,觀之神情俊朗,充分顯示出徽宗個人精湛的書學修養(yǎng)及北宋開國一個半世紀以來日漸累積的文化自信。

        徽宗御書錢之所以杰出,除了徽宗書法精美之外,其對錢幣鑄造工藝甚為留意,據(jù)《宋史·食貨志》載,崇寧四年立“錢綱驗樣法”,所鑄御書錢必須經(jīng)過呈樣勘驗,“令赤仄及烏背書畫分明”,然后才能“詔頒其式于諸路”。[4]350今傳徽宗瘦金御書錢,若保存完好磨損較少者,確實能感受到“書畫分明”,宛如新冶,能傳達出徽宗書法的豐神法意。故著名古幣收藏家張可中(1868~1926年)稱道云:“宋徽宗為古來鑄泉

        第二能手。所鑄范各一體,體各一態(tài)?;蛉缑琅⒒ǎ匀获厚?;或如天孫織錦,文彩斑燦。若‘宣和’‘政和’‘大觀’‘崇寧’‘圣宋’‘重和’等,靡不骨秀格清,令人意遠。吾人搜羅此泉數(shù)百種,陳覽于綠窗綺幾之間,直無異展開一部瘦金字帖也?!盵23]119又謂:“每鑄一爐,即換一范,行隸楷篆各體皆備,大半出諸御筆,千載以下把玩于明窗凈幾,宣和之風流余韻似尚在吾人目前也?!盵23]105贊嘆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玉?!肪硪话侔耸妒池洝ゅX幣》有“崇寧五年九月三日中書奏,錢監(jiān)鑄銅錢總二百八十九萬四百貫”[15]635的記載,又據(jù)宋章如愚《群書考索后集》卷六十《財用門·銅錢類》云:“徽宗大觀二年詔訪,聞北人所行錢幣多用中國小平錢,以木匣盛貯,車乘般載”[23]。如此數(shù)目的“瘦金帖”,是大宋經(jīng)濟文化鼎盛之象征,通行異國,風行四海,真是化被萬荒,靡所不至矣。

        徽宗以下,御書錢的家法依然傳遞有序。欽宗于大廈將傾,亦書有“靖康通寶”。高宗南巡,祖宗的御書錢制度遂得以在南宋延續(xù)。

        高宗自謂中興之主,凡事以規(guī)模祖宗意度為要,遠紹熙陵遺風,近承徽廟宗范,自詡一祖八宗皆操翰墨,遂亦以書法為意。①趙構(gòu)《翰墨志》(中國書畫全書本,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年,第1頁)云:“一祖八宗皆喜翰墨,特書大書,飛白分隸,加賜臣下多矣。”高宗在書法上取得的成就可以和太宗、徽宗相提并論,唯氣度遠遜。高宗御書錢秉承徽宗作為,一是注重鑄錢式樣,據(jù)宋潛說友《咸淳臨安志》卷五《戶部》條:“高宗皇帝頒降鑄錢式,御札曰:‘大小錢樣付卿,烏背者制作頗精,與開元、崇寧所鑄相似,然恐費工難辦。素背者似可作式樣,仰更看詳”[24]62,既考慮其審美需求,又看重實際鑄造工藝的可行性技術要求。

        權(quán)戶部侍郎林覺對高宗盡心于御書“紹興通寶”錢鑄造很是稱頌,云:

        睿知高明,愛民尤篤,先嘗制造錢樣高出于臣子意向之表。臣奏事既退,伏蒙宸翰宣示“紹興通寶”兩等,其文本于洛畫,形質(zhì)渾厚,追崇寧之規(guī)模;字勢雄勁,邁鐘王之筆跡。肉好周郭,備極精微,臣百拜肅觀,光開心目,《經(jīng)》曰:‘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又曰:‘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仰惟陛下勵精庶政以求民瘼,躬儉節(jié)用示天下先。而乃坯治錢寶,使貿(mào)遷交易以濟民用,所以擴實惠者廣矣大矣。昔漢議錢政,改革不常,而卒莫得其要領,唐‘開元通寶’,其字歐陽詢書,猶為當時所稱。豈如圣神規(guī)畫盡善,親以翰墨作新斯制,廣布寰宇,動流億年,俾生民寶之,永以為重。[24]62

        書法既美,“邁鐘王之筆跡”,“肉好周郭,備極精微”②“肉、好、周郭”,均專業(yè)術語?!叭狻敝稿X身穿孔外的實體部分,也叫“地張”;“好”指錢的穿孔;“周郭”指錢體外緣突起部分。能“追崇寧之規(guī)?!保肮忾_心目”即賞心悅目,可謂兩得其美。認為帝王躬制錢樣是“睿知高明,愛民尤篤”的圣人行為,目的是“濟民用”而“為天下利”。此錢一出,“廣布寰宇,動流億年,俾生民寶之”,這是“勵精庶政”更張治具的有力舉措。既然上升到文治天下、長治久安的高度,則對高宗以帝王至尊而“圣神規(guī)畫盡善,親以翰墨作新斯制”的行為作高度評價。此祖宗家法,非細事也。

        高宗年號錢有“建炎”“紹興”兩種,均篆、楷二體?!敖B興通寶”御書錢亦是個中精品(圖9),楷書,新出者字口清晰,結(jié)字緊斂,弛張有度,得徽宗書法精神而勁健端穩(wěn)過之,較之“建炎通寶”和“紹興元寶”稍勝,于宋代御書錢中,當與太宗、徽宗鼎足而三。

        南宋孝宗以后,御書錢的家風綿延不絕,《欽定錢錄》載南宋高宗建炎至度宗咸淳(1265~1274年),以下失載,然直到端宗景炎(1276~1278年),尚有“景炎通寶”傳世。惟偏安已久,氣運漸銷,遠非舊日氣象矣。加上書法衰陋,錢幣上竟有刻版跡象,氣數(shù)將盡,夫復何為?

        總之,御書錢作為宋太宗文治天下的一項獨特發(fā)明,復作為祖宗之法在有宋一代得到有序繼承,不僅對宋代社會經(jīng)濟與文化的發(fā)展產(chǎn)生深刻影響,而且對遼、金、西夏甚至越南、朝鮮及日本等化外之地產(chǎn)生輻射性影響,“錢本中國寶貨,今乃與四夷共享”[25]。猗歟太宗,圣謨宏遠。宋以下,御書錢文化遂絕,不復能“實趙囊而空荷君恩”而“探囊閑看御書錢”,發(fā)思古之幽情了。

        [1]王禹偁.御書錢[M]//王禹偁.小畜集:卷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69.

        [2]朱長文.墨池編:卷三[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731.

        [3]米芾.書史[M].中國書畫全書本.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974.

        [4]脫脫.宋史:食貨志[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5]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一[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653.

        [6]竺沙雅章.宋朝的太祖和太宗[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2.

        [7]曾慥.類說[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252.

        [8]梁詩正,等.欽定錢錄:卷九[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96.

        [9]趙德麟.侯鯖錄:卷二[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363.

        [10]潘守皎.王禹偁與宋太宗、真宗的舊知新怨[J].齊魯學刊,2011(5):133-136.

        [11]王禹偁.謝賜御書字樣錢表[M]//小畜集:卷二十一.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206.

        [12]戴熙.古泉叢話[M]//劉喜海,戴熙.泉苑菁華、古泉叢話合刻:卷二.上海:上海醫(yī)學書局,1912:51.

        [13]方以智.通雅:卷二十七[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537.

        [14]王禹偁.為宰臣謝御書錢樣表[M]//小畜集:卷二十一.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15]王應麟.玉海[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16]翦寧.御書與名家書錢文考[J].榮寶齋,2005(3).

        [17]胡宿.文恭集:代中書樞密院謝賜三朝寶字、《訓鑒圖》表[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703.

        [18]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六十九[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117.

        [19]宋史·職官志[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41.

        [20]沈泓.宋代錢幣收藏與投資[M].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2011:110.

        [21]脫脫.宋史·宗室列傳[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46.

        [22]張可中.清寧館古泉叢話[M]//張翼廷.庸庵遺集.京華印書局,1927.

        [23]章如愚.群書考索后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832.

        [24]潛說友.咸淳臨安志[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25]張方平.論錢禁銅法事[M]//樂全集.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273.

        (責任編輯、校對:李晨輝)

        TheImperialInscriptiononCoinsinNorthernandSouthernSongDynastiesas AdvocatedbyEmperorTaizongofSongDynasty

        Huang Xiuzhu

        As the second emperor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Emperor Taizong of Song dynasty,with personal name Zhao Guangyi(939-997,soon changed his name as Zhao Jiong)was a wise leader and an outstanding politician.Emperor Taizong was a man ofmany talents,with fond love ofreading and calligraphy.During his reign,Emperor Taizong gave full play to calligraphy's role in socialmoralcultivation and initiated the tradition ofimperialinscription on coins and employing calligraphy as publicity.With patriarchalclan ideology prevailing,the successors ofNorthern and Southern Song dynasties carried on the tradition ofimperialinscription on coins,which was characteristic ofNorthern and Southern Song dynasties.

        EmperorTaizong ofNorthern Song Dynasty,ImperialInscription on Coins,Song Dynasties

        J120.9

        A

        1003-3653(2016)04-0034-07

        10.13574/j.cnki.artsexp.2016.04.003

        2016-04-22

        黃修珠(1974~),男,河南息縣人,博士,河南大學藝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中國書法史。

        猜你喜歡
        文淵閣宋太宗通寶
        公心與私意之間:《四庫全書珍本初集》影印始末考略
        呂蒙正送瘦馬勸諫
        明代的文淵閣
        忠言的力量
        中兆通寶涉水直銷
        “建國通寶”錢考辨
        中國錢幣(2016年5期)2016-06-15 20:29:54
        呂蒙正舉薦人才
        故宮的“文膽”
        前線(2014年2期)2014-11-10 21:40:02
        宋太宗自導“寫生門”
        百家講壇(2014年10期)2014-02-11 11:52:18
        通寶局
        中學生(2013年32期)2013-08-15 00:45:17
        极品美女扒开粉嫩小泬图片| 国产人成在线成免费视频| 麻豆三级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日本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嫩草|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中文字幕av第二页|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精品| 日本最大色倩网站www| h国产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va| 国产亚洲超级97免费视频| 日韩成人无码|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免费| 在线视频播放观看免费| 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一区| 国产乱色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 亚洲一本二区偷拍精品| 精品无人码麻豆乱码1区2区| aaaaa级少妇高潮大片免费看 |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观看| 天堂av中文在线官网| 蜜桃视频插满18在线观看|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福利成人一区二区| 亚洲自拍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高清av一区二区三区| 99福利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最新视频|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不卡| ā片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国产1区2区3区| 日韩精品成人区中文字幕| 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mba| 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沐浴偷拍一区二区视频| 国偷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久| 亚洲色欲大片AAA无码| 日韩一二三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乱日韩乱国产|